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印度新德里参加第四届考底利耶经济会议(Kautilya Economic Conclave)期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白重恩教授接受了《印度快报》(Indian Express)的专访,就中印经贸关系、美国关税的世界影响、两国在制造业的竞争和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共同改进规则而不是单边行动
在谈到美国关税对世界的影响时,白重恩院长认为,面对国际贸易规则的不完美,正确的做法是合作改进规则,而不是单方面将规则强加于其他国家,这会导致一些国家放弃现有规则,这是单边行动对整个体系造成的最大破坏。白重恩院长观察到,美国关税的提高,并没有完全阻止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东南亚和欧洲等其他市场成为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迂回路线,而这也增加了成本,这些成本将由美国进口商以及市场的终端消费者所承担。
中印两国经贸关系的互补性
白重恩院长认为中印两国经济之间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公司不仅生产最终产品,还生产大量的中间产品,如果印度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中间产品,并生产更多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这将对印度经济有利。所以,如果印度降低贸易壁垒,这是两国将互惠互利的领域。白重恩院长以中国允许特斯拉公司进入市场为例,表示特斯拉完全主导中国市场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这也是很多人之前所担心的——相反,随着特斯拉的到来,电动汽车的供应链也随之而来,这使得其他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印两国的经贸竞争与合作
对于中印两国在制造业的竞争,白重恩院长认为,国际市场的竞争是健康的,如果印度通过竞争变得更加繁荣,那么印度将拥有更大的消费市场。如果印度相对于中国变得更具竞争力,中国也能从这一扩大的市场中受益。印度现在是一个比以前更大的市场,也有能力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多商品;不仅是制成品,还有服务。因此,从长远来看,两国在更多领域是互补的。
白重恩院长强调了亚洲国家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表示这种合作可以在区域内使供应链更具韧性。中国制造商现在能够生产中级芯片,而不是顶级芯片,这些芯片具有广泛的应用——电动汽车需要大量芯片。从长远来看,印度发展这种能力是有意义的。此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之一是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白重恩院长认为这是中国和印度可以合作的另一个领域。中国很早就开始加强其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印度尚未达到这一阶段,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使得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变得困难。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