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金融
人民币的世界图景
作者:章玉贵    发布:2004-08-09    阅读:2585次   
人民币的世界图景
 
 
      20年前,人民币在亚洲的地位不仅无法与日元相提并论,就连韩元和新加坡元也没有把人民币放在眼里。但20年后的今天,人民币不仅在中国大陆受到人民热爱,在港澳地区被普遍接受,而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也对之敬若上宾。据报道,在蒙古、柬埔寨、缅甸、越南、尼泊尔等国家,由于本国货币疲软,日元形象不佳,而美元又远离普通群众,因而“平易近人”的人民币格外受到追捧。不论是在大小商场还是旅游景点乃至街头地摊,人民币都炙手可热,甚至连洪森这样的国家领导人都抵挡不住人民币的强大魅力,公开呼吁国民使用人民币。而尼泊尔中央银行干脆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至于在中国大陆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更是成为主要结算货币。人民币大有喧宾夺主,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货币之势。
   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量究竟有多少?无法进行准确的统计。根据央行调查统计司的测算结果,这一数字大概为250亿。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位官员估计这一数字应该为250—300亿。而国内有关学者则估计这一数字高达500-800亿。
人民币在海外受追捧,不仅大多数中国民众没有想到,即便是作为最高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国人民银行也有点始料不及。这也难怪,因为长期以来人民币作为中国大陆的法定货币在国际上一直比较低调。务实的中国政府深知,在经济实力不算雄厚且金融体系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要确保人民币的币值相对稳定,而非让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抛头露面。所以,当1996年12月中国政府宣布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后,尽管国际舆论一再呼吁中国政府尽快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国内有关专家也多次提出类似建议;但决策层在此问题上一直非常谨慎。
      为什么并不张扬的人民币却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受到热烈追捧?这当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大陆经济近年来的持续繁荣,使人民币产生磁场效应。众所周知,一国的货币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该国的经济实力成正比的。15年前,当中国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还不到4000亿美元时,人民币在亚洲当然没有什么影响力,但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据世界银行不久前公布的报告,200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为1.08万亿美元,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六位,差不多是东盟的两倍。另据台湾《经济日报》预测,2005年中国大陆的经济规模将是东盟、韩国以及台湾的总和,跃居世界第四位;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大陆曾经把亚洲“四小龙”作为自己的赶超目标,但时至今日,中国大陆的赶超对象已变为日本和德国。据统计,2001年中国内地的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五。此外,大陆外汇储备以及吸收外资规模均稳居世界第二位。毋庸置疑,今天的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新兴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而且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在这种情势下人民币地位的上升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近年来奉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地位的窜升。自从1994年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紧要关头,负责任的中国政府所表现出大国风范使人民币历史性地赢得了亚洲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尊重,从而初步树立了人民币的强势货币形象。在那次金融危机期间,当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体系摇摇欲坠,经济面临崩溃之时,欧盟隔岸观火,美国暗自窃喜,作为亚洲国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日本,非但没有慷慨解囊,反而纵容日元一贬再贬,充分暴露了日本的目光短浅与狭隘的民族心理;相形之下,中国尽管也遭遇了空前的困难,但仍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及时向东南亚兄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负责任举动,才避免了亚洲经济的全线崩溃。同时也表明中国已开始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元气大伤的东南亚国家经济一直没有恢复,日本经济也在低迷中挣扎,唯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国外专家原先预估的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的大幅贬值现象根本没有出现,人民币持续坚挺,用柬埔寨首相洪森的话来说:“人民币被公认为亚洲地区最稳定的货币”,从而道出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流通的重要原因。
                                   
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预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24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8—2000年,中国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与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大致相同。但上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了20年以后,都出现了减速甚至衰退的现象。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环视世界各国,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长时期地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亦不能例外,事实上,从中国经济增长率近两年来连续低于8%的统计数字便可看出这一趋势。但鉴于中国经济巨大的增长空间以及经济制度改革与技术进步的因素,预料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将保持5—7%的年均增长率。
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能够保持5—7%的年均增长率,则到202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 届时人民币将水到渠成地跻身世界主流货币俱乐部。
    而从中国目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来看,这个目标很有可能提前实现。一方面,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六经济大国,而且与排名第四和第五的英国和法国的差距并不大,若能保持7%的发展速度,则到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越英法两国而居世界第四是很有可能的。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曾作过专门测算,结果在2006年中国经济实力就将超过上述两国。当然,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将超越英法两国的时间表定在2006年未免过于乐观,但2010年应该不是什么奢望了。
    另一方面,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必将取得质的飞跃。根据国际上的经验,一国的金融体系在“入世”5至8年内基本上可以与国际接轨了。而到2022年中国“入世”已有21年之久,这期间中国金融实力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肯定能上一个大的台阶;更何况还有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巨大推动。人们不会忘记,韩国正是藉举办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机将经济实力一举提升到世界前10名之列;而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均不逊于韩国的中国完全有可能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从上述两方面的分析来看,2010年人民币就有可能成为世界第四大货币。而据麻省理工学院的鲁迪·登布森教授预测:2020年,世界上肯定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种货币。其中在亚洲,中国的货币可能占主导地位,在南美和北美,美元将通用。在其余地区美元将占主导地位。 
 
人民币的崛起将改变世界货币格局
 
      从目前的世界货币格局来看,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英镑虽然在苦苦支撑,但恐怕来日不多了。原先被寄予厚望的欧元,由于与生俱来的弱点加上美国的暗中捣鬼看来在短期内很难与美元分庭抗礼。而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元现在已沦落到要看美元的脸色行事了。美元依然独步天下。
      但美元的一枝独秀显然不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国凭借美元的特殊地位直接或间接地掠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财富,这种局面即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30年的今天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可以说,美国在当今世界上拥有的超强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得益于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享有的支配地位。世界人民当然不愿看到美国倚仗自己的超强地位而在国际事务中为所欲为,即便是包括欧盟以及日本在内的美国盟友都不能容忍美国的颐指气使,纷纷采取各种途径壮大自身实力,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欧元的诞生正是抗衡美元霸权的一种尝试,日本也曾试图说服亚洲国家建立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体系。
      就中国来说,中国领导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要废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并一直为建立这样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而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言权的扩大,就是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贡献。
      然,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看,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美国一家独大的地位的。特别是在当前的世界货币格局中,人民币还远远谈不上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但中国经济正以快于美国经济的速度发展,而人民币的影响也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扩大,尤其是庞大的海外华人经济对大陆的支持更让人们对人民币的前景格外看好。未来8年,世界货币格局很有可能由于人民币的崛起而发生重大改变。可以预料,一旦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货币,其意义绝不亚于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的崛起还有一层非常鲜明的政治含义,那就是代表发展中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开始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二战以后,占世界总人口8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政治上赢得了独立,但经济上一直没有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即使是曾经与美国同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前苏联,在经济上也从未获得过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卢布在当时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甚至连瑞士法郎都不如。直到今天,作为前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还在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进行艰苦的谈判。所以,从战略意义上讲,一国在经济上的强大远远比在军事上的强大重要。
 
影响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的制约因素
 
      尽管人民币目前已在境外流通,但这并不表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它只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序曲。事实上人民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人民币要从中国人民的货币成长为世界人民的货币必须跨越三个阶段,即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亚洲主导性货币、世界性货币。目前中国离第一阶段尚有一段距离,央行行长戴相龙日前表示,内地正逐步创造条件,希望人民币最终能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他同时认为,目前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欧元之父”蒙代尔访问中国时也表示,他对人民币的未来国际地位十分看好,但人民币要真正成为与美元、欧元并驾齐驱的世界性货币需要10年乃至20年的时间。
      概括起来,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制约着人民币成长为世界主流货币:
      支撑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的经济基础依然相当薄弱   众所周知,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的基础条件是该国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元之所以称霸全球几十年,是与美国拥有超强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的;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规模几乎占世界经济总规模的一半。此后,由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恢复,使美国在全球经济总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直到今天,美国的经济规模依然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同样,欧元和日元能够为世界所接受,背后也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根据笔者的研究,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则该国的经济力量至少应达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而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说,大约只有美国的1/9,欧盟的1/8,日本的1/4,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4%,离8%的最低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即使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也不会超过5%;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总体而言,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低,在一些关键经济领域,中国不仅无法与美、欧、日相抗衡,即使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二流国家相比亦有不小差距,甚至落后于韩国和印度。所以,尽管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六经济大国,但还远远称不上是世界经济强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事实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经贸领域,不仅发达国家常常对中国指手划脚,动辄施加压力,就连墨西哥之类的二流发展中国家也不时向中国发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当然没有太多的国际号召力。只有当中国的经济实力达到美国的1/4,经济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人民币才有可能真正登上世界舞台,为各国所广泛接受。
      落后的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是制约人民币发挥世界性作用的软肋  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备条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之所以一败涂地,金融体系漏洞百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香港在那次金融危机中,尽管也受到国际炒家的猛烈攻击,但始终未被击倒,这当中除了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外,本身相对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才是香港傲然挺立的关键;至于中国大陆在那次金融危机中之所以未受大的冲击,在相当大程度上则是由于资本项目未开放使国际炒家无法找到攻击点。但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中国再也不能通过这种办法来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了;何况金融市场的封闭只会导致中国金融业更落后。摩根斯丹利曾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如果在入世后二年内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则中国数以百计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中将有70%以上面临灭顶之灾。可以说,中国金融业的落后是全方面的,无论是微观主体的竞争力还是宏观层面的监管水平都大大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而人民币要发挥世界性作用恰恰需要中国拥有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但欧美国家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建成的金融体系,中国要在10年内达到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部分金融专家对人民币的世界图景持谨慎乐观的重要原因。
      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将会压缩人民币的生存空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如发达国家的经济差不多已连成一体,原先相对封闭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也逐渐被纳入世界经济的发展轨道,开放和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样,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表征的世界货币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整和趋势日益明显。蒙代尔曾预测未来10年内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美元和亚元。目前,欧盟基本上实现了货币的统一,欧元已经取代马克、法郎这些昔日的强势货币,成为跨国家的货币代表。与此同时亚洲统一货币的呼声也渐喊渐高。而拥有世界货币市场60%份额的美元尽管由于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而有点力不从心,但美国凭借自己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正在整合美元、加元和墨西哥元,并以此为底基谋求更大的势力范围。可以预料,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一些中小国家的货币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世界货币市场将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中国的人民币如果不能在未来5至10年内挤进世界主流货币俱乐部,则不仅会丧失赶超日元和欧元的最佳时机,甚至连自身的独立地位都将难以保住。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会否乐见人民币的崛起  以上列举的仅是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将会遭遇的现实瓶颈,此外人民币能否最终成长为世界性货币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尽管让人民币发挥世界性作用是我们的良好愿望,但在目前的国际情势下人民币要挤进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货币俱乐部,在短期内绝非易事。这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实力使然,也与当前的国际政治形势不无关系。客观地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是很难容忍社会主义中国的货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唱主角的。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掌控着世界经济和金融大权,任何实质性的挑战都要遭到他的打压,即使是盟友日本和欧盟也不例外。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到欧元的疲软表现,背后都可察觉到美国人的操纵轨迹。假如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人民币在亚洲确立领导地位,而它又不受美国的控制,相信美国的金融寡头及其代言人美国政府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日益把中国视为其全球范围内的潜在竞争对手,美国国防部一九九七年五月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随后几年的《国防报告》都不厌其烦地声称:“到2015年前后,可能出现与美国势均力敌的全球性对手,中国和俄罗斯都具有这种潜力。”美国必须抓住2015年前的“战略机遇期”,竭力遏制中国变成强国和俄罗斯东山再起。可以预料的是,美国是不会让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途中顺风顺水的。而日本,大概也不大愿意看到一衣带水的中国拥有挑战它的金融实力。
      因此,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既要有宏大的远略,又要有精明的战术。应该说,中国政府目前比较低调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务实和聪明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尽管不断叫嚣“中国威胁论”,甚至气急败坏地喊出“中国崩溃论”;但成熟的中国领导人并没有为之所左右,在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中国也在适当的时机有所为,近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在强化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经济联系,并大力发展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往来,使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越来越大,一个以大陆为腹地,港澳台为桥头堡的大中华经济圈已初步形成,从而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作了铺垫;而中国政府不久前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也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中国正在不动声色的与日本争夺亚洲经济的主导权,而日本由于自身经济的衰退,加上在历史问题上的不光彩举动使之欲统领亚洲的野心越来越难以实现。
      当然,以人民币目前的影响力,在短期内还无法撼动日元在亚洲的老大地位。因此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是针对自己的软肋及时补充营养,加快金融改革,尽快提高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继续扩大开放,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谢平,1996:《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
徐宪春,2002:《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展望》,《经济研究》第3期。
林毅夫,1999:《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载张卓元主编:《21世纪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谈》,河南人民出版社。
王小鲁,2000:《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载王小鲁、樊纲主编《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