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有点贸易逆差是好事
作者:祝宝良    发布:2004-07-28    阅读:2408次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异常现象,即在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从1月份起连续4个月出现贸易逆差,累计贸易逆差达108亿美元,逆差持续时间之长、额度之大,10年来从未出现。一时间,要求关注贸易逆差的呼声不绝于耳。5月份当月出现了21亿美元的顺差,被认为是扭转了贸易逆差的局面,是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效之一。在传统贸易观点看来,出口就是为了创汇,因而,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于是逆差一出现,一些人就紧张起来。其实,顺差和逆差都很正常,从长期来看,贸易应当是基本平衡的。 

  随着逆差的出现,有人再次提出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实际上,在现行增长研究中,按净出口计算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全面的,净出口是个核算概念,不是个经济运行概念,从动态过程来看,出口增加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不仅会提高出口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会促进结构的变迁和升级。从进口看,在我国,40%的进口是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加了国内出口竞争能力,我们利用生产函数理论测算,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进口的增长每年推动我国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这些都是计算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包括不了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并非好事,它不仅意味着一部分资源没有利用,而且加大了贸易磨擦,增大了货币升值的压力,增加了外汇储备,部分丧失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大家都知道,经济学中有所谓“三元悖论”或者“永恒的三角形”的理论,是说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三个目标中,只可能达到两个,不可能同时实现三个。我们目前的现实是,在资本流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保持了汇率的稳定性,却部分牺牲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我国投资出现过快增长的情况下,导致货币政策操作空间缩小,对遏制投资增长效果有限。

  200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加上用于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450亿美元,共计4483亿美元,实际增加1618亿美元,由此而增发的基础货币13380亿元,这是央行不得不发行的,为了进行对冲,央行不得不发行票据,回笼过多的货币发行。据统计,央行全年共发行7217亿元,年末余额3277亿元。今年前5个月,外汇占款增加4407亿元,通过发行票据回笼328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仍以对冲外汇占款为主要任务。可见,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外贸逆差增加,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目前出现的贸易逆差既有短期因素的作用,也有中长期因素的影响。石油、原材料价格上涨是短期因素;我国经济增长加速,国内需求扩大,是中期因素;巨大的加工贸易规模,进口刚性越来越大,是长期性因素。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在贸易问题上,我们不仅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出口创汇,以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综合权衡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而且要加快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质量和结构提升的轨道。当前,有一点逆差对中国经济是有利的。

    中国外贸表面是顺差实质为逆差

    从国际经验看,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资源短缺(包括商品和储蓄的不足),在经济赶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经常项目赤字,靠资本净流入来弥补。然而,自1993年最后一次经常项目逆差以来,中国一直是经常项目顺差,即便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也不例外。1994-2003年累计经常项目盈余179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贡献了159.6%,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这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大不相同。然而,以下分析表明,换一个角度解析中国的外贸数据,显示中国并没有违背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一般规律。

    由于加工贸易进出口是“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主要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在国内加工组装再出口,因此,这其实可以看作是不跨境的劳务输出方式,中国主要在其中赚取加工费。在国际收支统计中,可反映为经常账户收益项下的职工报酬。如果将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出口差额从总贸易差额中扣除,则1993-2003年间,除199519971998年外,其他7个年份均为逆差。累计逆差达1392亿美元,而非海关公布的累计顺差2378亿美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并未违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过去1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在利用国际资源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2003年扣除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后的贸易逆差更是达到514亿美元,占到当年GDP3.64%,为1993年以来最高。贸易赤字较上年增加259亿美元,增长101.6%,相当于当年GDP增量的14.7%

    当然,这种赤字并不值得担忧,一方面,可以通过非跨境的劳务输出方式(即加工贸易方式)来弥补。另一方面,进口中还含有外商投资企业的设备进口,1993-2003年累计达到1898亿美元,如果扣除这部分进口后,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为累计顺差506亿美元。况且,外商投资企业的设备进口完全可以为当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所弥补。再一方面,对我国来讲,在经济高速成长、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经常项目尤其是货物贸易出现一定逆差是正常的,也是可以承受的。只要有长期的、稳定的资本流入足以弥补这部分逆差,这种情形就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