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对宏观调控
作者:陈枫 发布:2004-07-01 阅读:2317次
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逐步出台,以改变和完善经济环境。不少企业提出如何应对的问题,感到难以应对,或者说难以按照自己制订的发展规划从容地去适应宏观调控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中国企业感到难以应对宏观调控、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
第一,企业通过改革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但在产权结构及其形式上、模式上单一,使企业在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新环境上难以充分发挥自主作用,保持最大限度的主动性。企业在法律上成为市场上的经营主体,并不能保证它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变化,必须在产权结构形式上有自己的特性,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发展目标实现产权形式多样化和个性化,以保证在环境的变化中,按照产业和行业的特点以及本企业的个性,充分发挥主动权。但目前许多企业改革在产权结构形式上不分钢铁还是服装等行业差别,不分规模大小和技术管理特点,不考虑企业自己的发展目标,“千人一面”,必然使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从这方面讲,企业应对宏观调控的难点在于企业改制的多样化。
第二,近年来大多数企业都制订了发展战略和战略规划,对未来5—10年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作了研究、预测,对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做了SWOT分析,并依此确定了发展目标和措施。但企业却不能用这些战略规划应对宏观调控,这是为什么?这反映了企业现在制订和依据的战略或战略规划有其局限性:局限于用适于以往的方法和可用的资料预测到的本行业可见的线性变化,局限于本企业现有财产规模、所拥有的经营资源的有限增长,局限于企业现有的经营知识结构和经营认识水平可发挥的范围,局限于自己可控的经营环境等等。而宏观调控带来的包括行业环境和现行经营环境在内的环境非线性变化,带来的非经济因素作用造成的企业无法掌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限制企业战略目标和措施实现的常规作用等等,超出了企业的战略规划局限性。总之,企业现在制订和执行的是经营战略或策略,并不是针对企业整体发展环境的发展战略。
企业缺少整体发展战略,就不可能完全自主的应对宏观调控。
这次宏观调控是在中国经济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结构不合理状况较突出、少数上游行业增长过快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增长方式落后、矛盾突出等多种新特点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它同时对企业发生着短期作用和长期作用、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经营作用和非经营作用,这些不同作用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线性地影响企业,使只适应单一层次的同向作用变化的企业经营战略不能包容、不能确定、不能量化应对。由此看来,企业(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集团)不仅需要详细周备可操持的经营战略和规划,而且还需要有一个整体战略。
第三,企业的整体战略与经营战略应是统一的,但是在性质、内容、形式上不同。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是针对企业的生命力健康,不是针对企业竞争能力;是针对企业的生命周期,不是针对产品周期;是针对企业发展的态势,不是针对竞争的格局;是针对做活做久,不是针对做大做强等等。企业的各种管理如人力资源、财务、研发、投资、信息、人才等等,不仅受本专业的规律影响,还受到别项管理及经营指标和战略管理的制约。如人才管理,不仅受人才供需关系的影响,还受研发需求的制约,而研发需求受研发水平、资金和经营要求制约等等,因此,各项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要协调统一就都受到整体战略的制约。企业缺少整体战略,就难以调度和协调各项经营专业管理去应对宏观调控。
第四,中国企业缺少应急管理系统。
第五,中国缺少创新应对宏观调控的意识,更没有管理创新规划。缺少应急管理系统和管理创新规划这两个方面同样受企业整体战略制约和指导。缺少整体战略,企业就只能限于由经营产生的危机管理,而不能做防败管理,只能局限于经营指标所要求做大做强的创新,而不能有做久做活的创新计划。
上述五个方面的不足,是中国企业难以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根本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带来了许多机会和项目,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和失衡的风险,不了解仅有适应于获取机会的经营增长规划还远远不够,更要有适应多边环境变化的整体发展战略,不是用预测而是用预见、不仅是用预算控制而是战略成本控制、不仅是建系统更重要是布局网络等等战略方法,才能科学、自主地应对宏观调控。只有在整体上能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才能在经营中利用调控正面作用、规避负面作用,使宏观调控的长期作用得以充分地、长久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