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宏观政策宜积极调整结构(2003.02.08)
作者:董辅礽    发布:2004-04-16    阅读:3169次   

董辅礽:宏观政策宜积极调整结构

  
  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通货紧缩,经过多方治理,已有所缓解,经济有所回升,虽然通货紧缩尚未过去,经济回升也不稳定,但继续实施恰当的政策,经济回升的势头将会继续,通货紧缩迟早会消退。
  
  通缩缓解扩张政策令经济回升
  
  一般地说,在市场经济中,在经济处於衰退或低潮中,会发生大量的企业间的收购和兼并,一些过剩的生产能力被削减,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和企业遭淘汰,新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出来,固定资产大量更新,从而产生新的需求,以致出现新的产业和经济的新增长点,导致结构的大调整,从而使经济重新回升,走向高潮。在中国这次通货紧缩所导致的经济下滑中,针对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缓解通货紧缩,促使经济回升起了重要作用。在增加需求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结构的变化。政府历年发行的国债重点用於基础设施的建设,去年又用於技术改造的贴息,政府还对一些生产能力或产量过剩的产业(如纺织、钢铁、煤炭等)强制压缩、限产,对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强制关闭,同时,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也有一些企业破产、关闭、停产、减产或收购兼并,这些都有利於结构的调整。对於缓解通货紧缩和经济回升也起了一些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由於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在建立和完善中,市场调节的力量不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弱和发展受到限制,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不足,固定资产更新的规模不大,从而使得结构的调整远未到位,这也是通货紧缩延续时间较长的一个原因。
  
  从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看,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经济回升的主要因素,所以仍需在一段时间里继续实施扩张性的政策,继续从需求方面拉动和刺激经济。今年,政府决定再发行一千五百亿元国债用於投资,增加公务员的工资,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失业职工和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帮助,努力增加出口等,这些措施对增加需求都会有作用,也都会对最终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推动经济回升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今后随着通货紧缩的进一步缓解,宏观调节政策的重点,有必要从增加有效需求逐渐转向调整结构,特别是调整供给结构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当然,是否实行这种转变要以通货紧缩是否逐步缓解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宏观调节政策的重要之所以应根据经济走势的变化而作这样的调整,是因为:
  
  宏观政策重点宜转向调整结构
  
  (一)扩张性的政策不能长期实行下去。虽然目前还必须继续实施,但这种政策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潜伏着日后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这种危险在当前还不会成为现实,但需要考虑到。
  
  (二)前几年以及当前,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施扩张性的增加需求的政策,是不错的,但这种政策需要有调整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的政策的配合,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调整供给结构进而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不只是把过剩的生产能力压缩掉,让过多的产量减下来,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增加新的有效供给,而新的供给则会开拓需求,创造新的需求。在当前,通货紧缩已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在继续实施增加需求的政策的同时,需要在支持创新、调整供结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方面,多花些力气。
  
  (三)近来,经济的回升主要是政府连续实施扩张性政策的结果,这种从外部拉动需求的政策只要实施得当,最后应有助於导致经济的自主的回升。而随着经济走上自主回升的道路,经济将出现增长的惯性,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将宏观调节的重点从增加需求转向结构调整。
  
  (四)调整结构的必要,自然不仅仅是为了使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而且还由於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并使传统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发生巨大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升级,也是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参与经济的国际分工,也要求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作大的调整,扬长避短,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鉴於此,“十五”计划已将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结构调整的含义较广,中心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当今后通货紧缩进一步缓解以及将宏观调节重点逐渐转向结构调整时,有几点需要考虑:
  
  依靠市场竞争推动结构调整
  
  第一,在实施增加有效需求的扩张性政策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这不仅是这种政策的要求,而且在我国市场力量不强的情况下,实际上更会这样。这种政策对市场的运行会有抑制作用。而在今后逐渐转向调整结构为主时,则应更多地依靠市场,让市场来发挥主导作用。市场的竞争将推动结构的调整。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增强企业的主动性、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只有企业具有主动性、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实施收购兼并,才会有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各种创新,并积极地调整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在谈到调节供给时,人们往往提到减税、加快折旧等措施,它们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此外也不可忽视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其他创新以及供给结构的调整。
  
  第二,以往,总是由政府以行政的方式实施企业的关停并转来进行结构调整,这种方式的效果不大好,往往发生“拉郎配”、带有所有制偏见以及各种违背经济原则的考虑,而且不利於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政府用行政方式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遇到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抵制。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而且,用行政的办法进行结构调整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也很有限。此外,受到政府的财力的限制,靠政府财政拿钱从增量方面调整结构更是困难。今后,在结构调整中,应在政府的政策的指导下,发挥市场的作用,即在市场的竞争中调整结构。
  
  制度创新支持结构调整
  
  第三,供给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应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从广义上说,所有制结构调整也是结构调整的内容。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布局的大调整,让国有企业从其没有优势的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将有助於这些领域的产业的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拓宽其市场准入空间,则不仅可以打破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的垄断及其带来资源利用的低效率,而且可以促进竞争,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供给结构进而产业结构的调整。近来,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参股、收购、兼并国有企业,对结构调整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四,结构的调整需要有制度创新的支持。企业的改革是根本。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也很重要。除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外,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特殊的意义。资本市场从资本存量和增量方面调整结构,更有助於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在资本市场中,资产的证券化不仅便利了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而且便利了企业的收购和兼并,从而会大大地推动结构的调整。因此,结构的调整应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结合起来进行。

( 大公报, 董辅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