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人权经济——我的经济观
作者:茅于轼    发布:2004-09-10    阅读:3274次   
    是人权思想逐步被确立的同时,市场制度才得以发展和巩固。现今世界上凡是人权比较被尊重的地方,市场制度都比较健全;人权被破坏的地方都没有市场制度。没有特权就是人权。所以人权用不着去刻意追求,只要取消了特权,人权便自然来到。( 燕南, http://www.yannan.cn )
      
    我原先是学工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改行去研究经济。但说偶然也不偶然,因为我从青年时代起一心想把国家建设好,使人民富足起来。学工程也出于这个目的。后来发现中国受穷的原因并不是科技落后,那是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穷是因为经济制度错了,搞了计划经济。近几年我进一步发现,中国之所以穷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缺乏人与人平等的人权思想。 ( 燕南, http://www.yannan.cn )
    
    在我认真和研究经济之前,在铁路的技术科研部门干了25年。在这25年中有不少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但因为我是一个右派分子,我的成果是不可能被承认的。那是一段用谎言和威吓编织起来的历史,是人性被大规模扭曲的时代。我们现在还要反复提到这一段历史,目的是防止历史再被重演,到那时就悔之晚矣!同胞们,要警惕啊! ( 燕南, http://www.yannan.cn )
    
    我所知道的经济学既不是别人教的,也不是自学的,而是自己悟出来的,是自己“发现”的。五六十年代我学马列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不算不用功,可是越学越糊涂。用我学理工的思维方式很难理解那一套逻辑。50年代我就对运筹学有兴趣, 其中要用不少优化理论。后来就专门学习数学规划,也就是最优化数学理论。80年代初我在铁道部科学院为研究生开过数学规划的课。在优化理论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尔曼著的:应用动态规划(此书似乎至今未有中译本)。它给我最大的震动是, 一些极其简单的优化原则,竟然是许多复杂高深结论的基础。受到它的启发我于 1979年提出了择优分配原理。它也是用极普通的常识来解释数学规划中的拉氏乘数 法。这是在约束条件下求极值解的方法。用数学来推导拉氏乘数法的不下五六种, 但对于不懂数学的人来说,很难弄清楚拉氏乘数法是什么东西。我用择优分配解释了这一方法的经济意义,并从此推导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即一般均衡理论。当时我发现择优分配原理,兴奋得半个月没有睡好觉,经常半夜里爬起来拿出纸笔做演算和推导,自以为我的发现可以和贝尔曼的动态规划原理媲美。后来才知道,一个多世纪前的德国学者戈森早已得到过类似的结论,而且以后被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杰文斯等加以发挥。国内学者王国乡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而且比我早。这难免使我感到丧气。但仔细比较戈森等人的叙述和我的推导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我将这一理论作为基础建立起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于是把微观经济学直接表述为寻求资源最优配置的理论,并最后导出了集微观经济学大成的一般均衡理论。1980年春, 我参加了由诺奖得主克莱茵教授(当时他还没有得奖)组织的,由七位著名西方经 济学家讲授的计量经济学培训班。二个月的听课极大地帮助我整理了自己的经济学思路。 ( 燕南, http://www.yannan.cn )
    
    80年代后期,受到盛洪等青年一代制度经济学派的影响,我越来对人们的利害关系及是非准则如何决定行为的制度问题发生兴趣,逐渐懂得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如何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实现。以后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交换的本质,交换如何依赖于产权,交换与分工的相互依存,阻碍交换的交易成本,以及交换的失去力,即人们逐利的本性。我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市场缺席的基础是人权。这个结论的推演过程十分简单,它大体可以表述如下:人们参与交换是为了从交换中得到利益。 凡是平等自愿的交换必定为双方所同意,因此必定能为双方带来利益。所以交换是 能创造财富的(与不交换比较)。此财富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带来的利益。整个市场 经济之所以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就是自愿的分工和公平的竞争。因此在没有外来干 涉的情况下,必定自发出市场制度。可是这与人类历史的事实相悖。交换在各个民族的早期历史中都反复地出现过,但市场制度都是近三四百年中才建立起来的。究其原因,是早先的人类社会不存在人与人平等以及在市场上自由选择的权利,人对财产的所有权与经常被拥有特权的分子所破坏。是人权思想逐步被确立的同时,市场制度才得以发展和巩固。现今世界上凡是人权比较被尊重的地方,市场制度都比 较健全;人权被破坏的地方都没有市场制度。 ( 燕南, http://www.yannan.cn )
    
    讨论到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回答什么是人权的问题。我对此问题的回答也是简 单得出奇。没有特权就是人权。所以人权用不着去刻意追求,只要取消了特权,人权便自然来到。因为人权是人人都可以拥有而不会发生彼此冲突的专利,特权则是只能少数人拥有,否则就会引起冲突的权利。在这一假定的基础上,我得出了人与人地位等价的理论。用它来解释自由主义,竟得出超乎常规的理解,即自由主义理想是一种个人修养,每个人都不要干涉他人的自由。当每个人都生活在没有人干涉 他自由的环境中时,每个人都得到最大的自由。这就是自由主义的理想。用人与人等价关系来分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口号,得出的结论使这个原则在逻辑上行不通。从理论上看,如果无例外地每个人都奉行此原则,必须将利益出口到月球上去;在实践上,一部分人奉行此原则时,正好让另一部分奸佞之徒趁机得利。 ( 燕南, http://www.yannan.cn )
    
    人与人的等价关系也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它为伦理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从 来的道德信条是人必须无私,人间一切丑恶之事都是私心引起的。但用等价关系来 处理人际关系,得到的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人有私心是符合人权的。丑恶现象并 非个人的私心,而是只有自己的私,不尊重别人的私,是私欲膨胀损人利己的结果。这样,我为私心平了反,但在某些情况下,要求人们牺牲自己的利益,例如人与人不是等价关系时,穷人与富人,弱者与强者。还有遵守公共秩序也要求人们克制私心。公共秩序是公众的利益,其中也包括本人。 ( 燕南, http://www.yannan.cn )
    
    这就是我如何从数学规划,经过经济学,来到了人权、道德和制度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