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
梁优彩
(50人论坛·北京)一、“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主导型
1992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了缓慢回落,“九五”期间这种回落趋势一直在继续。然而,1996-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仍达到了8.27%,虽然明显低于“八五”12.0%的增长率,但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九五”期间固定资产形成年均增长11.1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4.25%,拉动GDP增长4.4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年均增长7.8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99%,拉动GDP增长3.47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年均增长9.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67%,拉动GDP增长1.13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净出口年均增长16.9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19%,比“八五”高3.8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35个百分点。但是,九五”期间每年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2000年还出现了当年库存净减少200多亿元(1990年不变价)。“九五”期间流动资产变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95%,即导致GDP增长率年均下降了1.15个百分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
(1)经济增长的质量明显提高。长期以来,我国每年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现价)一直比较高,1978-1995年年均为6.7%,其中1989年曾高达10.7%,最低的1984年也达到了4.8%。库存水平高,一方面说明企业没有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产品不适销对路,卖不出去只好放到仓库;另一方面说明生产的组织管理落后,资金周转太慢。进入“九五”后,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已由1995年的6.1%降到了1999年的1.48%,2000年进一步降为-0.41%(当年动用库存368.8亿元,现价),“九五”期间年平均为2.61%,比“八五”期间下降了3.31个百分点。说明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已成为企业的基本准则,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明显提高。
(2)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大。因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后我国商品出口增长显著放慢,1996-2000年年均仅增长了10.87%,增幅比“八五”期间下降了8.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因受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商品进口增长也不是很快,年均增长率为11.25%,稍快于出口增长。由于出口的基数明显大于进口,使得“九五”期间我国一直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商品贸易顺差五年累计达到了1495.47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加了1272.67亿美元。同期,服务贸易除1996年是顺差外,其他四年都是逆差,服务净进口五年累计达到了208.4亿美元,而”八五“期间服务贸易是净出口6.92亿美元。 计算表明,“九五”期间我国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19%,明显高于“八五”的0.33%,拉动GDP增长0.35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1996-2000年,我国固定资产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54.25%,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其中,前两年的贡献率约45%左右,后三年都在50%以上,1998、1999年分别达到了62.62%和69.69%。这是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结果,也是经济能够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4)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大于“八五”。“九五”期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约为55.66%,比“八五”高出10.21个百分点。扩大政府消费、增加公务员工资、提高“三条保障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等,是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度上升的基本原因。其中,政府消费增长率约为9.92%,比“八五”期间快0.32个百分点。同期,城乡居民消费年均增长7.89%,比“八五”期间慢1.51个百分点。“九五”期间,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67%,比“八五”期间上升4.5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99%,比“八五”期间上升5.65个百分点。
(5)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继续扩大。“九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年均增长6.47%,比同期城镇居民低2.8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居民消费占城乡居民消费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51.72%下降到2000年的48.42%。城乡人均消费水平总体上也呈现出扩大的态势。
二、2001年需求变化的新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
初步估计,200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36898亿元,约增长12.1%,增幅比2000年上升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拉动GDP增长约4.26个百分点,其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达58.3%,比2000年上升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上升。
2、城镇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增长8.5%。对1978-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收入每增长1%,其消费则增长1.01%,其相关系数高达0.998。椐此可以估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大约增长8.58%左右,快于GDP的增长。考虑到城镇人口增长的因素,估计2001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13.3%左右,拉动GDP增长约3.5个百分点。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引擎。
3、农村居民消费减速成为经济增长放慢的主要原因
按照有关资料,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增长4.2%。依据1978-2000年农民人均消费与人均纯收入的相关分析,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长1%,起人均消费则增长1.02%,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6。据此可以估算出,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4.28%左右。考虑到人口下降的因素,农民消费增长4.2%左右,不但大大低于GDP的增长率,而且大大低于2000年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消费7.3%的增长率。由以上计算可知,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比2000年下降了约3.8个百分点,它导致2001年我国GDP增长率下降约0.65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放慢是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4、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2000年
从拉动经济增长看,2001年的外部环境明显好于2000年。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加上加入WTO的利好消息,使得2001年流入我国的国外直接投资(FDI)明显增加,全年达到了468.46亿美元,增长14.9%。FDI的增加拉动GDP增长0.53%,而2000年FDI的增长只拉动GDP增长0.04%。与此同时,商品净出口达到225.42亿美元,比2000年减少15.46亿美元。商品净出口的减少仅导致GDP增长率下降0.14个百分点。综合计算,2001年商品净出口和FDI两项外部因素拉动GDP增长约0.4%。而2000年,商品净出口和FDI两项外部因素导致GDP增长率下降了0.4个百分点。
三、刺激居民消费应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着力点
对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分析表明,2002年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必须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除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刺激其消费需求外,政策的着重点应该放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激活农村居民消费上面来。
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影响城乡居民整体消费需求的回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国内消费需求回升的主要因素。若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扭转近8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的局面,国内潜在的消费需求就难以真正启动,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会继续回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实现。1997-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4.0%,比1979-1996年年均增长16.0%的升幅回落了12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1997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很低,而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1997年为8.5%,1998年3.4%,1999年2.2%,2000年进一步降到了2.1%。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2%,扭转了增长率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依然比城镇居民低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看,我国也应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因为我国投资比例偏大。按现行价格计算,2000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8.15%,政府消费的比重为13.14%。据此推算,2000年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为38.71%。目前,世界各国居民消费平均约占GDP的63%,政府消费占16%,因此储蓄率约为21%,其中中低收入国家的储蓄率平均也才为23%。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率。一些经济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投资率保持在35%左右比较合适。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九五”期间平均为2.61%,其中1999年为1.48%,2000年为-0.41%。“十五”期间,若假定每年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按1.5%计算;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也按1.5%(“九五”期间平均为3.01%)计算,则我国的储蓄率应为38%左右。因此,要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保持协调,则至少要求居民消费要与GDP同步增长。“九五”期间,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率为7.89%,比GDP增长率低0.3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形成增长率为11.18%,比GDP高2.91个百分点。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判断,“十五”若无重大的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出台,居民消费增长难以快于GDP的增长,而投资率还会继续上升。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将会继续显著慢于经济增长。这有可能导致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城乡差距迅速扩大,危及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因此,“十五”期间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应把增加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着力点。
附表1 GDPE及各项最终需求(亿元,现价)
国内生产总值 | 固定资本形成 | 流动资产变化 | 城乡居民消费 | 农村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 |
1991 | 21280.4 | 5940 | 1577 | 10315.9 | 5639.8 | 2830 | 617.5 |
1992 | 25863.7 | 8317 | 1319 | 12459.8 | 6571.6 | 3492.3 | 275.6 |
1993 | 34500.7 | 12980 | 2018 | 15682.4 | 7867.2 | 4499.7 | -679.4 |
1994 | 46690.7 | 16856.3 | 2404.3 | 20809.8 | 10308.3 | 5986.2 | 634.1 |
1995 | 58510.5 | 20300.5 | 3576.5 | 26944.5 | 13247.1 | 6690.5 | 998.5 |
1996 | 68330.4 | 23336.1 | 3531.1 | 32152.3 | 16398.0 | 7851.6 | 1459.3 |
1997 | 74894.2 | 25154.2 | 3303.4 | 34854.6 | 17436.8 | 8724.8 | 2857.2 |
1998 | 79003.3 | 27630.8 | 1915.1 | 36921.1 | 17667.3 | 9484.8 | 3051.5 |
1999 | 82673.1 | 29475.5 | 1226.1 | 39334.4 | 18147.6 | 10388.3 | 2248.8 |
2000 | 89112.5 | 32623.8 | -368.8 | 42911.9 | 19382.4 | 11705.3 | 2240.3 |
注:国内生产总值(GDPE)是按支出法计算的.
附表2 GDPE及各项最终需求(亿元,不变价)
国内生产总值 | 固定资本形成 | 流动资产变化 | 城乡居民消费 | 农村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 商品净出口 | |
1991 | 19937.1 | 5122.7 | 1477.5 | 10011 | 5533.0 | 2747.4 | 578.5 | 401.5 |
1992 | 22464.5 | 6434.7 | 1145.6 | 11439.3 | 6123.8 | 3205.5 | 239.4 | 208.6 |
1993 | 26156.7 | 9043.8 | 1529.9 | 12508.8 | 6529.8 | 3589.3 | -515.1 | -533.6 |
1994 | 29539.7 | 10621.5 | 1521.1 | 13198.9 | 6843.0 | 3797.0 | 401.2 | 294.0 |
1995 | 32709.0 | 12246.1 | 1999.4 | 14342.7 | 7418.4 | 3562.8 | 558.2 | 779.4 |
1996 | 36060.3 | 13761.3 | 1863.5 | 15816.8 | 8490.4 | 3861.8 | 770.1 | 536.0 |
1997 | 39204.8 | 15170.9 | 1729.4 | 16643.3 | 8791.4 | 4165.7 | 1495.8 | 1754.2 |
1998 | 42383.1 | 17161.3 | 1027.4 | 17744.0 | 8978.4 | 4558.3 | 1637.0 | 1935.2 |
1999 | 45363.4 | 19236.4 | 672.8 | 19234.5 | 9428.4 | 5021.7 | 1234.0 | 1327.8 |
2000 | 48474.0 | 20798.7 | -200.6 | 20963.2 | 10151 | 5718.3 | 1218.6 | 1085.7 |
注:国内生产总值(GDPE)是按支出法计算的.
附表3 最终需求各分量占GDP的比重(%)
固定资本形成 | 流动资产变化 | 城乡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 |
1991 | 25.69/27.91 | 7.41/7.41 | 50.21/48.48 | 13.78/13.30 | 2.90/2.90 |
1992 | 28.64/32.16 | 5.10/5.10 | 50.92/48.17 | 14.27/13.50 | 1.07/1.07 |
1993 | 34.58/37.62 | 5.85/5.85 | 47.82/45.46 | 13.72/13.04 | -1.97/-1.97 |
1994 | 35.96/36.10 | 5.15/5.15 | 44.68/44.57 | 12.85/12.82 | 1.36/1.36 |
1995 | 37.44/34.70 | 6.11/6.11 | 43.85/46.05 | 10.89/11.43 | 1.71/1.71 |
1996 | 38.16/34.15 | 5.17/5.17 | 43.86/47.05 | 10.71/11.49 | 2.14/2.14 |
1997 | 38.70/33.59 | 4.41/4.41 | 42.45/46.54 | 10.63/11.65 | 3.82/3.82 |
1998 | 40.49/34.97 | 2.42/2.42 | 41.87/46.73 | 10.76/12.01 | 3.86/3.86 |
1999 | 42.40/35.65 | 1.48/1.48 | 42.40/47.58 | 11.07/12.57 | 2.72/2.72 |
2000 | 42.91/36.61 | -0.41/-0.41 | 43.25/48.15 | 11.80/13.14 | 2.51/2.51 |
注:斜杠左边按不变价格计算,斜杠右边按现行价格计算。
附表4 GDPE及其各项最终需求增加量(亿元,不变价)
国内生产总值 | 固定资本形成 | 流动资产变化 | 城乡居民消费 | 农村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 商品净出口 | |
1991 | 1617.63 | 390.72 | -234.5 | 897.8 | 403.9 | 495.4 | 68.2 | -16.9 |
1992 | 2527.39 | 1311.96 | -331.8 | 1428.3 | 590.8 | 458.1 | -339.1 | -192.9 |
1993 | 3692.20 | 2609.08 | 384.3 | 1069.5 | 406.0 | 383.8 | -754.5 | -742.2 |
1994 | 3382.96 | 1577.73 | -8.8 | 690.1 | 313.2 | 207.7 | 916.3 | 827.6 |
1995 | 3169.35 | 1624.57 | 478.2 | 1143.8 | 575.4 | -234.3 | 157.0 | 485.4 |
1996 | 3351.27 | 1515.23 | -135.9 | 1474.1 | 1072.0 | 299.0 | 211.9 | -243.5 |
1997 | 3144.53 | 1409.65 | -134.1 | 826.5 | 301.0 | 303.9 | 725.7 | 1218.3 |
1998 | 3178.23 | 1990.36 | -702.0 | 1100.7 | 186.95 | 392.6 | 141.3 | 180.9 |
1999 | 2980.93 | 2075.11 | -354.6 | 1490.5 | 450.0 | 463.3 | -403.1 | -607.4 |
2000 | 3110.05 | 1562.27 | -873.4 | 1728.7 | 722.3 | 696.6 | -15.3 | -242.0 |
附表5 最终需求各分量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固定资本形成 | 流动资产变化 | 城乡居民消费 | 农村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 商品净出口 | |
1991 | 24.15 | -14.50 | 55.50 | 24.97 | 30.63 | 4.22 | -1.04 |
1992 | 51.91 | -13.13 | 56.51 | 23.38 | 18.13 | -13.42 | -7.63 |
1993 | 70.66 | 10.41 | 28.97 | 11.00 | 10.39 | -20.43 | -20.10 |
1994 | 46.64 | -0.26 | 20.40 | 9.26 | 6.14 | 27.09 | 24.46 |
1995 | 51.26 | 15.09 | 36.09 | 18.16 | -7.39 | 4.95 | 15.32 |
1996 | 45.21 | -4.06 | 43.99 | 31.99 | 8.92 | 6.32 | -7.27 |
1997 | 44.83 | -4.26 | 26.28 | 9.57 | 9.66 | 23.08 | 38.74 |
1998 | 62.62 | -22.09 | 34.63 | 5.88 | 12.35 | 4.45 | 5.69 |
1999 | 69.69 | -11.90 | 50.00 | 15.10 | 15.54 | -13.52 | -20.38 |
2000 | 50.23 | -28.08 | 55.58 | 23.22 | 22.40 | -0.49 | -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