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经济是不是过热了?
作者:薛兆丰    发布:2004-06-11    阅读:2441次   

 

 

  感到“经济过热”的人越来越多。有朋友来信问:“最近中国政府在采取措施限制投资过热,这应该算是违反自由经济原则吧?可是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会不会导致经济的恶性增长呢?还是这本身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市场是否真的存在滞后性和盲目性?”

  面对问题,我感到茫然,因为问题本身有问题。确切地说,我并不同意什么“投资过热”、什么“市场的滞后性和盲目性”、还有什么“经济恶性增长”的说法。传播这些说法的人很多。我不是说他们无中生有——他们确有所指,而是这些说法含混,有意无意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什么叫“投资过热”?字面的意思是,人们忽然腾出了过多的钱用于投资,主要项目包括房地产及其相关的钢铁、水泥、木材等原料。人们认为,正是因为人们在这些方面花钱太多,以致把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抬高了。

  问题是哪里来那么多钱?有人说那是凑起来的——有些专门从事投机倒把活动的人,比如最近的什么炒楼团,依靠自身的融资能力和组织能力,聚积了大量资金,是他们刻意把房地产炒起来,是他们应该背负起“经济恶性增长”的罪名。

  不错,总有这样的人,以为自己财雄势大,就一定可以靠造市而发横财。但实际上,造市发财的机会永远是一半一半,否则人人都造市去了。更何况,造市者所能聚集的资金,就算是十亿八亿,跟整个经济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

  大家明白,任何一个行业或市场内,都有形形色色的炒家。但在货币总量稳定的情况下,没有哪个行业或市场,会因为炒家的炒作,而把整个社会的经济带到“过热”的。原因很简单:资金市场总是彼长此消,这个市场吸引的资金多了,别的市场吸引的资金就必定少了,而总量不变。所谓“过热”,又从何谈起?

  我认为,最近的“炒楼团现象”,并非如很多人所指责的,是炒家在刻意兴风作浪。炒家的确是弄潮儿,也可能会赚一笔,但风浪本身并不是他们掀起的。他们只是敏感地嗅出宏观经济的下一轮走势,筹集资金给自己的远见下注而已。

  经济过热,唯一的根源就是货币总量上升过快。大家观察到的现象是对的: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最先上扬,接着是油品市场、钢材市场、农产品市场,最后波及消费日用品市场。但结论是错的:这时间上的先后,并不能证明前面发生的就必定是因,后面发生的就必定是果。

  只要货币总量上升过快,就必定会出现所谓的“经济过热”。这并不是什么别的奇难杂症,它其实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根源,是货币发行当局,而不是某些行业或市场的炒家。什么“经济过热”、“恶性增长”、“市场滞后”,都是在找替罪羊的提法。

  上海的房地产管理当局,见当地房地产市场火爆,这个月推出一项新规定,要房地产开发商在网上公布所有楼盘存量和交易详情,希望籍此打击地产商囤积居奇的意图,从而帮助控制过热的经济。

  这种做法不仅对地产商不公平,还会让公众加深误解,以为经济过热的根源真是地产商。我希望地产商可以维护对自己开发的房屋的定价权。假如他们有定价权,那么只要把暂时不想出手的房子的价格标高,就大致可以绕过这项管制。但无论如何,约束地产价格和交易的做法,对缓解通胀的作用始终是零。

  去年十月我写过,中国目前的物价上升现象,原因之一是我们人为地不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而引致的。从经济的角度看,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要守这个汇率,但可以肯定,只要人为地继续守这个汇率,就不可避免地会促使国内物价上升。但这还算不上通胀,而只是因外资涌入而引起的物价一次性上调,当外资不再增加,物价上涨就会自动停止。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除了固守汇率的因素外,中国目前究竟还有没有其他通胀的源头,中国到底有还没有通货膨胀?

  简单的鉴别方法是:在金融市场上,假如美元相对日元和欧元等主要货币仍在贬职,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却不贬反升,实际成交的美元价格回升到8.5元人民币以上,那就是中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强烈信号。否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