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白重恩: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与路径
发布:2023-03-09    来源:经济日报    阅读:2286次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3-03-08 12:49 发表于北京

2023年3月8日,《经济日报》两会特刊刊发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观点,解读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与路径。现转发全文,以飨读者。


原文刊发于《经济日报》2023年3月8日12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应正确认识人口规模巨大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受益于人口规模。巨大的人口规模造就了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足够的市场容量又孕育了齐全的产业门类。这既增加了我国创新的回报,又为经济赋予了强大韧性。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地区间差异大,这为国家治理带来了很大挑战。“由于地区间的差异较大,治理中要考虑各地具体情况,一些政策应尊重差异,避免一刀切。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利用好地区差异,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要全面科学地认识共同富裕,一些错误认识会影响人们加快创新、提高效率的积极性。要富裕就要坚持发展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白重恩委员建议,某些领域公平与效率可以同时改善,这样的领域应该优先完善;某些领域有助于提高公平程度但对效率影响很大,要谨慎处理,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白重恩委员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会更强烈,能满足长期精神需求的内容应该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借鉴吸纳全人类共同文化成果。“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观念的现代化,是很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是特别重要的两个方面。只有全社会层面具备科学素养,才能为我们做科学的决策形成一个有逻辑有事实支撑的讨论环境。”


如何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消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对此,白重恩委员建议,各地“双碳”规划应建立起成体系的价格机制,以更好地进行跨时间、跨领域的资源配置,实现碳排放成本以及创新效益的有效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