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美国无法限制中国科技发展
作者:姚洋    发布:2024-02-07    阅读:21139次   


姚洋 智库中国 2024-01-29 15:29 

  2023年,是中国经济在曲折中恢复稳定向好的一年。全国GDP增速为5.2%,这一成绩有利于稳定市场的信心,也为2024年中国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打下基础。2023年,国家的政策调整、企业的恢复可以说都非常有力,但是由于一些政策和生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我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可能在下半年重新回归向上周期,进一步复苏。

  辨析与投资、消费、出口有关的一些热点话题
  大家都知道,若要保持经济的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都很重要。2023年,经济领域热度最高的话题,例如“外资撤离中国”“消费降级”“出海”等,也都与此有关。
  首先是对外资减少的担忧。这里首先纠正一个说法,我们没有必要区分外资、内资,投资应该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看。所谓的外资投资,不仅包括海外企业的投资,也包括在中国国内已存在的外资企业的再投资。2023年的情况是,除了新进入中国的外资有所减少,也有一定比例是已经在中国落地发展多年的外资,其再投资水平下降。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同一时段,民营企业的投资也在下降。其实所有企业都一样,“春江水暖鸭先知”,它们是最容易感受到经济温度的,一看温度不高,就不再投资了。所以想要拉动投资,一定是整体拉动,当市场热起来,不管是来自哪里的资金,自然会回来。2024年,关键是要让投资者看到未来的希望,恢复信心。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经济继续推上去,把需求打上来。这并非出台一个政策、一个文件就可以立刻实现。
  再看消费方面,2023年,“消费降级”、不敢花钱成为一些网络上年轻人的流行话题,但是从数据上看,消费的增长速度明明不慢,为什么会有这种迷思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这个增速已经非常好了,只不过没有达到爆发式的增长的预期。之所以没达到爆发式的增长,是因为房地产销售和地方政府采购下降,这两个部分对消费的拖累是很大的。我们老说扩大需求,需求有两项,一个是消费,还有一个是投资,两者都重要。
  说到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出口,就不得不提2023年的外部环境。过去一年,全球经济仍处于下行期,欧美面临严重通胀压力,加上部分国家之间的军事对抗、贸易战、外交纠纷等,整体面临复苏乏力的困境。整体需求的减少,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二者并非仅靠我们自己就能缓解。即便如此,很多“出海”的中国企业,还是成为了2023年的亮点。2023年11月29日晚间,拼多多盘中首次超越阿里巴巴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这说明,中国企业做好“出海”,还是很有前途的。
  预计2024年,大部分欧美国家的经济依然处于微弱的收缩状态,整体需求还会比较差。所以我们的出口依然要面临巨大挑战。不过,“西方不亮东方亮”,面对变化,中国也在迅速调整着方向,比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占我们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
  美国的限制是个错误,也不可能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
  2023年,一些重大的科技创新,也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引发了过去一年全球前沿科技公司的新一轮竞赛。中国的很多科技巨头也加入竞争行列。有人担心,如果在这一轮科技竞赛中落后,中国经济将难以赶超美国。
  在我看来,我们完全没必要如此紧张,中国不一定样样都要做世界第一,比如我们可能追赶不上ChatGPT,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不行,而是因为我们的语料不行,中文的内容只占到全世界互联网的1%,英语是绝大多数。大语言模型是训练出来的,训练要靠素材,素材越多,质量越高,产品才会越好。
  但就算不是科技第一,也不代表未来经济不能更好发展。中国在很多科技领域,依然跻身世界“头部”行列。比如近年来,美国在芯片、半导体等诸多技术领域进行了出口管制,希望能限制和打压中国,但是中国企业依然靠自己实现了技术突破。这充分说明,美国的限制是个错误,也不可能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美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逼着中国去创新。美国的这种做法,哪怕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也是错的。因为今天,知识和技术已经散布在全世界,早已经不是垄断在美国本土。
  总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周期特性。虽然当前的经济周期,因为前几年的疫情全球大流行而被打乱,但终究会有触底反弹的时刻。
  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潜力依然巨大,GDP增速保持在5%—5.5%之间并不困难,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问题。2024年,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先把投资与消费等需求拉上去。一旦需求打开,预计到2024年年中,中国经济将会开始进入上行周期。
  (作者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