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黄群慧    发布:2023-12-26    阅读:43583次   


 黄群慧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3-12-22 16:16 



黄群慧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黄群慧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79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3334字

阅读时间:9分钟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九项任务中第一项,它既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任务。


一、 新质生产力系统


今年9月份,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对新质生产力首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从系统论角度来理解新质生产力,则更为全面。系统论作为基本的分析方法论,包含要素、结构、功能三方面。从要素看,是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对象和新型劳动工具,以及新型的基础设施。前三个要素可以组合成新型的基础设施,而新型的基础设施本身的内容作为支撑又很重要。从结构看,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涉及到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终会形成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结构是要素的载体,即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产业载体。从结构角度分析新质生产力系统,现代化产业发展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发挥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功能。从功能看,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通过这个系统,新质生产力要素组合、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和新型工业化功能得以联系起来。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性


从二十大报告到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央越来越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解,中央财经委员会二十届第一次会议提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这些是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提出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把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为六方面属性。


1、 先进性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先进性是指产业体系中的各类产业技术水平处于创新、前沿状态的基本特性。现代化产业体系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产业转型升级符合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一二三产业之间进行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性的产业体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该是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占比逐步提高的过程。


2、 协同性


产业体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技术、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制度、政策等要素组成各类产业,以及各类产业在空间组合和时间连接的相互作用、从而发展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生态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协调性指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演化过程中,各类生产要素有机组合、各类企业高度协同、各产业之间有效配合、产业链条各环节有序承转、区域合理布局的产业体系运行状态特性。


3、 完整性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是指各类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产品品种丰富完备、零部件配套能力强的基本特性。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在需求端具有有超大规模市场,在供给端,我们强调强大的生产能力,这恰恰体现在我国工业体系最为完备、规模最大。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制造业体系最为完备、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所拥有的由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构成的工业体系,已经涵盖了联合国工业分类目录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30%。


4、 开放性


强调完整性并不意味着不强调开放。要建设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在全球竞争中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力。


5、 安全性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五个方面的规律,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其中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业体系安全至关重要。现代化产业体系安全性是指在统筹产业发展与产业安全、统筹开放发展与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各个产业、产业链供应链能够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基本特性。从产业链角度看,产业体系自主可控是指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具备较强的把控力,把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对链条上的各环节、各主体、各要素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在特殊时期保障基本安全。需注意的是,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产业链,只有安全水平相对较高的产业链,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就是追求一种相对安全的状态。


6、 包容性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包容性是指产业体系内的各类现代产业发展的成果能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产业体系具有包容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产业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属性,体现了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在追求先进性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创新向善,创新要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在产业体系形成中,要先立后破,不是把所有传统产业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应该有序推进其转型升级。


三、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其叠加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化、智能化以及利用人力资源等新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强调制造强国。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方面的理念都要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而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关键任务。


推进新型型工业化,需要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定义,在资本领域里有所谓七大领域——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实际上较为局限。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新型基础设施就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设施,是在传统工业化基础设施上叠加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要求,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产生和应用的结果,新型基础设施既包括新一代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和新能源基础设施,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后的设施。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和战略新新型产业。从产业生命周期看,在孕育期时是未来产业,高速成长阶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熟期时就是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往往在每年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因为它占比会很大,但增速未必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增速很快,但它处在高速成长阶段,但在整个经济中占比并不大。在战略新兴产业上,要下大力量使其迅速成长起来。在未来产业上,也需要大力培育,各个国家对具体的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布局可能不完全一样,但都符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要求,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划、方案和重点领域。未来产业是有风险的,相比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不确定性要求在资金供给机制上存在差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技术路径相对固定,未来产业技术路径往往不是特别确定。正因如此,当资金或者资本市场去服务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时,要有不同的机制。


总之,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当前应该重点采取以下关键措施一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高水平自主技术要素供给;二是积极探索有效投资机制,加大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三是建立完善产业基础能力评估制度,加快实施针对“产业四基”的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四是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五是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实施绿色制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