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2004年的通胀率预计为3.5%
作者:梁优彩    发布:2004-08-14    阅读:3284次   
    恶性通胀是否卷土重来?
  
   
进入2004年1~5月,我国各类价格指数均继续呈现上涨趋势:燃料、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9.3%;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分别达到5.5%;而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只上涨了1.1%;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上升了2.0%和3.3%,其中粮食和食品消费价格分别上涨了25.6%和8.6%.主要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已经走出通货紧缩,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由于对于上个世纪80和9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力至今仍记忆犹新,所以,在欢呼走出通货紧缩的同时,随着许多价格指数的持续显著上升,人们开始担心恶性通货膨胀是否会再次卷土重来,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增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发生过四次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与过去四次通货膨胀不同的是,当前我国物价上涨是局部的、结构性的,主要表现在粮食和能源与原材料等中间投入品的价格上涨。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不是政府主动调整价格引起的,而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度膨胀使得国内经济活动对于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量明显超过供给能力,导致了其价格急剧上涨。至今为止,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未引起消费品零售价格明显上升。
  
    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主要是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扬引起的。今年前三个月的粮食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4.5%、17.5%、30%,其中3月份是1995年7月以来的最高升幅。粮食价格上涨又带动了肉、禽、蛋、水产品等其他食品价格的上涨。从CPI构成要素上看,2004年第一季度食品价格上升7.1%,拉动CPI上升2.4%,对居民消费价格上升的贡献率达到了85.7%.若扣除能源和食品的价格,以西方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的核心通货膨胀率衡量,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低于1%,表明通货紧缩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大力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必须遏制价格上升势头
  
    当前物价上升势头是否会持续下去,关键要看引起物价上升的因素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首先,要看固定资产投资的超高速增长能否得到抑制。从目前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已经显现:投资增速在逐步下降,特别是房地产增幅下降较明显。
  
    其次,看食品价格涨势是否能够缓解。随着夏粮收获,粮食供给增加,粮价涨幅将会逐步减小。从供需平衡来看,只要今年粮食产量能够达到4.6亿吨左右,即过去五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平均水平,再加上库存和进口的调节,全国粮食供求状况可以保持平衡。最重要的是粮食增产会改变人们对于市场的预期,使粮食价格将会逐步趋于平稳。
  
    同时,粮食价格上涨本身也对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会明显高于2003年。预计,随着夏粮取得好收成,今年粮食价格将会逐步趋于平稳,但是总体上看,今年粮食价格上升幅度要明显高于去年。
  
    第三,看服务价格上升的趋势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今后,服务价格可能还会随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而继续上升,因为煤炭、石油、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后,增加了政府实行价格管理的电力、供水、天然气、铁路、民航、公共交通、出租车等行业的生产成本,这些行业要求提价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许城市都有提高水、电、气、房租和城市公共服务价格的计划,第二季度各地上调公共服务价格的措施可能增加,因此,服务价格总水平存在上涨的压力。如果政府不调整这些行业的价格,将影响这些部门的发展,使它们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经济的增长;如果调整这些服务行业的价格,将会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但是,同时也应看到,政府对服务行业的价格实行严格管理,为确保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目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年5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严格控制出台涨价项目。因此,可以判断今年基本不会出现服务价格大幅度上升的局面。
  
    第四,要看消费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能否改变。
  
    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和各类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看,2004年通货膨胀率比2003年将有明显上升已成为定局。但考虑到中央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将逐步显现,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会明显回落,使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抑制;今年粮食有望超额完成生产计划,比去年明显增产,因此粮食价格将会逐步趋于平稳;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今年难以改变;而服务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据此判断,今年我国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全年通货膨胀率预计为3.5%左右
  
   
观察2003年以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到在构成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十六类商品中,只有食品、金银珠宝、燃料、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四类商品表现出持续较高的价格走势;其余的大部分商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其价格仍然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金银珠宝、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类商品在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很小,其价格变化不会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产生重要的影响;燃料在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较大,接近12%,2003年燃料的价格上涨了9.3%,考虑今年国内能源供应仍趋紧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假定2004年燃料价格在2003年的基础上再上涨9%,按照12%的贡献率计算,燃料价格的上涨将带动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约1个百分点;食品类商品在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12%,其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按照12%的贡献率计算,即使食品价格在2004年上涨10%,也只会拉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2个百分点,再加上其他因素的作用,预计2004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可能上升2.5%左右。
  
    2004年前5个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涨幅逐渐扩大,分别达到7.4%、8.1%、9.5%、10.5%、1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是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状况,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政策,今年4月起投资增长速度将会逐步回落,因此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将会逐步得到控制,预计全年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12%左右。
  
    如果按照今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一年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为外生变量,作为基础方案输入模型,模型计算结果是: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一年上升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7%左右,GDP缩减指数上升4.5%左右。如果今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比基础方案高,假如达到3%,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仍为12%,模型计算结果是: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7%左右,GDP缩减指数上升5%左右。计算结果表明,今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能比去年上升3.5%左右,即使按照高方案,今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只有4%左右,对于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比较理想的通货膨胀率。
  
    1991~2000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2%~3%之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平均为2.8%、加拿大为2%、德国为2.2%、英国为3.1%.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把2~3%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作为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目标。
  
    国内外的经济研究都表明:零通货膨胀率对于经济增长只有坏处,没有任何好处;适度的通货膨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年通货膨胀率维持在3%~5%应该是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此,按照上面的预测结果,今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将在合理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