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多年的工作中,我接触了不少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并购重组案例,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在成熟市场中,人们非常看重专业团队的作用。不论是杠杆收购,还是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在成熟市场经过长期发展,都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分工,拥有一批专业的团队。专业团队完成的一系列案例,体现了他们在细分领域中的专业知识积累,而这也是投资人信心的主要来源。
例如,某个专业投资机构在制造业方面有一个专业团队,团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对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能力,更能够找到合适的管理者人选。这些人才并非在并购项目启动后才开始物色,而是早已在该团队的人才库中了。该团队与人才库中的专业管理者可能已有多年的合作。团队在决定参与某个收购项目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好了什么样的管理者能够管好这个被收购企业,并且和潜在的管理者团队,特别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已共事多年、非常熟悉。
成熟市场中,投资行业的发展历史也比较长,各个细分领域都形成了一批非常专业的投资团队,他们对本领域的情况非常熟悉,甚至如数家珍。比如:过去做了多少案例,每个案例的具体情况,在哪些行业能够找到专业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进入目标企业以后多久可以完全接管等。以上就是成熟市场的情况。
中国投行与成熟市场的差距
银行掌握企业信息更有优势
谈到并购融资,中国目前不缺资金,缺的是资本金。要充分认识到在目前阶段直接融资的重要性。从银行放贷的逻辑来讲,如果企业资本金筹不到,那么贷款也上不去。中国金融体系里,比较有资金实力的还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大的商业银行,而且这些商业银行在做特定行业(比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贷款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信息资源,能够发现好的企业。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商业银行不能在表内做投贷联动,不能进行股权的风险投资。当前商业银行的做法是通过它的理财子公司,或者是它境外的投行部门来做这些事。但因为归口不同的管理部门,理财子公司与投行部门在和分行合作时有很多信息上的损失,比如说深圳某家大行的分行掌握着很多专精特新企业的信息,除了贷款,如果允许它做一些股权投资,它是有积极性的,但让它把相关信息充分共享给总行的理财子公司或者境外投行部门,往往面临一定的阻力。
除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商业银行在掌握企业信息方面更有优势,如果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的条件下做投贷联动,可以一并解决资本金、出资和收购方等多方面的困难。具体来说,可考虑限定几家商业银行,每家商业银行也限定一两家分行试点,允许它们在表内做一些投贷联动的业务,同时限定规模,比如一年可以做20亿元或30亿元投资额度。具体操作时,要找最有实力的分行,同时考核的期限可以拉长一些,不宜每年都严格考核投资的盈亏业绩。
另外,监管方面也可以考虑适当调整股权投资的风险资产权重,提升银行的积极性。现在股权投资行业投资的项目不少,但面临最后退出时缺乏有实力的购买方的问题。让商业银行分行以投贷联动方式开展股权投资,有助于解决企业资本金不足和投资退出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