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意思是到底怎样判断目前的形势,也就是目前经济过热还是不过热。为什么争论这个东西?主要给下一步政策作出导向,如果总体过热,我们会联想到1988年和1993年两次过热,这样要采取全面紧缩的政策,就是财政货币政策都会有适度从紧。局部过热我们还可以提适度从紧,但是总体过热这个力度就不一样,范围也不一样,操作的时间节奏也不一样。
我个人的观点,可以从局部过热的判断来做最近的一个政策考虑,如果一二季度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物价上涨超过3%,说明惯性非常大,我觉得就要注意了。所以我的基本判断,一个是觉得要判断总体过热很难,还需要看其他因素。因此我们还不要太着急根据最近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把局部过热的判断提升为总体过热的判断,我看还是稍微等等比较好。
第二,现在经济发展确实是处在一个敏感时期,总量和结构这两个东西都是一个敏感时期。从总量来看,我估计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超过9%,二季度可能会接近或达到10%,出现两位数的增长。政府工作报告说防止大起大落,如果说去年的9%还和25年GDP平均增长基本接近,那么两位数加速度非常大,那就有问题了,就需要考虑,会不会出现“大起”,如果判断总量过热,开始全力紧缩,加大控制力度,经济也可能出现一个比较大的下落,那就是大起大落的“落”。今年的宏观调控我看特别需要注意节奏技巧,密切关注,既要把提前量打进去,又要把未来的趋势看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适时,适度,今年上也可能,下也可能。尤其外资带动力度非常强,外汇贷款占投资增长非常快,去年是33%。外汇贷款带来工业加速建设的趋势如果这么走,又不给予控制就有风险;如果不这么走,下去的惯性更大。
第三,我感觉到现在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主要的结构性矛盾有这么几个:
一个是从内需也就是投资和消费来讲,现在的投资非常快,2月份是53%,消费增长一、二月分别是10.3%和10.5%,这里有一些价格因素,好象还是比较合理的。从两大内需来讲,热的主要是投资,这给我们一个政策暗示,就是说我们恐怕投资要偏紧,消费需求这块从政策操作来讲应该偏松。
二是从产业角度来看,现在提升总量体温的主要是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但就业并没有增加太多,尽管去年城镇就业增加859万,但是全国总就业量没有增加多少,就是说经济增长加速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弹性提高,8%以下的服务业增长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应该算是很低速的。宏观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操作的时候,恐怕不能对所有产业搞一刀切,服务业的垄断要尽快打破,促使服务业加快发展。我认为,经济局部过热带来总体经济的升温,所以要控制力度加大一些,尤其是制造业,但是服务业要加快,一个是紧一些,一个是松一些。
三是供求之间也有结构性矛盾,主要是工业内部的供求矛盾,特别是煤电油运这4大块。我感觉现在煤电油运的矛盾是工业供求的主要矛盾,工业会发展,但是供应面上的瓶颈已经出现,而且这个瓶颈的制约在变大,并且直接加大工业生产成本。要注意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变化给我们总量和总体的国民经济结构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第四,今后8个月政策到底怎么走。
我的基本观点是,目前的背景条件下还是保持原来的政策框架不能动,原来讲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现在国债发行也定好了,税方面也定好了,农业税下调一个百分点,农业特产税取消,包括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这些都定好了,剩下的就是货币政策怎么操作了。我的看法还是要稳健,但是从最近情况看,如果我们要分成几个季度来讲,我看货币政策还是要偏紧一些,当然这个并不排除一旦二季度、三季度的情况有变,第四季度又调的情况,因为货币政策等于总的政策,可以把我们送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也有不同的速度,你可以上一些,下一些,不断调。
第二个是信贷规模的控制方面,从M0、M1、M2这些指标来看我们最近的货币政策要偏紧,我们也提一个指标,12%到20%之间比较好一些,现在在临界值之上,从货币政策这样一个总的指标和它的演化趋势来讲,货币政策至少可以提不能放松,我们能不能提更紧一些,加大力度,因为指标没有到那个区间,没有到我们能够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基本指标的中值,还在高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