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讲坛 -> 2001年长安讲坛
中国农民劳动力流动二十年
演讲者:卢迈(论坛特邀专家)    时间:2001-09-27    阅读:44053次   

中国农民劳动力流动二十年 

——第十三期中国经济政策研讨会摘要 

    1978年以前,农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1978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过程中,中国农民劳动力二十年流动开始了。80年代末期,随着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香港、台湾在大陆的投资带动了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劳动力的流动速度大大加快。1988年开始出现春运高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经济紧缩,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相对受到了限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改革的新一轮高潮,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高潮。到1993年,农村劳动力人数猛增到6200万人,其中跨省流动的达2200万人,比1989年增长了2.14倍。此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入稳定增长的阶段。

  农民劳动力的流动是和城市化的必然要求联系在一起的,是和农业劳动力必须要向着劳动生产率高的工业、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这样一个过程联系在一起的。
农民劳动力的流动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低廉的劳动力为国民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积累渠道;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输出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外出就业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途径;农村劳动力的流入冲击了城市的计划福利体制,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但是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的生活却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他们的就业受到限制,户籍受到约束,还要面临子女教育和居住条件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引起充分的重视。

  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力的增长在未来的六、七年间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究竟能够从农村转移出多少劳动力,这对于农村稳定、城市稳定,对于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要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就要把城市规划做好,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鼓励技术移民,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护,改善流动农民的生活状况,鼓励创办更多的中小企业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