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荣誉成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讲席教授。
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84年以来,相继在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并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IEA)执行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教材(MIT OpenCourseWare)顾问委员会成员;《比较》、《洪范评论》主编。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曾在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2年五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的最高奖励——孙冶方奖;2003年被国际管理学会授予“杰出成就奖”;2005年吴敬琏教授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
他与经济学界的几位同仁一起创建了我国的比较制度分析学科。运用这一学科的研究成果,他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的改革应当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应当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发展私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应当建立法治,实行宪政民主等主张,对中国改革有重要影响。
主要著作有:《经济改革问题探索》(1987,俄文版1990)、《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合著,1988)、《中国经济的动态分析和对策研究》(合著,1988,韩文版1989)、《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合著,1991)、《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992)、《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1994)、《何处寻求大智慧》(1997)、《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1999)、《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2001)、《十年纷纭话股市》(2001)、《转轨中国》(2002)、《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2002)、《吴敬琏自选集》(2003)、《当代中国经济改革》(2004,英文版2005,繁体字版2005,日文版2007)、《中国增长模式抉择》(200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