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作者:刘伟    发布:2023-07-10    阅读:30395次   


 刘伟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3-07-06 17:01 发表于北京

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刘伟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69期)的发言


本文字数:5507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新的飞跃,是重要的开拓性的结晶,我今天主要就其中一个问题,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来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来谈谈我的认识。


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习近平同志深刻回答了为什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系统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进入到了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并对这种不可逆转性的客观历史根据做出了系统的、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分析。


理论上,现代化目标在没有达成之前都具有被逆转、被中断的可能;从实践来看、从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现代化被逆转、被中断的事实也是广泛存在的。为什么说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进入新阶段之后,进入到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呢?根本上而言,这种历史机会的赢得并非偶然。今天恰巧是7月1日,是我们党建党102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从建党初期,早在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党的章程中,就明确规定了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最低纲领或者说基本纲领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通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方式,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的百年历程。特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什么要完成这一任务?目的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种探索、实现这样一个任务?目的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制度基础和根本的政治前提。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目的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具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后,我们步入新时代,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推进到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升成为第一个百年目标达成之后进入新阶段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回顾这一百多年,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都不一样,但是围绕的纲领和根本目的始终如一,那就是通过现代化的方式,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上百年的努力走到今天,我们终于推动这一进程进入新阶段,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


为什么说它不可逆转?今年春天,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讨班的开班式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不可逆转的根据。第一,我们经过长期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从而使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得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制度(特别是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特别是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特别是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从而使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因如此,我们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完备的制度保证。第二,经过长期发展,我们创造了社会稳定和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奇迹,特别是摆脱了绝对贫困,达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这一社会发展目标,这就为下一步发展赢得了更为强大的竞争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通过这些发展取得的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可逆转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三,从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演进方面来看,一方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的历史性结合的新的飞跃,确立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地位,这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引有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另一方面从社会的精神转变和道德秩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转变进程不同于资本主义革命历史转变进程,在道德、精神方面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构建道德秩序,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道德秩序、构建整个伦理道德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总之,之所以说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方面,从历史发展逻辑来看,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是历史逻辑的一个必然;另一方面,从未来发展基础来看,我们具有更完备的制度保证、更坚实的物质条件、更主动的精神力量。因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进入到了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


二、习近平同志深刻分析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挑战


越是接近目标的达成,矛盾斗争越复杂、越尖锐。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一个大国的现代化、一个深刻的革命过程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达成目标的。在现今这一阶段,我们将强未强。一方面,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挑战。


第一,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经济发展的持续力、竞争力、发展力乃至生存力问题,都面临新挑战。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达到了新的发展水平,在新水平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与此同时我们的目标函数也发生了新变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们站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要立足第二个百年目标。目标函数变化的同时,约束函数、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也发生了深刻的系统性的变化,而非碎片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国内国际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深刻的要求,如果继续沿袭以往的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将严重匮乏。因此,传统发展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进行深刻的动能变革、结构变革、质量变革。


第二,从国际发展的经验来看,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能够顺利跨越这一阶段,进入所谓的高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不到二十个。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包括进入到上中等收入阶段之后,长时间无法跨越这一阶段。有人曾做过测算,如果以三十年跨越不过中等收入阶段作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标志,那么5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在世界发展经济史上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所以“十四五”提出,要经过“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从而为2035年远景目标,即现代化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打下基础。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来看,2035年要实现第一个阶段目标,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这就要求经济增长在质的提升的基础上,一定要有量的合理的增长。从现今情况来看,如果不改变发展方式,很难保证现代化目标达成所要求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且差距明显。


第三,从国际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现在面临的条件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2008年为标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使得逆全球化的潮流泛起,因此过去那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循环模式已走到尽头。与此同时,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我国去年GDP达到18万亿左右,约占全球总GDP的18%,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仅占全球总GDP的1.8%。这些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汇集在一起,使得国际方面的经济衰退、经济风险会系统性地全面地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如何应对国际国内发展方面出现的新挑战和新变化,首先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这些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他特别强调:一是机遇和挑战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机遇更具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复杂性、全局性,也就是机遇具有不确定性,挑战风险具有系统性;二是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机遇大于挑战,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应对得当,机遇也前所未有,挑战更具前置性。三是战略机遇期不确定,过去我们强调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在经历了上世纪后20年持续高速增长,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之后,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在新世纪头二十年,我们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没有类似表述,而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种变化表明我们面对的挑战也是历史性的,和过去相比是前所未有的。


三、习近平同志系统阐释了怎样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而妥善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很早就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一要求,至少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中都有类似表述。但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更为系统的阐述和战略的安排,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含义、要点,同时对高质量发展具体的实施路径、需要采取的战略措施做出全面系统布置。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其中,对于高质量发展有以下五点要求。一是在宏观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趋向于均衡的发展;二是在微观上,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动能上的经济发展;三是在结构上,高质量发展是城乡、区域、产业协调的发展;四是在风险防范上,高质量发展是安全的、有韧性的发展;五是在对外开放上,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的内外联动的发展。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首先要贯彻新理念,因为理念具有引领性、战略性、先导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二十大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理念有了更加迫切的历史性重要意义。理念不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发生改变。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它落实于实践,而非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十九大召开后,在2018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就系统阐释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七方面内容,这七方面内容体现了在新时代、新历史条件下改革、发展、开放新的有机统一的历史要求。如何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就需要采取新的战略举措,也就是建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所要求的新发展格局。在2020年4月中央财经委工作会议和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构建现代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讲话。新发展格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原则,包括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战略主线、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支撑、以高水平开放为战略前提,要以稳中求进作为战略方针,即工作总基调等等。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强调要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讲话中,他特别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提出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它们概括为五个方面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


一是如何统筹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将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统一起来,而非割裂开来。实现统筹必须通过市场竞争,只有通过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才能真正协调供需。二是如何统筹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结构问题,涉及到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关系问题,涉及到新型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关系问题,涉及到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的几化同时推进,与历史上“串联式”的传统现代化不同,如何处理这一关系亟待解决。三是如何统筹解决“卡脖子”问题和“上水平”问题,卡脖子是补短板,上水平是提强项,这二者之间如何统筹至关重要。四是如何统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包括乡村振兴与县城发展、与城市群等相互关系,这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是要处理的重大课题。五是如何统筹国内国际内外联动问题,关键是既不能封闭,而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又要立足自强自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难看出,这五方面的关系统筹在构建或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都存在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探讨,深入研究,找到针对性的办法来解决,这样才能切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通过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为实现新发展理念创造机制,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我们的发展实践中去;通过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和贯彻,推动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从而把握历史性机会,使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的目标能够如期达成。


以上三方面是我学习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当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一点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初步构建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相信这个理论体系一方面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顺利展开、顺利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