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统筹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 根本要靠改革开放
作者:江小涓    发布:2023-02-07    阅读:17376次   


 江小涓 清华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 2023-02-06 19:00



编者按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教授在《瞭望》发表文章。江小涓教授强调,高质量发展要求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要达到这样的发展目标,既需要多措并举尽快拉升经济增长速度和提高发展质量,更需要加快改革开放为更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特分享文章如下,以飨读者。



统筹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 根本要靠改革开放

江小涓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这表明高质量发展要求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要达到这样的发展目标,既需要多措并举尽快拉升经济增长速度和提高发展质量,更需要加快改革开放为更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发展条件已发生变化


经过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支撑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的一些条件已发生变化,如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人口抚养比迅速提高,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拥有量已经成为各种要素中的明显短板,这些原有的有利条件正在改变,新的有利条件正在生成。


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最近十多年,中国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规模达到30870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55%,已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大规模研发投入推动我国产业技术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条件和能力显著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已经进入了跟跑(学习跟进)、并跑(同等水平)和领跑(水平领先)并重的发展阶段,而且并跑领跑的比重持续上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应用做了重点部署,要求“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我们要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方面加快发展速度,让这些新技术新产业赛道快速成长。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球产量为660万辆,我国生产超过了350万辆,占比超过50%。

总之,我国制造体系要发挥规模、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综合优势,争取在更多赛道上并跑领跑,以更高技术水平实现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


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从消费看,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仍然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服务消费在消费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低,是未来消费的重要增长点。随着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和中等收入人数不断增加,消费比重提升和规模扩张仍有很大空间。从生产看,我们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相对完整,分工体系效率较高,应对全球经济波动和不测事件的弹性和韧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人力资本仍然具有综合竞争力。虽然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但我国劳动力质量也显著提升,2021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至57.8%。综合考虑数量、成本和质量,我国人力资本在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中仍然有较强竞争力。


数字经济发展快规模大。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数字经济规模全球排名第二;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全球排名第9,进入全球第一方阵。数字经济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最显著的行业,中国有最多消费者和最大规模的产业基础,未来成长空间和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增长质量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这些新的有利条件形成,支撑我们提高发展质量和增长速度,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


统筹质量提升与数量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在疫情期间增长速度较低这个基础上,各项政策都有较大力度,支持经济增长回到合理区间。


财政和货币政策着眼质量结合的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些政策都着眼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则更多着眼于质的提升。


促进消费政策统筹消费扩量与提质。“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消费恢复需要多措并举,增强消费能力要通过恢复生产增加就业和收入、增加消费信贷、发放消费券、组织各类促销活动等措施强力启动;改善消费条件需要尽快提升旅游、房地产、养老、教育、医疗等群众消费意愿强、支出强度大的消费项目的供给和服务水平。针对住房、汽车、服务性消费等领域存在的一些限制性措施,要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地方因城因地施策,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继续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及推动汽车限购政策改进和完善等方面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创造消费场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断创新数字消费新业态新领域,提升数字消费价值链水平,特别是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教育、智能医疗等领域,消费增长潜力巨大。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长期消费能力的提升,还要靠加快农村人口进入和融入城市的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这是提高消费能力的中长期举措。


扩大投资政策立足当期速度和长期结构。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从国家发展需要看,有大量投资和供给放量的机会,例如加大在电源布局、跨区域电力输送、智能电网等方面投入,既扩大当期投资需求,又完善能源体系结构,为未来能源需求增长和能源结构转型创造条件。这次会议特别强调了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要求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前提下,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确保房地产市场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6成,化解风险促进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也是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各类产业质量齐升。“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技术产业发展,都需要加大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加大新领域新赛道的投入,这些投入既扩大了当期投资,又提升了供给体系的水平和产生高质量的供给,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进出口政策要求提升技术和扩大市场并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就是要依托出口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则是为国内技术提升和安全、绿色发展提供更多能力支撑。未来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易中,还会有摩擦有卡顿有打压,但世界很大产业很多,国际商品、服务和技术贸易都是海量交易,机会同样也很多。特别是数字全球化更是创造出丰富多元的新贸易形态和贸易内容,中国在这个领域有较强竞争力。


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要在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等经济活动全域全链中,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特别要扩大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扩大对民营和外资开放。各部门各地方都要认真梳理相关文件和政策,不符合“两个毫不动摇”的内容要及时纠正。


会议还要求“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这个提法意义重大。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不仅能增加投资,更重要的是打破这些领域存在的行政性垄断和解决缺乏竞争问题。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通信、金融等在内的基础产业领域,在放宽准入、促进竞争方面都有很大空间。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仅要消除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政策,还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会议要求,“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安排,除为数不多、需要国有资本独资经营的特定企业外,普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有国有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无需采取特殊产业政策给予优待就能生存发展,才能真正确立公平竞争的基础性地位。今后除了对为数不多的特定行业和企业实行进入限制或经营活动管制外,其他行业和企业一律实行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在过去多年“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对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更加注重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过去多年的“放管服”改革,重点之一是新企业的准入便利。现在市场主体期望更多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对新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一视同仁,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对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一视同仁。


更加注重建设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环境。这些年各部门和各地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支持企业发展。调研显示,同类政策多次叠加会导致政策的边际效应下降。市场主体更希望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相对稳定和透明,企业能提前清楚知晓未来营商环境如何、政策尺度松紧和出现纠纷时的解决程序和依据,以便做出恰当的投资与经营决策。


更加注重营造市场配置跨境资源的国际化环境。改革开放较早时期,从国情出发,我们对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这些跨境资源的配置有较多行政干预。今后发展中,通过出口扩大市场、获得规模经济和分工的益处,与通过进口引进各种资源、提升国内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对我们都很重要。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都很重要,巩固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与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都很重要。为此要让配置效率和竞争力成为决定资源跨境流动的决定性因素,实现高质量的内外循环融通。


以开放推动国内改革和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以开放推动改革。“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定,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中国已经加入或者申请加入多个高标准贸易体系,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这些贸易协定涉及零关税、服务业开放、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及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劳工保护等。对标这些规则和标准,就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如下改革措施:大幅度减少或取消产业补贴,必要的补贴要提高透明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造假欺诈等行为;继续开放服务业;在贸易投资活动以及国内生产中,重视环境标准实现绿色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灵活用工社会保障等。这些都是构建更高水平市场体系需要推进的改革措施。更高水平的市场体系,是改善营商环境、鼓励国内外投资、不断提高国内国际循环效率和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和稳定预期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