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刘尚希: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应从扩大内需战略入手
发布:2022-12-2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阅读:1414次   


 徐蔚冰 中国经济时报 2022-12-28 14:09 发表于北京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徐蔚冰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年度论坛“重启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在目前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应从扩大内需战略入手。


  刘尚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展开谈了以下三点。


  第一,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面临多重不确定性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重申了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从去年到今年,这种状况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一是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外循环受到抑制,出口以美元计价负增长,外贸订单减少,对于很多企业、产业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二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尽管防控政策有了优化,但不确定性依然很大。三是企业居民、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衰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上升。居民债务与居民可持续收入,居民还本付息、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上升。此外,数据显示企业之间相互之间拖欠的规模达到20万亿元,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带来的拖欠也不少,说明国内经济循环实际上也受阻,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负反馈的关系,意味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


  第二,积极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加力对冲风险的基础。财政政策来是各项政策的基础,宏观调控发力,各项政策要发力,都要建立在财政政策发力的基础之上,没有财政政策的发力,其他政策发力是会受到抑制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的。刘尚希认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多把赤字、债务作为政策工具,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内在逻辑去考虑财政风险,去衡量、评估财政的可持续性,这在观念上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从而在财政风险、财政可持续评估的指标上,也应当进行调整,不能简单地看赤字率和债务率本身,更不能简单地看赤字、债务绝对规模的变化。


  第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应切入扩内需战略。刘尚希认为,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力主要是放在保市场主体,按照新的政策逻辑,财政政策毫无疑问要把着力点放在扩大内需上来。刘尚希认为,扩大内需包括了扩大当前的短期的内需,也包括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中长期的内需。要超越传统的宏观调控的分析框架,在政策措施上不能就事论事,要把当前的问题放到长期的分析框架当中,或者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问题,避免目标短期化,系统任务碎片化。


  刘尚希表示,这既是一个改革的问题,也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主要的抓手,是推动人口城市化,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还要围绕着城市群、都市圈来促进就业,促进产业投资,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的布局。重点要提高农民人力资本积累,推进同城待遇的平等化,至少要针对现在在城市工作生活的近3亿农民工,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必须要从全国一盘棋、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考虑,扩大公共消费需要从农民市民化入手来考虑,需要彻底改变以静态地理和户籍人口为基准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刘尚希强调,当前应该加大与农民市民化挂钩的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吸引更多的农民变成市民,或者是已经在城里面工作生活的农民工变成市民的积极性,提高养老、医保、社会救助的统筹层次,运用数字智能技术提升综合的数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