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体制改革
为什么建立市场经济一定要有产权?
作者:钟建民    发布:2004-06-28    阅读:2583次   

    《 产权为何重要》一文,扼要说明了张五常先生关于产权的基本观点。张五常先生首先论述了两个基本原理一一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原理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出了竞争,引出了游戏规则,引出了产权的概念,并得出了“中国现在想要建立市场机制,而不想有私有产权,其本身是矛盾的”结论。
    什么是产权?所谓产权则是一个简称,它的全称应该是资产所有权。很显然,资产所有权它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是资产所有者的基本权利要求。这种权利是发生在社会生产和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产权的产生具有两个历史条件:第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没有资产所有者,当然也就不会存在资产所有权;第二是劳动力作为商品来实现--即劳动者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用以满足消费需要的物质资料,只能完全或部分地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如果没有后者 ,所谓的产权也不会产生。我们可以设想,在一个人人占有生产资料并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场合,所谓产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即使虽资本主义国家,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生产资料公有制。那么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首先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资产所有者,消灭了独立的、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在公有制经济中,没有了资产所有者,当然也不会有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所谓的产权又怎么会产生呢?
    但是,有人会说,生产资料公有制虽然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但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同时也使劳动者成了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企业劳动者作为劳动所有者的同时也成了生产资料所有者,难道他们没有资产所有权的要求吗?公有制企业不是一样存在产权要求呢?是的,在公有制经济中,企业职工的确具有双重身份。但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的差别,在同一种公有制面前,在同一个公有制企业中,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没有差别。正因为没有资产所有的差别,因而也不会产生资产所有权的要求。这就象每个地球人都可以呼吸空气,没有人会提出空气呼吸权的道理是一样。作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劳动者都可以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除此以外,所谓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已经没有其它意义。
    在社会生产中,事实上可以存在着两种生产主体,即资产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有两种权利要求资产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失去物质资料的劳动者只能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并在市场中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当他们进入生产过程时,已经失去了作为生产主体的性质。因此,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资产所有者是当做的生产主体,形成市场经济基础的当做是资产所有权或产权了。同样的道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资产所有者被消灭了,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那么,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理所当然也就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了。因此,如果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应该以产权为基础,而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就应该以劳权为基础。
    在这里,我们涉及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怎么看待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生以及带来的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在社会主义运动中产生的。而社会主义之所以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且,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事实上也已经消灭资产所有者,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也消除了产权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资产所有者,没有了资产所有权,为什么不要建立产权制度呢?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们老是抱怨国有企业“主体缺位”,没有规范的资产所有者。难道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消灭独立的资产所有者不正是它的优点所在吗?附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社会生产的基本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人们却仍旧用老的观念,老的思想来看待新的生产方式。这是产权学派抱着产权思路不肯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市场经济?有没有两种不同的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与现有的或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有没有区别?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宏观决定微观,而市场经济则相反,是微观决定宏观。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先有微观经济,后有宏观体制,微观经济体制的性质决定了宏观经济特征。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机制起作用的经济。而所谓的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方式和作用过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劳动力是作为商品来实现的,因此,作为微观经济基础的企业本质上只是一个生产资料实体或资产实体--即劳动力价值量不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量的波动,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量盈余或亏损的变化;但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公有的生产资料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决定了公有制企业不能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而且由于不再存在资产所有者及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企业也不需要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由于企业的生产主体已经是劳动所有者,企业劳动所有者无论是以具体方式还是以集体方式出现都是具有独立性的。因此,公有制企业只能而且也必须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公有的生产资料处于保值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劳动价值量的波动。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的性质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区别。这种区别也必然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也一样起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对象不是生产资料实体,而已经是生产劳动实体了,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离开计划经济体制,走进市场经济的大门,大方向是走对了,但是,在市场经济这个大门里还有两个小门。大门走对了,小门走错了,还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如果你想洗浴,当然要往浴室里走。但是,第一,你要知道自己的性别;第二,你必须知道浴室还有男女浴池的区别。要不男人跑进了女浴池或女人跑进了男浴池,岂不荒唐?经济学家就象是浴室的服务员,如果连服务员都搞不清顾客的性别或浴池的区别,又怎么去指引人家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