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私立学校的经济性分析
作者:齐栋梁 发布:2004-07-19 阅读:2389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描写的是一幅封建社会的悲惨图景,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便是资源的浪费而没有得到合理配置。对于私立学校市场而言,目前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这种资源畸形配置的情形下。例如目前私立中学对于学生生源的渴求和学生由于国办乡中教学质量的低下和对私立学校向往的情形并存,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种种限制这两种原本自然结合的状况却不能达成“朱门”、“路人”各自的愿望。本文将从经济角度就目前私立学校的情况进行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学校的单一化转变为多种形式各种力量共同办学的情势。各种形式的学校的诞生及壮大发展一方面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是经济因素促进下的利益增长。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但国家办学力量十分有限且方式十分落后,远远跟不上民众对教育的需求,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民众对于教育的需要有了一定的支付能力,而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得民众对于教育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客观上要求办学力量的扩大。而各种社会资本的闲置又为其他形式办学提供了必要基穿又由于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而大力提倡社会筹资办学。社会力量的办学有利解决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快速需求,满足了社会民众对于教育渴求,并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使得国家、社会、民众三方面受益。一时间华夏大地,各种集资办学而成的学校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私立学校作为一个和政府脱离直接财政关系的组织,又由于其本身又为教育事业的双重特点使其具有自己的特性(FEATURE),我们以私立中学为例从私立中学作为赢利企业、教育行业的特点和主管教育部门的职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首先,私立中学作为社会集资办学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团体组织。私立中学开设的目的除了为社会培养人才外,对股东而言最为直接的目的便是赢利了。因此同国有公立中学相比较而言赢利性是最为明显或本质的区别。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可把学校看成一个企业,其前期投入包括初始资本和资产(注册资本),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软件方面主要是指教职员工聘用成本和招生、学生去留问题等方面信息的成本投入、形象确立和宣传费用以及成立之初的学费相对降低的隐成本。由于私立中学的成功与否是赢利性的关键,为了吸引高素质水平的教师以及其本身没有福利政策的原因所以其工资待遇均高于一般国立中学,使的其成本很高。
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校园教学生活娱乐建筑设施及学习器具材料等与日常学习密切相关方面的投入。
而在其运营过程中便是以教职员工的工资支出和各种硬件设施的折旧为主。私立中学的收入便是学生交纳的相关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一般较为昂贵)。收入和支出的差额便是学校企业各位股东的赢利。纵观各个学校,同一时期内前期投入都大体相同,因为有相关条例的限制,而其中最难控制的便是后期生源问题即收入的难以控制。从财务而言其控制中心便为生源部分。
其赢利用公式表示为
I = MNs—F—WNt--C
公式中I 为利润, 为每年学杂费, Ns为每年学生数,F为固定成本之每年折旧, W为教职工工资, Nt为教职工人数, C为其他成本如日常不确定开支。
其中M在现实当中随着生源变化及年限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M随着生源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点是由教育行业的特殊特点决定的),随着年限(以建校年为基年)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每年随着学校数目的增加,生源对于各个学校而言是稳定的。我们把M看成主要是年限(y)的函数。而N为每年生源数,看成是年限(y)的函数。W 为教职工工资也会随着年限的增加而变化,也是年限(y)的函数。Nt、F、C是固定不变的。
由函数分析得之随着年限n的增加,利润I不断增加。但是这里年限的增长并非单纯的时间推移其主要因素是生源的保障,因此每逢小学毕业升中学时便是各个私立中学展开生源争夺大战之时。以安平县私立中学为例,安平县私立学校的出现以1993年育才学校成立为起端,至今以形成了小学以启蒙、向阳为主,中学以光明、育才、宅子、启蒙为主并配合各国立小学、中学形成了立体的综合网络。这里我们仅考察中学。这里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立中学的学费的增长速度大于私立中学的学费增长速度。以2003年夏季小学升初中为例,光明、育才、宅子、启蒙各个私立中学施展各种形式展开招生大战。例如育才中学,学校就安排给每个教师一定的招生名额。例如在**乡招生20人等。且学校开出前20名免费前30名半费的优惠政策。这种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各个私立中学。由于生源大部分流入私立中学使各国立乡村中学(乡中)生源锐减,于是在社会各方面压力下文教局为避免这种无序竞争,禁止这种招生的混乱状态的存在,颁布了各种命令。但由于私立中学的企业特性(FEATURE)使得明争改为暗斗,多招生一名学生便增加一份赢利招生大战在所难免.从市场角度而言学生毕业市场具有自然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双重特性.因为市场参与主体各自都在独自实施自己的策略,并不受制与其他各方,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毕业生市场具有自然竞争的特质. 另一方面又因为其各自实施策略的后果均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对方,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便具有垄断竞争的特质.
要想真正解决私立学校招生中的明争暗斗的混乱状态,必须同私立中学的赢利性相联系.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该重点考虑私立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无谓资源的浪费和教育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双输局面的出现.
其次,教育是一个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又是一部分人谋求发展的一个特殊行业.一个国家的发展决定于其国民素质的高低与否,而我国又将“科教兴国”定为一项长期政策.因此客观上要求教育事业的扩大及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而促进了教育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所以毕业生市场便出现了教育费用的上涨和学生数量高速膨胀的局面.但是在有些地方却出现了学生想上私立中学,而私立中学更想要学生,但为了所谓平衡各学校生源的公平性而产生了教育主管部门粗暴的干预,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性质癌以安平县小学升中学市场为例,升如重点中学约占10%左右,其余将近90%的学生均不想升入费用虽然很低但教学质量又最差的乡中,因此手续简单教学质量相对不错的私立中学便成为其主要选择对象了.而且由于经济原因,一部考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在私立中学免费录用的优惠条件下而转入私立中学.私立中学对生源的态度是来者不拒,但是这样便会导致乡中生源达不到所需程度,同时重点中学面对私立中学对学生争夺的局面,也采取了拿钱买分的倾向私立中学性质的方法措施.这样便出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对各私立中学学生人数的限制。例如2003育才中学按规定只能招生6个班大学300个学生,但是生源却多与此数,于是出现了供求两旺却不能相互平衡的只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才有的畸形局面.这种局面是不能够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的,虽然有些手段十分有效。但是从整体优势而言是不经济的。私立学校繁荣情形的出现,是由于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解决毕业生市场竞争混乱的问题只能从教育市场入手而非学校一方入手,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教育市场,同时还应着重加强对各个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的私立中学素质的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占很大比例但由于各种原因教育教学质量又严重落后的乡中.其是促使教育领导部门制定一些限制私立中学发展条例的主体,但是乡中不能被动的找部门诉苦,而应该主动出击,采取有利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毕业生市场的良性竞争,达到国立、私立学校双赢的局面.
第三,私立学校的优劣分析及比较。私立中学设立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赢利性,其得以维持的手段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私立中学作为独立与政府部门的团体,具有国立中学所不具有的灵活性的特点,有利于实施一些较为有效及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政策。例如教师按其授课水平的辞退制度,在公务员性的国立中学就很难实施,而在私立中学就相对容易很多.另一方面个人决策在私立中学内部占很大的部分,因此使管理具有不确定的性质,可能使各种命令朝令夕改而且又由于决策者的个人偏见及短视难免会作出一些对学校发展及教育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的政策.因此,私立中学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使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形成一套适合市场的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制.例如按照企业制度设立独立执行教育教学任务的董事小组执行小组等等.
第四,明确教育职能部门的作用.教育管理部门就其性质而言是一个服务于教育行业协调健康发展的角色。其只能是指定相关条例规范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现在却扮演“婆婆”角色的教育部门经常作出令各方苦笑不得的政策,使得社会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更是直接大加干预.有时为了照顾各方利益而采取严重平均主义的策略,结果可想而知。例如安平县为保证乡中人数的稳定而不得不采取了限制学生流动的政策.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加强提高整个教育行业质量的角度出发,引进市场竞争制度,并指定有关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同时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严格限制各个私立中学学费无规则的增长,保障广大学生的利益.
通过私立学校自身的结构调整,建立科学合理适合教育和市场的体制及教育主管部门决策制定的科学化、市场化,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达到学生学校相互自由选择、依据市场调节社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局面。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种“朱门酒肉合理,路有行人美憩”情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