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中国还应大力扩展制造业
中国这几年的经济改革、开放与增长,导致世界上许多人在谈论中国能否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制造业生产基地,为世界市场生产相当大一部分的制造业产品。
在我们看来,中国如果真的能在今后一、二十年的时间里成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那将是中国的伟大成就,是中国抓住了一个“千年大机遇”,使自己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得以实现。事实上,中国只有发挥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自己现代化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创造出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最终解决几亿农民脱离农业的进程,也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才能最终解决我们现在每天为之头疼的“三农”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就业不足问题、地区差距、贫富差距问题等等,才能最终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担心的问题仅在于:即使成了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所创造出的就业机会还不足以满足几亿农民进城的需要(在今后40-50年中,预计会有4亿-5亿农村劳动力要最终脱离土地)!
但是有的中国人对这样的前景不屑一顾,认为我们要做的是“科技大国”,要挣科技发明的大钱,而不能只挣制造业、工厂生产的那点“小钱”。可是第一,谁说成为科技大国就不能同时是制造业生产大国,或者反过来,成为制造业生产大国,为什么就不能同时是科技大国?中国将来一共会有7亿-8亿劳动力,其中可以有1亿人去搞高科技(那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力量),还剩下6亿-7亿的人,大概还是要有多数人搞制造业生产,不然怎么就业?中国这么多人,既搞高科技,又搞制造业,又搞服务业,加在一起可能还达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怎能不搞制造业,不想搞工厂?第二,连制造业生产大国都当不成,还想当科技大国?现代科学技术强国都是从制造业强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不过现在世界上分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做制造业不再有竞争力,而我们正处于在这方面有竞争力的发展阶段上。第三,生产制造本身是科技应用的过程。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工厂,新的科学技术不能转化为最终产品、实现价值,那个高科技也是假的。中国的理想应该是用我们的“自有技术”,既制造皮鞋、袜子,又制造飞船、导弹。而且再回到前面的道理上去:即便有朝一日我们成了飞船、导弹的生产基地,我们仍然还要为世界(中国市场还不够大!)生产皮鞋、袜子,否则那4亿-5亿农民的就业就没有着落!
还有人看着我们只能挣制造业生产产品的钱、赚不到“品牌的钱”、“流通的钱”而着急,也来否定中国要当制造业生产大国的努力,说什么我们不要当制造业生产大国,而要当“流通业、服务业大国”。我们如果能有自己的世界名牌,如果能去主宰世界市场的流通与销售,甚至主宰世界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服务,那当然再好不过。但是第一,在我们还没有学会那些本领之前,我们干什么?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刚刚开始搞市场经济,刚刚走向世界市场,而不像发达国家和老牌的跨国公司那样已经在世界市场上经营了几十年、几百年,经验丰富,已经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了品牌、营销、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而我们要达到那一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在我们还没有这些方面能力的时候,又不生产制造,我们靠什么吃饭?我们不依靠“现实的竞争力”,我们能不能有明天的发展和提高?第二,要发展在市场营销、流通服务方面的能力,为什么就不能同时搞工厂进行生产制造,搞生产制造为什么就不能发展营销能力?分明是两个并行不悖的事。当今世界上的营销大国,名牌厂家,又有哪个不是从生产制造起步的?第三,还是前面的那个道理��中国这么多人,将来(还不是现在!)一亿人去搞高科技,再分出一亿人去到世界市场上搞营销、服务,还有5亿-6亿的劳动力,他们到何处就业?
这几年流行一个概念,叫做“提升产业结构”,意思是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产业结构中,“低级”(低端、附加值低)的产业太多,应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头褚担鸩皆黾印案呒丁辈担蕴暗图丁辈担盐颐堑牟到峁瓜蚋叨颂嵘6杂谝恍┓⒋锕依此担庵痔岱ㄒ残硎嵌缘模欢杂谖颐堑哪骋桓龅厍此担庖残硪彩嵌缘模欢杂诟霰鹌笠担残硎嵌缘模杂谖颐侵泄飧稣謇此担诮窈蠹甘甑氖奔淠冢庵痔岱ㄈ词遣欢缘模?lt;BR>
这是因为,我们毫无疑问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当中的技术含量,但即使我们有了新的较为高级的产业,我们也仍然不能丢掉那些劳动密级型、技术含量低但仍有竞争力的所谓“低级产业”!否则我们几亿农民转产、进城的问题就无法最终解决!一个企业可以不管这个就业问题,有利润可赚是最主要的;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也可以不管“中国农民”就业的问题,只要本地区的就业满足了就行。但是作为中国这个整体,作为中央政府,不能不管几亿人就业的问题。我们不妨称它为“世纪大问题”。
正确的提法不应是“提升产业结构”,而应该是“扩充产业结构”,其含义就在于我们要发展我们现在还缺少、还薄弱的新产业,但并不丢掉、放弃已有的老产业。中国人太多了,有一部分人去搞了高精尖的新产业,仍可以有许多其他的人继续搞老产业;一部分人升级了,其他的人还要源源不断地补上来。许多农民转产后的第一步可能还搞不了新产业,当不了电脑工程师,而搞那些所谓的低级产业,却正可以发挥他们的竞争优势!
“扩充产业结构”,就意味着我们中国在今后几十年中可以有也应该有十分宽广的“产业谱”,同时,也还有“充实”、“补充”产业链的含义。即使在一般制造业的领域,我们也还有许多领域没有占领市场,一些“整机”我们还无法制造,许多“零部件”的制造也还是空白。在这些领域里,我们的企业也可以一步步地发展,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攻克,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占领,把产业谱“充实”起来,这本身就可以创造出一大批就业。当前扩充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机遇是:中国加入WTO和新一轮外资的增长,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大量进入世界生产网络和采购网络的机会,在我们自己还无法做“整机”的领域内,我们可以立刻尽可能地为跨国公司进行部件的配套生产,一个一个逐步地扩大我们的生产领域和市场范围,一步一步地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
总之,扩充产业结构,就是要不断地扩大经济规模和就业规模。
真正的挑战是我们能否扩充产业结构、成为制造业生产大国?经过20多年的体制改革,中国的投资环境已大大改善,但还有许多体制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我们,包括制约着我们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制约着我国有活力的民营企业的成长。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都在竞相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提高竞争能力。我们有我们特殊的优势,如“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特殊劣势,特别是历史上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种种束缚生产力的各种体制,包括企业制度、金融体制、法治环境、政府行为等等。加上经济基础本身薄弱,科技水平不高,资本存量小,离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的水平还差之甚远,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还非常小,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还远不是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还远不能称为是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它是我们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需要我们今后几十年在各方面努力奋斗。但它还远不是我们的现实。
最后,要注意到的是,世界上不会只有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可能成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为此而奋斗。我们要做的只是多看看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 经济参考报, 樊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