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马建堂:打好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组合拳”
发布:2023-03-0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阅读:2338次   


张娜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3-07 21:51 发表于北京


■ 中国经济时记者 张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工作重点,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建议,今年要打好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组合拳”,一是千方百计把宏观经济稳住;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恢复向好;三是将鼓励生育政策落实到位;四是进一步放开幼儿教育、产妇照护、老年人护理等领域的市场准入。

  

扩内需促消费需长短并举、统筹兼顾,打一套“组合拳”


  中国经济时报: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今年外需疲软似乎已成定局,“投资+消费”的内需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您对此怎么看?


  马建堂:近几年,受接踵而至的疫情和风云激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多的下行压力,其中总需求不足尤其国内需求较弱是制约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矛盾。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摆在了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作了具体部署。我的学习体会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需要长短并举、统筹兼顾,打一套“组合拳”。



  

千方百计把宏观经济稳住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1—2月消费加快恢复、市场预期明显提升,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您认为,应在哪些方面接续努力,巩固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


  马建堂:今年要千方百计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居民消费是居民收入的函数,制约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的根本原因还是收入。探索完善扩大消费的相关税收制度,建议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适当上调房租房贷、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专项附加抵扣标准。同时,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制度、法律、政策上真正激发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内生活力,确保国民经济实现与潜在增长率相匹配的5%左右甚至更高一点的增长。建议全国两会后对优秀民营企业家进行一次全国性表彰,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调动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促进房地产市场恢复向好


  中国经济时报:防范化解房企风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您认为今年应如何确保房地产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恢复发展?


  马建堂: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群众消费、居民财富、财税影响很大。去年房地产销售下降1/3左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非常重要因素。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在坚持住房基本定位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政策,已收到明显效果,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销售回暖、价格回升。要加快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建议取消认房又认贷的限贷政策,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取消部分城市非本地居民不能购买的限购政策。

  

将鼓励生育政策落实到位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该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负增长对消费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马建堂:去年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人口死亡率基本稳定的同时,出生率迅速下降,这将会对消费持续增长带来影响。婴幼儿、儿童消费市场巨大。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越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所以要把支持鼓励生育的政策落到实处。建议进一步延长孕产假期,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举办托育班,保障好生育女士的就业权利等。各地可探索发放生育补贴、婴幼儿基本生活物品消费券等形式,让那些能生育、愿生育,但不敢生育的生育年龄人口敢生,生二孩、生三孩。


进一步放开幼儿教育、产妇照护、老年人护理等领域的市场准入


  中国经济时报:哪些领域还存在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消费供给不足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马建堂:现在一方面是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某些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消费供给不足的问题,教育、养老领域进入限制仍然较多,民办教育、养老事业支持不够,社会力量和国外优质服务资源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建议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进一步放开教育、托育、医疗、康养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发放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生领域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