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三农问题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陈锡文    发布:2004-08-27    阅读:11141次   
三农问题宝贵的精神财富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暨"三农"思想座谈会发言摘要

  小平同志历来高度关注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对于1978年以后展开的农村改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且他对农村改革的作用给予极高的评价。从小平同志的著作中可以看到,1978年以后,他无论是向国外贵宾介绍中国的经济改革,还是在国内的重要会议上论述中国的经济改革,经常用的一句话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他给予了中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创新极高的评价,同时小平同志对于整个农村改革和发展历来非常关注,在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都给予了及时的指引和点拨,保证了农村改革的正确方向。比如1980年5月,那时候社会上,包括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对农村正在发生的变革,实际上还有不少不同的看法。因此,在新闻媒体上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比如包产和包干到户问题,当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改革的进展是有影响的。凤阳的小岗村搞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小岗的严宏昌感觉压力很大,当时有一份重要的报纸登了一篇读者来信,对于刚刚发生的农村变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对基层农民是有压力的。在有众多争议的情况下,小平同志于1980年5月作了重要的关于农村问题的谈话,旗帜鲜明地肯定了安徽肥西县的包产到户和凤阳县的大包干。正是由于小平同志1980年5月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才使后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的改革势如破竹地在全国迅速推开。现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仅已经成为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而且成为我国宪法所确定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再想想1980年5月小平同志的谈话,更觉得他当时高屋建瓴,对农村改革的推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后来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面对很多新事物,无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也好,还是对经济发展也好,在它们刚诞生的时候,受到的非议和怀疑很多,那个时候小平同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起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背景是,在农村改革开始之后,由于有了双包到户,农民有一部分剩余,开始发展自己的经济,产生了最初的非公有制经济,但无论是个体经营,还是小规模的雇工经营,在20世纪80年代初刚出现时,都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论,小平同志当时明确提出,对看不准的事情,拿不准的事情可以看看,对雇工的事情看几年再说。对傻子瓜子事件,他明确要求妥善处理此事,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待傻子瓜子的事情,而是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态度问题。如果没有当初"拿不准的事情先看看",很难形成后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格局。
  再比如说,现在已经安置了1.3亿多人就业的乡镇企业,对于农村发展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在出现之初也备受指责,乡镇企业一直戴着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争市场、争原料的帽子,发展环境非常艰难。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旗帜鲜明地指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他改变了中国的短缺经济,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乡镇企业能有今天,对农村改革发展起到这么大作用,与当初小平同志的论述是分不开的。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小平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高瞻远瞩的长远考虑。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飞跃"论述,指明了中国农业长远的发展方向,指出,再也不能让人民公社这样高度集中统一,束缚农民积极性的体制回来,这是最基本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怎么推进生产的社会化,促进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促进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无论当前还是今后都是必须认真考虑的。在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农村中如何贯彻小平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论述,确确实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前,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并出台了一系列非常有力的政策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发展思想,特别提到城乡统筹。回顾小平同志的论述,很多同志都记得,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实际上有一段重要讲话和统筹城乡发展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他在那次讲话中对我国改革以后从1984年到1988年这段经济增长比较快的过程,做了认真的总结。他讲到,1984年以后,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重点转移到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从1984年到1988年,农产品大幅度增产,农民大幅度增收,农民盖了很多新房子,购买了大量的工业品,这就给工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在总结1984年到1988年发展经验时,他用了一句话,"这段过程我们很清楚地看出,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他把这段过程概括了,这是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过程。这一思想在中国这样具有特定国情的国家里非常深刻,没有农业和工业,没有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