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2002.04.05)
作者:梁优彩    发布:2004-04-16    阅读:3217次   

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

梁优彩

  (50人论坛·北京)一、“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主导型
  1992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了缓慢回落,“九五”期间这种回落趋势一直在继续。然而,1996-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仍达到了8.27%,虽然明显低于“八五”12.0%的增长率,但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九五”期间固定资产形成年均增长11.1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4.25%,拉动GDP增长4.4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年均增长7.8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99%,拉动GDP增长3.47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年均增长9.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67%,拉动GDP增长1.13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净出口年均增长16.9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19%,比“八五”高3.8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35个百分点。但是,九五”期间每年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2000年还出现了当年库存净减少200多亿元(1990年不变价)。“九五”期间流动资产变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95%,即导致GDP增长率年均下降了1.15个百分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
  (1)经济增长的质量明显提高。长期以来,我国每年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现价)一直比较高,1978-1995年年均为6.7%,其中1989年曾高达10.7%,最低的1984年也达到了4.8%。库存水平高,一方面说明企业没有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产品不适销对路,卖不出去只好放到仓库;另一方面说明生产的组织管理落后,资金周转太慢。进入“九五”后,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已由1995年的6.1%降到了1999年的1.48%,2000年进一步降为-0.41%(当年动用库存368.8亿元,现价),“九五”期间年平均为2.61%,比“八五”期间下降了3.31个百分点。说明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已成为企业的基本准则,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明显提高。
  (2)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大。因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后我国商品出口增长显著放慢,1996-2000年年均仅增长了10.87%,增幅比“八五”期间下降了8.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因受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商品进口增长也不是很快,年均增长率为11.25%,稍快于出口增长。由于出口的基数明显大于进口,使得“九五”期间我国一直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商品贸易顺差五年累计达到了1495.47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加了1272.67亿美元。同期,服务贸易除1996年是顺差外,其他四年都是逆差,服务净进口五年累计达到了208.4亿美元,而”八五“期间服务贸易是净出口6.92亿美元。 计算表明,“九五”期间我国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19%,明显高于“八五”的0.33%,拉动GDP增长0.35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1996-2000年,我国固定资产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54.25%,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其中,前两年的贡献率约45%左右,后三年都在50%以上,1998、1999年分别达到了62.62%和69.69%。这是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结果,也是经济能够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4)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大于“八五”。“九五”期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约为55.66%,比“八五”高出10.21个百分点。扩大政府消费、增加公务员工资、提高“三条保障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等,是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度上升的基本原因。其中,政府消费增长率约为9.92%,比“八五”期间快0.32个百分点。同期,城乡居民消费年均增长7.89%,比“八五”期间慢1.51个百分点。“九五”期间,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67%,比“八五”期间上升4.5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99%,比“八五”期间上升5.65个百分点。
  (5)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继续扩大。“九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年均增长6.47%,比同期城镇居民低2.8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居民消费占城乡居民消费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51.72%下降到2000年的48.42%。城乡人均消费水平总体上也呈现出扩大的态势。
  
  二、2001年需求变化的新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
  初步估计,200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36898亿元,约增长12.1%,增幅比2000年上升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拉动GDP增长约4.26个百分点,其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达58.3%,比2000年上升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上升。
  2、城镇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增长8.5%。对1978-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收入每增长1%,其消费则增长1.01%,其相关系数高达0.998。椐此可以估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大约增长8.58%左右,快于GDP的增长。考虑到城镇人口增长的因素,估计2001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13.3%左右,拉动GDP增长约3.5个百分点。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引擎。
  3、农村居民消费减速成为经济增长放慢的主要原因
  按照有关资料,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增长4.2%。依据1978-2000年农民人均消费与人均纯收入的相关分析,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长1%,起人均消费则增长1.02%,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6。据此可以估算出,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4.28%左右。考虑到人口下降的因素,农民消费增长4.2%左右,不但大大低于GDP的增长率,而且大大低于2000年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消费7.3%的增长率。由以上计算可知,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比2000年下降了约3.8个百分点,它导致2001年我国GDP增长率下降约0.65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放慢是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4、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2000年
  从拉动经济增长看,2001年的外部环境明显好于2000年。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加上加入WTO的利好消息,使得2001年流入我国的国外直接投资(FDI)明显增加,全年达到了468.46亿美元,增长14.9%。FDI的增加拉动GDP增长0.53%,而2000年FDI的增长只拉动GDP增长0.04%。与此同时,商品净出口达到225.42亿美元,比2000年减少15.46亿美元。商品净出口的减少仅导致GDP增长率下降0.14个百分点。综合计算,2001年商品净出口和FDI两项外部因素拉动GDP增长约0.4%。而2000年,商品净出口和FDI两项外部因素导致GDP增长率下降了0.4个百分点。
  
  三、刺激居民消费应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着力点
  对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分析表明,2002年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必须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除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刺激其消费需求外,政策的着重点应该放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激活农村居民消费上面来。
  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影响城乡居民整体消费需求的回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国内消费需求回升的主要因素。若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扭转近8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的局面,国内潜在的消费需求就难以真正启动,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会继续回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实现。1997-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4.0%,比1979-1996年年均增长16.0%的升幅回落了12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1997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很低,而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1997年为8.5%,1998年3.4%,1999年2.2%,2000年进一步降到了2.1%。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2%,扭转了增长率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依然比城镇居民低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看,我国也应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因为我国投资比例偏大。按现行价格计算,2000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8.15%,政府消费的比重为13.14%。据此推算,2000年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为38.71%。目前,世界各国居民消费平均约占GDP的63%,政府消费占16%,因此储蓄率约为21%,其中中低收入国家的储蓄率平均也才为23%。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率。一些经济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投资率保持在35%左右比较合适。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九五”期间平均为2.61%,其中1999年为1.48%,2000年为-0.41%。“十五”期间,若假定每年新增流动资产占GDP的比重按1.5%计算;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也按1.5%(“九五”期间平均为3.01%)计算,则我国的储蓄率应为38%左右。因此,要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保持协调,则至少要求居民消费要与GDP同步增长。“九五”期间,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率为7.89%,比GDP增长率低0.3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形成增长率为11.18%,比GDP高2.91个百分点。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判断,“十五”若无重大的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出台,居民消费增长难以快于GDP的增长,而投资率还会继续上升。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将会继续显著慢于经济增长。这有可能导致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城乡差距迅速扩大,危及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因此,“十五”期间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应把增加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着力点。

附表1 GDPE及各项最终需求(亿元,现价)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本形成 流动资产变化 城乡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1991 21280.4 5940 1577 10315.9 5639.8 2830 617.5
1992 25863.7 8317 1319 12459.8 6571.6 3492.3 275.6
1993 34500.7 12980 2018 15682.4 7867.2 4499.7 -679.4
1994 46690.7 16856.3 2404.3 20809.8 10308.3 5986.2 634.1
1995 58510.5 20300.5 3576.5 26944.5 13247.1 6690.5 998.5
1996 68330.4 23336.1 3531.1 32152.3 16398.0 7851.6 1459.3
1997 74894.2 25154.2 3303.4 34854.6 17436.8 8724.8 2857.2
1998 79003.3 27630.8 1915.1 36921.1 17667.3 9484.8 3051.5
1999 82673.1 29475.5 1226.1 39334.4 18147.6 10388.3 2248.8
2000 89112.5 32623.8 -368.8 42911.9 19382.4 11705.3 2240.3

   注:国内生产总值(GDPE)是按支出法计算的.

附表2 GDPE及各项最终需求(亿元,不变价)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本形成 流动资产变化 城乡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商品净出口
1991 19937.1 5122.7 1477.5 10011 5533.0 2747.4 578.5 401.5
1992 22464.5 6434.7 1145.6 11439.3 6123.8 3205.5 239.4 208.6
1993 26156.7 9043.8 1529.9 12508.8 6529.8 3589.3 -515.1 -533.6
1994 29539.7 10621.5 1521.1 13198.9 6843.0 3797.0 401.2 294.0
1995 32709.0 12246.1 1999.4 14342.7 7418.4 3562.8 558.2 779.4
1996 36060.3 13761.3 1863.5 15816.8 8490.4 3861.8 770.1 536.0
1997 39204.8 15170.9 1729.4 16643.3 8791.4 4165.7 1495.8 1754.2
1998 42383.1 17161.3 1027.4 17744.0 8978.4 4558.3 1637.0 1935.2
1999 45363.4 19236.4 672.8 19234.5 9428.4 5021.7 1234.0 1327.8
2000 48474.0 20798.7 -200.6 20963.2 10151 5718.3 1218.6 1085.7

          注:国内生产总值(GDPE)是按支出法计算的.

附表3 最终需求各分量占GDP的比重(%)

 

  固定资本形成 流动资产变化 城乡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1991 25.69/27.91 7.41/7.41 50.21/48.48 13.78/13.30 2.90/2.90
1992 28.64/32.16 5.10/5.10 50.92/48.17 14.27/13.50 1.07/1.07
1993 34.58/37.62 5.85/5.85 47.82/45.46 13.72/13.04 -1.97/-1.97
1994 35.96/36.10 5.15/5.15 44.68/44.57 12.85/12.82 1.36/1.36
1995 37.44/34.70 6.11/6.11 43.85/46.05 10.89/11.43 1.71/1.71
1996 38.16/34.15 5.17/5.17 43.86/47.05 10.71/11.49 2.14/2.14
1997 38.70/33.59 4.41/4.41 42.45/46.54 10.63/11.65 3.82/3.82
1998 40.49/34.97 2.42/2.42 41.87/46.73 10.76/12.01 3.86/3.86
1999 42.40/35.65 1.48/1.48 42.40/47.58 11.07/12.57 2.72/2.72
2000 42.91/36.61 -0.41/-0.41 43.25/48.15 11.80/13.14 2.51/2.51


  注:斜杠左边按不变价格计算,斜杠右边按现行价格计算。

附表4 GDPE及其各项最终需求增加量(亿元,不变价)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本形成 流动资产变化 城乡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商品净出口
1991 1617.63 390.72 -234.5 897.8 403.9 495.4 68.2 -16.9
1992 2527.39 1311.96 -331.8 1428.3 590.8 458.1 -339.1 -192.9
1993 3692.20 2609.08 384.3 1069.5 406.0 383.8 -754.5 -742.2
1994 3382.96 1577.73 -8.8 690.1 313.2 207.7 916.3 827.6
1995 3169.35 1624.57 478.2 1143.8 575.4 -234.3 157.0 485.4
1996 3351.27 1515.23 -135.9 1474.1 1072.0 299.0 211.9 -243.5
1997 3144.53 1409.65 -134.1 826.5 301.0 303.9 725.7 1218.3
1998 3178.23 1990.36 -702.0 1100.7 186.95 392.6 141.3 180.9
1999 2980.93 2075.11 -354.6 1490.5 450.0 463.3 -403.1 -607.4
2000 3110.05 1562.27 -873.4 1728.7 722.3 696.6 -15.3 -242.0
 

  附表5 最终需求各分量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固定资本形成 流动资产变化 城乡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商品与劳务净出口 商品净出口
1991 24.15 -14.50 55.50 24.97 30.63 4.22 -1.04
1992 51.91 -13.13 56.51 23.38 18.13 -13.42 -7.63
1993 70.66 10.41 28.97 11.00 10.39 -20.43 -20.10
1994 46.64 -0.26 20.40 9.26 6.14 27.09 24.46
1995 51.26 15.09 36.09 18.16 -7.39 4.95 15.32
1996 45.21 -4.06 43.99 31.99 8.92 6.32 -7.27
1997 44.83 -4.26 26.28 9.57 9.66 23.08 38.74
1998 62.62 -22.09 34.63 5.88 12.35 4.45 5.69
1999 69.69 -11.90 50.00 15.10 15.54 -13.52 -20.38
2000 50.23 -28.08 55.58 23.22 22.40 -0.49 -7.78

   注:各项均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