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隆国强:加大力度利用外资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布:2023-07-10    来源:瞭望    阅读:4131次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钱沛杉


外资具有联通国内国际的独特优势,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是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之一。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方式情况如何?近期商务部发布的一系列保存量、提增量的外资促进措施将如何落实?围绕着这些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实际使用外资实现数量增长、质量优化

《瞭望》:2023年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4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1%。您如何评价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和使用外资的情况?

隆国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供应链的供需两侧受到冲击,一些发达经济体面临着高通货膨胀、高利率、高金融风险和低增长的压力,一些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资金外流、汇率贬值、外债危机、增长乏力的挑战,全球贸易、投资低迷。在这样的国际经济金融背景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能够实现数量增长、质量优化,实属难得。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发展的信心持续增强。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明确了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前景,提出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任务。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利用外资,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开放利用外资的政策,各地方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大增强了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有著名跨国公司的领导人公开称:中国就是未来!

二是国际投资者更加看重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超大规模市场的魅力更加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重视。尽管美国对华进行全面打压遏制,大部分国际投资者仍然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看重中国市场,一些有远见的投资者提前在华布局,以便更好利用中国发展的机遇。

三是加大利用外资一系列工作取得实效。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大大改善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的环境。各地方落实利用外资政策,着力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资专班紧盯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做好协调、推进、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


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发展的信心持续增强

《瞭望》:今年已有多位知名外企高管来华访问。您认为,这些公司领导人来华释放了哪些信号?他们选择来华的深层原因有哪些?

隆国强:来自多个国家的跨国公司领导人来华,其中不少是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有的还高调现身,公开表达投资中国的信心,是十分难得的。出现这种情况,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一是三年疫情阻断了正常的人员跨国往来。我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后,恢复了国际交流,跨国公司领导人需要身临中国,亲眼看看中国市场的新发展、亲耳听听中国政府的新政策。不少跨国公司高管是三年来首次来华。

二是中国市场不可忽视。美国中国商会最新调研结果表明,看重中国市场的企业仍然占多数,跨国公司认为,中国市场不是“任选项”,而是“必选项”,不能失去中国市场。

三是投资者用行动表明,一些西方政客宣称的“脱钩断链”不可取,也不可能,不受企业界的欢迎。近来美国政府官员也改口称不寻求“脱钩”,改称“去风险”,虽然本质上并无变化,但也反映出“脱钩”政策在企业界没有市场,不得人心。企业经营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在商言商,在哪里投资能够得到稳定的高回报,投资就会向哪里流。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市场、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前景广阔,投资者不会放弃在中国的巨大机会。我国落实好中央决策,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还会吸引更多的跨国投资者。


《瞭望》:如何理解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

隆国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洞悉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小循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不开放,而是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对于海外投资者的误解,我们要高度重视,及时化解。近年来,不少国家出现了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抬头,一些长期倡导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国家都出台了一些保护主义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惊弓之鸟”,对主要国家战略与政策走向十分关注,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十分担心,并形成了一些保护主义预期,比以往更加容易产生对政策的误读。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种变化,在出台重大战略与政策时,及时进行清晰的政策解读,防止出现误解。

要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高度来看待舆论引导工作。新发展格局提出后,部分国外媒体存在一些误读,这些不利于海外投资者正确理解新发展格局。我们要认识到,舆情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高度来看待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对错误言论的管理,增强正确舆论的宣传。

打消投资者的误解,既要加强政策解读,还要采取必要的行动,行胜于言。要采取切实措施,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明确“国产品”定义,在政府采购、公共部门招标中给予不同地方、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


把提高外资质量作为重要导向

《瞭望》:近日,商务部在投资促进、提升服务、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上提出了一系列保存量、提增量的外资促进措施,您认为这些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应当如何应对?

隆国强:按照中央更大力度利用外资的要求,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外资促进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利用外资“开门稳”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让一系列加大利用外资力度的政策更加充分发挥作用,可能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一是外资企业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心,在疫情冲击、俄乌冲突、中美博弈加剧等背景下,投资者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有的企业开始采取“中国+1”的策略,既不放弃中国市场机遇,又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二是地方招商“内卷”加剧的冲击,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竞相承诺超出政策底线的优惠,最终难以兑现,势必恶化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评价。

三是从事外资工作干部素质的挑战。由于退休、转岗等原因,一些富有经验的从事外资工作的干部流失,补充进来的新干部,面临经验不足、能力不强、动力不足的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得力措施。一是增强投资者对供应链安全性的信心。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我国供应链迅速恢复,稳定运行。我国完全有能力掌控大国关系与周边局势,维护国际供应链的安全。二是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加强与企业沟通,及时主动回应企业关切,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投资促进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政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勇于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瞭望》: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进一步吸引外资应在哪些方面着力?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服务业?

隆国强:未来我国利用外资要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提高外资质量作为重要导向,引导外商投资投向实体经济,不断提高外资项目的技术水平,鼓励外资在华开展研发创新,扩大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把引资、引技、引智、引才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外资在产业链“补短板”和“锻长板”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产业链韧性。要不断发挥外资企业在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的积极作用。

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进一步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合理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时更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扩大鼓励类目录,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二是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行先试,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制度政策体系集成创新,及时总结推广。不断改进政府相关部门与外资企业沟通机制,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回应企业关切。三是做好投资促进工作,把招商选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为外资企业管理人员来华考察投资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充分发挥利用外资专班的作用,以推进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外资项目,坚定投资者信心。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扎实推进招商选资工作,务求实效。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减少“招商内卷”。


(《瞭望》2023年第2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