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作者:王一鸣    发布:2024-01-26    阅读:28042次   


人民政协报 人民政协报 2024-01-22 21: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时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在深入分析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新使命基础上,作出的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论断,为新时代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明确了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和基本路径。厘清其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才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其深刻内涵。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与“发展是硬道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变,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把握发展大势,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带领全国人民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发展动力、基本路径等重大问题,对高质量发展内涵作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全方位拓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问题。从“发展是硬道理”到“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标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方位,也标定了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高度。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必须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在新发展阶段,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就难以持续。没有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就难以实现。只有以“硬道理”的清醒认识和实干精神自觉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重大战略论断,引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主动选择。
二、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把握以下重大问题。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高质量发展方向、衡量高质量发展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重大区域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推进高水平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必须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质和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过程。没有合理的增速,高质量发展就难以实现。从已有的研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往往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快的阶段,也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的阶段,较高的经济增速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没有合理的增速,各种矛盾和问题就难以缓解,各类风险就可能“水落石出”,提高发展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同样,没有质量的提升,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如果没有结构优化、技术贡献提高、效率提升、碳排放和污染减少,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通过质的有效提升为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动力,又要通过量的合理增长为质的有效提升创造条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由多维目标构成的系统工程。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基础性、牵引性的意义。只有把基础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才能拔地而起,只有牵引力增强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航道上行稳致远。我们要以“硬道理”的视角来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干实事、真干事,以实干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形成高质量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三、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突出重点把握着力点
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需要突出重点,找准着力点,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发展质量主要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劳动等要素条件和边际产出发生改变,也就是生产函数发生变化,同时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持续强化,已经不可能像高速增长阶段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必须转向更多依靠生产率的提高。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果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就要以比发达国家更快的速度提高。我们要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方面尽可能争取国内生产总值在更长时间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潜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实现既定目标尤为重要。
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一些国家围堵打压的严峻形势,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集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增强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主动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更好统筹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三位一体”推进科技创新,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实现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性突破,塑造科技创新优势。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一批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制造生态,推广“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破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公平享有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区际分工,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使各地区群众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生态的空间均衡。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持续推进碳减排进程。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使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逐步提高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的比重,更好发挥零碳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确保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的目标。


△本文作者: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01月22日第03版)
作者:王一鸣
版面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