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战略
作者:林毅夫    发布:2023-03-28    阅读:14351次   


 林毅夫 清华农研院 2023-03-27 16:37 发表于北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同时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要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战略,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二者的共性在于物质文明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是先天给定的条件,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前提。而其他四个特征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道路选择而实现的结果。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要同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后四个特征,最重要的是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让企业家把各个地区在每个时点由要素和禀赋结构特性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的竞争优势。


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可以在一次分配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在二次分配进一步促进公平,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因为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下,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具有最大的竞争力,所以,符合效率的原则。同时,和发达国家比,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短缺,所发展的产业一定是相对劳动密集,每个产业所用的技术也是劳动相对密集。这种类型的产业和技术能够创造最多的就业机会,让以就业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低收入人群得到充分就业。这种发展模式效率高,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快会促使资本积累加快,劳动力从原先相对丰富逐渐变成相对短缺,而资本则从相对短缺逐渐变成相对丰富。当劳动力相对短缺时,工资上涨会加快,低收入人群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不断升值,而以资本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富人的资产不断相对贬值。在这个过程中,收入分配将得到不断改善。因此,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一次分配就能够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从二次分配来看,按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增长快,政府税收会快速增加,而且,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不用依靠政府补贴来生存,政府可以利用二次分配进一步缩小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差距。总的来讲,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有句古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指在发展过程中,人民富裕后就会知晓礼节和荣辱,精神与物质能够相互协调。因此,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能够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随之提高,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升。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的期望,不断完善环境和生态保护政策和制度。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企业有自生能力,竞争力强,会有更大的积极性遵守环保政策。反之,如果企业不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则缺乏自生能力,在这种状况下,企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遵守环保规章制度的积极性会很低。因此,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我国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必然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实际上会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市场,通过贸易实现共赢。因此,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一个互利双赢、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综上,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可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五个特征。事实上,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可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有助于实现乡风文明;乡村邻里矛盾减少,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实现共同富裕,村民生活也必然随之富裕。


三、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确保粮食安全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好处颇多,但存在一个矛盾,即粮食安全问题。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是一个人均耕地短缺的国家。因此,粮食生产不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随时可能面临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挑战。来自外部对中国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那么,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呢?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按照比较优势来看,粮食生产不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应该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粮食很有可能被“卡脖子”。政府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粮食生产。在给定面积的土地上,要生产足够多的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在提高单产方面努力。而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水平。因此,政府应支持农业科研,尤其是提高土地单产的农业科研,也要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完善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所需的灌溉等基础设施,让农民了解并有能力运用相关技术。土地是有限的,但是科技的潜能是无限的。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研发,有助于使中国土地生产足够多的粮食成为可能。


二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不仅要在科技上使土地有潜力生产足够多的粮食,也要让农民有积极性使用良种、化肥、灌溉等技术来生产,这要求生产粮食的农民能够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农民达到同样的收益。经济作物相对劳动密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其生产可以主要由市场决定,市场会给农民足够的激励。但是,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在粮食生产上有比较优势,他们生产的粮食价格会比我国低,如果粮食贸易完全自由化,价格会太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就会不足。因此,除了科技之外,国家还必须在收益上给予粮农额外的支持。如果完全靠财政补贴,政府的负担会太重,还需要由消费者支付高于国际价格的市场价格来补偿粮农,所以,我国需要对粮食贸易有管制,通过减少进口来提高本国的粮食的市场价格,农民才会有充分的积极性来生产足够多的粮食。


总的来讲,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根据每种产业的特性采取必要的措施。若能如此,我们一定能够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根据2023年3月19日“清华三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