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国有资产究竟卖了多少钱?
作者:云淡水暖    发布:2004-06-24    阅读:2328次   
    记得2003年1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副主任的一番谈话被冠以《李毅中“心情沉重” 国有资本出售不许低估贱卖》的标题发表,对国有资产转让狂潮中的资产流失现象发出了无奈的感叹,“心情沉重”表达了这位“管家”的或也许是国资委的基本看法。半年多过去了,被又一次“转制”的风暴席卷年余过后的国有资产,现状如何,应该是全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那么,作为“管家”的国资委,对目前国有资产的现状有什么样的评价呢。至少,迄今为止,我们没有见到对此次大规模转让过程的全面、精确的统计资料。

    今年2月份,国资委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我们从李毅中等所做的报告中,从头到尾都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手段的实现、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十六大精神的落实等等,却始终没有看到关于国资规模、转制现状、转让规模、转让收入等方面的数据,如此大规模地出让国有资产,国资委能够做什么,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结果,应该有个交待,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最高原则,总比等到最后才“心情沉重”要来得实在。

    近年来,主流经济学精英们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描述了国有资产不转让会造成的“可怕”前景,说存在“国有资产在停滞中流失的‘冰棍’现象,一些不良的国有资产最终要像冰棍一样慢慢化掉,只剩下一根杆。要采取股份制、出售、兼并、破产等多种形式使之活起来。”,然后又耸人听闻地讲,不但“不良”的国有资产会“化掉”,“良”的国有资产也会“不良”起来而“化掉”,“不良”的没人要,不如先卖“良”的,经济学泰斗厉以宁大师发明的“靓女先嫁”理论,把国有资产转让的理由,发挥到了极致。简单说,就是凡有可卖的资产,管它“良”还是“不良”,赶紧卖,不卖就不赶趟了,一副世纪末的情结。当然,卖的“好处”也真不少,什么拿转让的钱建立社保基金呀、什么“搞活”企业增加税收呀、什么增加就业呀,诱人的很。

    卖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目前地方进行国有资产‘处置’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全部退出。李毅中透露,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前,国资委对全国23个省,包括16个中心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采用全部转让的方式处理地方国有资产。李毅中说,现在全国的一些县级城市有的是将国有企业全部卖光了,造成不仅没有国有企业,而且没有经营性的国有资本;地市一级中60%-83%卖掉了国有企业。”(《经济观察报》),既然如此,既然是国有资产,作为广义上的“主人”们,应该有向“管家”们了解如此大规模卖国有资产的得失的权力,作为“管家”们,也有向“主人”汇报的义务。

    令人困惑甚至愤慨的是,情况可能不会乐观,如果你打开网络搜索引擎,以“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得到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都是关于国有资产被贱卖、半卖半送、干脆白送的文字,而且,就笔者及亲朋好友的目力所见,也不外是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之类丑恶罪行。相信国资委对这种现象是有所警惕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充分的、权威的、详尽的调查统计和评估,别说禁止,按照老百姓的语言,“放`P都不响”,你连真实情况都不掌握,犯罪分子们还怕什么,到时候法律精英们跳出来要证据,保护因吞噬国有资产而发财的小偷、强盗们的人权,如何应对。因此,尽管可能有些晚了,我们还是要问几个为什么,其中,最直接、最能够体现“卖”的情况的,莫过于我们老百姓卖菜时本能地采用的计算方法,究竟卖了多少钱,是赔了,还是赚了,卖的钱是买了酱油还是盐巴。

    第一问:卖了多少钱?参与买卖的国有资产,究竟有多少规模,按照多个媒体披露的数字,我国目前经营型国有资产大概有10万亿,有说是11万亿,几乎相当于现时人口人均近一万的资产规模,如此庞大的资产,都是什么资产形态,动产几多、不动产几多,其中“良”的几何,“劣”的几何,“良”的卖了什么价,“劣”的卖了什么价,有多少资产值得一卖,实际上卖了多少资产,这些资产又回收了多少真金白银,银行和地方、中央财政是否有体现这一收入的专题统计。如果有,怎样评价这些资产出售的结果,如果没有,又如何评价管家的工作。

    第二问:价格何其低?我们所见到的曝光的出售事件,大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转让了使人无法置信的庞大资产,比如150元受让一幢楼房、比如数百万受让数千万、比如数千万受让数亿,比如笔者眼前就有一个按照评估有8亿资产的企业,准备以2千万的价格出让给个人。这种极其悬殊的出让、受让价格,客观上把国有资产变得“一文不值”,在这些资产中,有大量的土地、厂房、办公楼、矿山等成分,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资源性资产,无论走到何处都是值钱、值大钱的,为什么一到了“股份制改造”的环节,就狗屁不值,非要以如此低廉的代价出让。这种根本不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行为,在全国大行其道,是管家们没有看到,还是看到了管不了。

    值得玩味的是,国家国资委一再强调加强对中央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并且也乐道于进行了对中央企业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因为“我们国有大中型企业尽管数量不多,大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0.3%,但其工业产值和利税所占比例大概在50%以上”“国有企业上交的利税额每年都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50%以上,贡献很大。”,这确实是“抓大放小”。但是面对“我国目前经营型国有资产大概有10万亿,分布在19万家国有企业里,中央政府直接管的企业只有100多家,99.9%的企业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来管的”和“现在全国的一些县级城市有的是将国有企业全部卖光了,造成不仅没有国有企业,而且没有经营性的国有资本;地市一级中60%-83%卖掉了国有企业”又一种严峻现实,国有资产的流失又不可谓不大,从宏观上看,只盯住中央大型国企,又不免“因小失大”。为什么国家级的国资委把眼光放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面,而地方政府、地方国资委却把眼光紧盯在“卖”甚至“送”上面,难道这国家政策还有“中央版”、“地方版”之分。

    第三问:谁是受让者?我们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低价、无价受让国有企业资产的,往往是原来的经营者,还有就是与原经营者有千丝万缕经济往来关系的私营资本家。“良”资产的如是,“不良”资产的也如是。对“良”者,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既能够为地方带来稳定的、可观的税利收入,又使企业的中老年职工在将近退休的时候能够有个希望,减轻社会的福利负担,经营者非要把这些资产据为己有,出发点是什么。对“不良”者,企业濒于破产、负债累累,跟经营者有很大关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产品不愁销路,市场占有率不低,在“改制”风刮起来之前生产经营一直很好的企业,似乎是“迎合”形势的需要,开始得“不良”的病,大肆借贷,货款“无法收回”,逐渐“崩溃”。那么,在落入私人之手后,“不良”就解决得了么?如果靠强行低代价遣散中老年职工、搁置、拖延、逃废银行债务等手段把负担抛给社会,把利益留给自己,这样的好事谁不会?为什么非要原经营者才行。

    这种把国有企业故意搞垮,吃里扒外,在国有的时候不顾企业状况、职工死活拿高薪,在“转制”的时候又取国家而代之的,两头占便宜的“能人”,在此次卖国有资产的大潮中,有多大比例,如果比例不小,是不是说明所谓“国有经济没有生命力”之说,根本就是一句谎言。对这批人,无论其是否已经得手,是不是都应该从严审计,先追究其国有企业“不良”的责任,再追究其收购动机,三追究其收购资金来源,一条条过关,先“干净”其身,再谈其受让的合法性。

    第四问:谁是受益者?按照经济学精英们画的“大饼”,此次卖国有资产是“三赢”的,国家盘活了资产、增加了税收,私人资本家们的本事“活力”、资金“活力”得到了充分的迸发,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面临失业的中老年职工,有了新的倚靠,果真如此,其乐融融。那么,是否应该向人民群众展示,一是通过此次大卖,国家回收了多少资金,用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记得国家为建立1600亿的社保基金,通过财政拨款1000多亿,而发行福利彩票和国有股出让,只筹集了1600亿中的300多亿,与国有资产10万亿的规模和地方管理的国有资产已经出让了60%甚至100%的情况来看,基本没有多少资金国有资产转让的结果进入社保体系,经济学精英们的这个预言成为谎言。二是通过此次大卖,制造了多少富豪,那些人靠着不明不白的资金,有的用企业“欠他”的账面债务抵消收购款,有的是靠做公司管理者由政府“赠送”的股份成为大股东等,轻易将数百万、数千万、数亿国有资产揽入怀中,成为新贵,在产生新贵的问题上,经济学精英们没有说错。三是在此次大卖中,又有多少企业职工以区区一两万元的代价买断工龄,扫地出门,多少人生活无着,看病、子女上学无钱,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由转让国有资产得来的钱,有多少用于失业职工的身上,在这个方面,经济学精英们可能又在撒谎。

    面对10万亿的庞大资产,此次转让的规模和力度都是空前的,甚至可以说是化时代的。我们在感叹建国50年的艰苦奋斗积累起来的属于全国人民的财富之多的同时,还应该对我们的前辈、我们自己在毛泽东时代、改革开放时代经过勒紧裤带,胼手胝足,流血流汗创造出来的财富有一个高度负责的态度。如果说“卖”已经成为燎原之势,不可阻挡,那么相应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铜墙铁壁在哪里?前苏联的庞大国有资产,通过一种所谓“全民持股”的方式,搞了一个“公平”的分配,再加上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保驾,最后还是没有阻挡住一小撮官僚资产阶级、垄断寡头迅速把国家经济拖向“休克”的深渊。我们国家资源有限,人口众多,基础条件甚至不如前苏联,如果不负责任地任由自由经济学精英,既得利益的私营资本家,吃里扒外的国有资产经营者从理论到实践大肆瓜分国有资产,后果将会是什么。

    既然历史把“转制”这个艰难的使命交给了国家的这一代管家们,我们老百姓就希望管家们做个明白人,我们自己也做个明白人,无论如何,象卖菜的老农对老太婆有个交待一样,首先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有个交待,10万亿的国有资产,究竟能卖多少钱,究竟卖了多少钱,究竟卖给了什么人,究竟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什么好处。先把帐算清,如果觉得我们老百姓这样提问题不合适,不够资格,不上档次,不符合“正规渠道”,那我们强烈恳请人大代表们向管家们提出,把帐算清楚。你今天不算,将来总会有人算,并且会伴随着历史的光荣榜或者是耻辱柱一起清算算,因为10万亿对中国人民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