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作者:郭树清    发布:2004-07-15    阅读:7974次   
        2003年无论是对国内经济还是涉外经济来说,都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国民经济增长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速度。对外贸易的扩大超出了所有预测,资本的流入流出空前活跃。国家外汇储备净增加的数额等于2000年以前几十年累积的规模。外汇管理已经经历了而且还将继续面临着极不寻常的形势。现在是我们回顾过去,展望将来,做好准备,迎接新的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刻。下面,我讲五个问题。
  
  一、2003年外汇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过去一年,外汇管理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周小川行长代表人民银行党委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努力完成年初工作会议的各项计划和安排,取得了显著成绩。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继续完善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管理,推进贸易便利化。建立逐笔核销、批量核销和总量核销三种监管模式,尝试出口核销分类管理;设计、开发和推广使用“出口收汇核报系统”,提高出口核销业务的准确性、及时性;规范全国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扩大结算及核销的币种范围,引导边贸结算进入银行体系;进一步取消部分进口备案类别,提高凭保函办理的预付货款项下购付汇限额,便利企业经营。
  第二,放宽部分外汇账户限额和外汇资金运用限制,进一步扩大企业外汇收支的自主性。允许国际承包工程等特殊企业全额保留外汇。研究制定提高企业外汇账户限额的新方案,拟在今年一季度择机出台。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中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进行非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帮助跨国公司解决由于境外代垫或分摊产生的非贸易费用支付问题。个案批准三家跨国企业对外委托贷款,累计达4.2亿美元。
  第三,规范居民和非居民个人外汇收支,切实满足个人经常项目合理用汇需求。提高境内居民个人因私出境购汇指导性限额和携带外钞出入境的限额,扩大供汇范围,允许外币信用卡境外消费后购汇偿还,规范外币代兑机构管理。研究起草了加强对居民和非居民个人外汇管理的政策措施,今年将适时推出。
  第四,继续完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简化境外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审查手续,取消外汇风险审查,取消境外投资主体缴纳汇回利润保证金的要求,并清退已缴利润保证金。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由原来的6个省(市),增加到14个省(市),试点地区境外投资购汇总额度达19亿美元。自11月起,允许试点地区投资主体经核准后向境外汇出项目前期资金。
  第五,有选择分步骤地开放证券投资,拓宽资金流出流入渠道。规范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的外汇管理操作,密切跟踪,及时调控。到去年底,会同证监会共批准境内11家商业银行为托管人,批准10家境外机构投资额度共17亿美元,到今年1月13日累计汇入金额12.28亿美元。继续深化对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QDII)的研究,重点探索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对外证券投资,以及引进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问题。
  第六,开展收汇、结汇专项大检查,进一步整顿规范外汇市场秩序。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外汇指定银行收汇、结汇业务合规性的专项检查,及时处理了违规操作,对投机性资金起到了威慑作用。通过检查,为全面掌握外汇资金流入的真实情况,完善相关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正式实施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制度,初步建立了外汇领域反洗钱工作机制。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在重点地区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捣毁有组织的“地下钱庄”和外汇黑窝点,严厉打击了非法外汇交易活动。
  第七,改进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和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培育银行间外汇市场。缩短国际收支涉外收入申报时限,开展国际收支申报核查。正式运行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系统,按季对当前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银行和业务范围,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允许双向交易。正式编制人民币多边和双边汇率指数,建立出口换汇成本监测制度,规范和完善边贸和外汇黑市监测,进一步健全汇率调控机制。
  第八,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经受了考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国际债券市场利率走低且波动剧烈,美元大幅贬值,而央行购汇逐月增加,储备经营压力显著增大。对此,我们严格执行授权,按投资基准采取积极的经营措施。适时提出优化储备货币结构方案,拓展投资领域,加大投资分散力度。以投资基准管理为核心,完善决策体系。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灾难备份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储备经营提供各种强有力的保障。去年,储备经营收益超过了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批准的考核指标,储备资产保持了安全、优质和充分的流动性。
  第九,支持香港银行试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引导在港人民币有序回流。从2001年开始,我们就进行调研、论证和准备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今年起为在香港办理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业务的有关银行提供清算安排。这对于便利两地经贸和人员往来,促进经济相互融合,引导人民币有序回流,维护香港金融的繁荣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受到香港各界普遍欢迎。
  第十,顺利完成外汇储备向试点银行的注资工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试点创造有利条件。国务院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为其补充资本金。去年底,通过资产划拨、一次到位的办法,完成了向两家试点银行的注资,对储备经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都没有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宣传到位,各界反映总体积极。两家试点银行在国家注资后,全面启动了财务重组和内部改革,机制转换的步伐明显加快。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不仅要看到成绩,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例如,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仍然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一些违法违规活动尚未得到及时的打击和查处,“地下钱庄”的活动仍然十分猖獗。对合法但异常的资金流入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亟待研究解决。有些审批手续仍然过分繁琐,某些方面的服务也有待进一步改进。总之,外汇管理与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与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当前的经济金融和外汇形势
  

  世界经济正在步履蹒跚地走出衰退。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也渐次好转。世界通胀水平较低,主要国家财政金融政策持续宽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3.2%升至4.1%。然而,人们普遍不敢特别乐观。美国日益膨胀的财政和贸易赤字问题正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大威胁。过去两年里,美元兑欧元、英镑和日元分别贬值了29.3%、18.5%和18.2%。去年日本银行为阻止日元升值耗资20兆日元干预市场,远超过1999年创记录的7.64兆日元,今年日本央行入市干预力度可能会更大。在欧元区,过去两年欧元不断走强令其经济增长受到压抑,欧洲对此越来越感到忧虑。
  国际环境对今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有利。国际市场容量扩大,有利于我增加出口;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与我进行经贸合作的愿望。但是,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使国际竞争更为激烈,我国面临贸易摩擦和纠纷的可能增加。世界经济复苏将分流部分国际资本,我国吸收外资的难度可能加大。一些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有可能用中国问题来转移视线。尤其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一些政治势力可能会继续挑起中美贸易和汇率问题的争端。
  尽管遭受了非典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仍高达9.1%,消费物价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5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5亿美元。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国正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国钢铁、水泥、煤炭、玻璃的使用量占到世界全部产量的三成左右,石油消费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从日本、东盟的进口同比分别增长38.7%和51.7%,对其贸易逆差分别增加1.93倍和1.15倍;从美国、欧盟进口分别增长24.3%和37.7%,中国成为美欧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世界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经济。但是,我国经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结构问题。例如,消费需求的扩大远远落后于投资需求的扩大,二者内部的构成也颇不合理。过度依赖工业增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十多年来一直停留在32%左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综合经济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高库存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即使产销率达到98%左右,仍然意味着每年的新增库存达3000亿元左右。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价值低。去年我国出口鞋50.3亿双,但价值不过125亿美元,平均出口价格仅为2.5美元。
  2003年的货币金融规模扩张达到了近些年罕见的高速度。广义货币供应(M2)和狭义货币供应(M1)分别增长19.6%和18.7%,增速均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物价上涨幅度之和。在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去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加3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1万亿元。货币信贷规模的迅速扩大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变了通货紧缩趋势。但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已开始反弹,资产泡沫问题也越来越令人担心。自去年下半年起,国内物价转为正增长,12月份消费物价指数陡增3.2%。全国房屋销售、土地交易和房屋租赁价格分别增长4.8%、8.3%和1.9%。一些城市商品房价格的平均涨幅超过了20%。沿海某特大城市的投资性购房比例已达到16.6%,接近20%的国际公认的泡沫临界点。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直接融资进一步下降,间接融资重新占到极高比例。在目前的社会信用、政府行为和银行机制条件下,新增贷款的相当部分有可能形成新的呆坏账,从而进一步增加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国际收支和外汇收支继续呈现净流入态势。到去年底,外汇储备余额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增长40.7%,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一年。如果把向试点银行注资的因素考虑进来,去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将近160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去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平均为1比8.2770,与上年基本持平。
  过去三年里,国际收支顺差逐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企业和个人减持外币资产,过去滞留境外的资金大量回流。由于企业把一部分人民币负债转换为外汇负债,去年一举改变了外债净减少的局面。前三季度新增外债156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增加144亿美元,占到92.3%,而由提前收汇、推迟付汇引起的贸易信贷增加额就达61亿美元。由于企业积极结汇和用汇,目前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余额仅占总限额的三成左右。为满足国内外汇贷款业务发展的需要,境内金融机构当年从境外调回及拆入资金净额达308亿美元。居民个人也踊跃结汇,持汇和购汇意愿减弱。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加之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的原因,人民币汇率一时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的作用显然被过分夸大了。从理论上讲,汇率贬值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但去年人民币平均汇率水平走低,而我国进出口同时加速,而且进口增长高出出口增长达5.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下降15.9%。这主要是因为,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很多,汇率的作用有可能被其他因素所抵销。另一方面,汇率变化很难迅速全部反映到进出口价格上,而且进出口之间也有密切的依赖关系,有利于一方并非不利于另一方。资本流动更不是汇率可以完全影响的。所以,不能简单用人民币汇率变化来解释或预测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不确定因素较多。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货币的信心;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曾深受其害,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拉美和亚洲国家由于持续的逆差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但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
  2004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是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左右。预计,今年货币供应量增幅和新增贷款应低于去年水平,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供应分别增长17%和16%,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4万亿元左右。据我们初步分析,如果国际国内经济没有特殊的变化,较多的资金流入仍然是货币政策和外汇管理面临的基本形势。实现货币供应的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都会遇到新的较大挑战。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清醒的估计。
  
  三、实现平衡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
  

  党的十六大明确将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只有协调统一,才能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最好,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快速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增长、就业和物价没有达到均衡状态,必然会反映到国际收支上来;如果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就不可能真正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就不可能真正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五个方面的关系,其中之一就是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今年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时,也明确提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制定稳妥的措施和办法,逐步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
  在国际收支问题上,我们历来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这就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诚然,在过去经济开放度较低的情况下,所谓国际收支平衡主要就是对外贸易平衡。在引进外资规模越来越大,对外投资也开始起步的形势下,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状况就不一定和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完全一致。但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则仍然应当继续坚持,这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原则也是完全一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从战略的高度强调了国内经济与涉外经济之间协调的重要性。解决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也应当统筹兼顾,配套协调,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这些都应当成为我们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指导方针。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出现较大顺差如同出现较大逆差一样,调整起来都十分困难。而且由于顺差过大所带来的危害开始时并不明显,人们的认识滞后,加上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较大顺差恢复到基本平衡往往要拖延更长时间。我们应当引以为戒,避免重复其他国家的失误。
  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顺差积累时间较长,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发生的一个特殊现象。现阶段我国出现国际收支较大顺差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我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如果国内发展不平衡,出现较严重的供给结构不合理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投资小于储蓄,就一定会产生经常项目顺差。其次,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外企业普遍看好我巨大市场潜力和低廉劳动力成本,大举转移生产基地,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达到相近的规模,这必然造成较大的资本净流入。第三,涉外部门与对内部门的发展不平衡。由于涉外部门特别是出口相关部门受政策支持较多,在国际竞争中机制转变较快,使用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比较先进,因此较有竞争力,而主要为国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在这些方面相对落后。第四,长期以来,我国涉外经济政策的基本点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调整转变需要时日。第五,国际货币体系缺乏真正的最后贷款人,发展中国家为防范金融风险不得不大量积累外汇储备。10年前,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在全球仅占1/3,现在占比已达2/3。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一段时期内保持较大的顺差和较多的外汇储备增长,在我国也有充分的合理性。
  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工作,不是局部的、地区的或部门的具体日常工作。这是因为,首先,这取决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确切地说,是两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作用。比如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内陆与沿海差距、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等等。第二,这涉及诸多方面的体制改革。结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问题,城乡分割、国企困难、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都有深刻而广泛的体制基础,在财税、金融、投资、外贸等领域仍然遗留着大量的改革任务。而改革又意味着需要进行广泛的利益关系调整。第三,这涉及我们自己思维定式的转变。例如,以出口创汇为中心的观念、片面强调出口忽视进口的思想、只重视价格竞争力不重视非价格竞争力的习惯,等等,根深蒂固,影响久远。第四,面临着国内外预期变化和投机的压力。存在国际收支形势逆转的可能。如果放松管制不当,一旦市场情况逆转,管理失控,就有可能酿成危机。
  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一方面要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另一方面涉外经济政策也应发挥积极的配合作用。按照经济学原理,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可供选择的政策主要有:增加进口、调整出口、扩大资本流出、减少资金流入、增加汇率弹性等。从理论上来说,这几个方面都是有效的、可行的。但是,在实际中,这些措施的限制条件是不同的,其发挥作用后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复杂的,因此,需要具体分析。
  上述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并非只是理论构想。可以说,几乎所有遇到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采取了类似的做法。但是,效果很不一样。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有以下几点值得汲取:一是要及早认识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主动调整较被动调整效果要好,早调整比晚调整更为有效;二是要从本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的根本利益出发,不能只计一时得失,否则付出的代价更大;三是不能过分依赖管制政策,要避免造成各种市场扭曲,特别要避免增加新的市场扭曲;四是既不能忽视汇率的作用,也不能过分依赖汇率的功效,需要国内经济部门与对外经济部门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
  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合理、可行的对策选择,可能是一个相对灵活的组合。主要有以下内容:加快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民族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减少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鼓励适当扩大进口,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推进重要战略物资和关键技术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理,特别要限制与人民币发生交易的短期资本流入;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坚持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汇率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为了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外汇管理本身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这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改变“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对资金流入的监控体系,逐步使资金双向流动的条件和环境趋于一致。二是调整“内紧外松”的管理格局,逐步减少对内资外资的区别管理,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多种经济主体共同发展。三是转变“重公轻私”的管理观念,按照同等对待法人和自然人的原则,规范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的管理,堵塞目前存在的各种漏洞。
  
  四、2004年外汇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和部署,今年的外汇管理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今年外汇管理工作要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进一步便利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加强对短期资金流入和结汇的管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
  周小川行长刚才已经对今年的外汇管理工作作了统一部署,本次会议也专门印发了《2004年外汇管理工作要点》,会上要认真讨论。这里,我主要强调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有效控制短期资本流入流出。对所有资本流入都要加强监测。对没有实际贸易和直接投资背景的资本,未经许可的证券投资资金,要禁止其流入。对所有合规入境的资金,在结汇环节都要加强真实需要的审核,从严控制外汇资金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活动。出口提前收汇、进口延期付汇、出口押汇和打包贷款等,虽然与贸易活动有关,但都是融资活动。随着对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相应的资金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非居民人民币存款规模近几年也在迅速增长。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拿出更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加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的协调,健全资本项目数据统计监测体系,尽快建立对贸易融资和非居民存款项目的监测。统一中外资银行的外债管理办法,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举借外债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控制短期外债特别是贸易融资规模的增长,研究适当控制外汇贷款过快增长的可行措施。研究在不影响正常贸易和投资情况下,对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收汇及结汇加强真实性审核的有效政策。
  第二,简化手续,放宽限制,进一步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外汇管理部门是一个服务部门,必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是继续做好进出口核销工作。核销在企业资金跨境流动的真实性贸易背景审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关键是要不断提高技术手段,加大网络系统的运用和普及,实现按企业等级分类管理,方便合规守法企业办理业务。二是进一步加快外汇账户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企业运用外汇资金的自主性。近期重点要做好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有选择地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加强对境外投资管理政策的协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重点支持企业在海外发展加工装配、承包工程、开发战略资源。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研究推出引入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适当允许移民和继承财产的个人合法资产对外转移,境内合格机构对外证券投资等措施。
  第三,加快非现场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业务的监管。在继续将越来越多的外汇管理业务授权银行办理,推进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模式转变的同时,外汇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的外汇收支活动监管,严格执行违规退出惩戒机制。切实要求商业银行在从事外汇业务的同时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加强对贸易融资项下、资本金项下等资金结汇的真实性检查,及时反映资金流动的异常变化。同时,要从技术上实现突破,探索实现从银行业务系统中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银行与外汇管理部门的联网,形成有效的非现场监管体系。
  第四,坚持标本兼治,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要在全面总结去年专项大检查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外汇业务的专项检查。努力摸清非正常资金流动的目的、规模、环节和渠道,有针对性地加以管理和调控,重点查处无实际贸易和投资背景的短期资本套利行为。要加快基础制度建设,落实反洗钱的各项制度、措施。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步纳入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体系。完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数据的电子化采集和筛选分析工作,全面提高反洗钱工作质量。要在继续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外汇交易的同时,加快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配合企业信用分级管理等措施,制定相关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以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为主的信用管理模式。
  第五,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放宽购汇限制,满足个人、企业、事业单位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一切正常的合理的用汇需求。扩大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浮动区间,适当增加银行制定挂牌价格的权限。规范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展掉期等金融产品的研究和设计,探索境内外币套期保值衍生工具的推出时机和方式。尝试建立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继续进行国内发行外币债券试点,增加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外汇债券的规模和数量。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第六,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提高储备经营水平。今年外汇储备经营难度可能会继续加大。按照“安全、流动、盈利”原则,完善投资基准管理体系和投资决策程序,落实货币结构优化方案,研究资产结构优化方案,积极运用各种投资渠道和工具,增加储备资产收益。要强化储备经营风险管理,加强对主要交易对手和投资对象的风险分析、跟踪和评估,完善市场风险的管理,结合系统建设调整充实储备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完成备份中心建设,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并演练有关的应急方案。
  第七,加快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外汇管理职能调整。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今年外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务院部署,今年外汇局将对外汇管理行政许可项目及其法律依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再取消一批行政许可项目。对确有需要保留而法律依据不足的许可项目,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或者以国务院决定形式等提升其法律依据。全局上下一同梳理现行法律法规和业务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规范流程,改进程序。在清理废止一批审批项目的同时,对可能产生的管理空白点要有所警惕,努力运用市场手段加以引导和解决,切实做到平稳过渡、有序开放。
  第八,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金融调控意在影响市场活动,减少市场波动,因此引导人们的预期和偏好十分重要。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通常把新闻宣传作为贯彻货币政策、传递监管意图的主要渠道和基本手段。当前我们应抓住国内外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国际“热钱”流入问题、违反外汇法规的危害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外汇储备保值增值问题和动用外汇储备向试点银行注资问题等开展宣传,释疑解惑、澄清事实。要经常地不断地宣传外汇市场和汇率风险问题,提高公众的理解度和承受力。
  
  五、做好今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做好外汇管理工作,必须继续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这一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执政为民,提高外汇管理工作水平。周小川行长对人民银行的要求,同样适合外汇管理系统,我们必须逐一落实。这里,我再结合外汇管理实际补充几点意见。
  一是加强学习,把握全局。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方面改革与发展的任务都非常繁重。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本领,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履行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职责。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高度,提高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不断提高全局观念与大局意识。要尽快学习和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实务,加强法律、外语等知识的学习,熟悉与外汇管理相关的各项贸易、投资业务,真正明确管什么,为什么管,以及怎么管。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分局要紧密结合今年的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勇于创新探索,按照总局布置的调研提纲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分析异常现象,反馈政策的执行效果。要处理好业务与调研的关系,通过调研促进业务的发展,重大课题可采取分片合作调研的方式。总局要及时总结分局的经验和建议,适时调整政策,积极改进工作。要特别重视面向服务对象的调查研究和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调查研究,及时解决企业、银行、事业单位和居民非居民个人的困难和问题,切实降低他们在外汇收支交易中的成本。
  三是充分运用信息管理技术。电子化手段在外汇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统筹规划不够,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问题,急需尽快加以解决。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建设问题,把运用电子手段改进外汇管理看成落实改革思路,提高管理效率的基本保障。认真执行总局制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全面整合现有统计数据,建立数据关联,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统一数据采集管理、符合信息安全保障要求的外汇收支信息管理体系。
  四是加强纵向与横向沟通协调。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要加强与相关经济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及当地政府的联系,主动向他们介绍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和问题,了解相关部门的改革措施及其对外汇收支和国际收支的影响。要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联系,了解他们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情况和建议,了解外汇新业务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外汇监管提出的要求,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要加强总局与分局之间的联系沟通,形成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网络,保证政策的上传下达,信息的及时传输反馈。
  五是抓好人才培养和使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人才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以重视。我们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要宣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引导和鼓励大家自觉提高,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开展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创造有效机制,多渠道引进人才,选拔人才,大胆启用人才,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一定的待遇留人。
  六是加强廉政建设。目前外汇管理方面还有近70项审批核准业务,系统内的干部提拔、人员招聘、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也涉及到人财物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把勤政廉洁建设落到实处:一是依法办事,严格按各项法规政策办理业务,制定详细的业务操作规程,通过严格的流程管理和相应的审核权限,杜绝权力的滥用。二是政策透明,各级外汇管理机关都要自觉听取企业、银行和个人的意见,与其他兄弟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主动接受舆论和社会的监督。三是亲友回避,在业务审批、干部提拔、人事招聘等方面主动实行亲属和朋友回避制度。四是岗位交流,对一些重要部门、重点岗位实行轮岗交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铲除其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