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中等职业教育跟国家需求有关,我们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具有各种技能的蓝领工人。现在一些大学毕业生难找到工作,但是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只要适销对路,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定完了。
很多人都说,加入WTO之后,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的大工厂,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到底我国能不能成为世界工厂,就在于我国能不能把握这个机会,能不能提供大量高素质和低价的劳动力。我国劳动力价格确实低,但是世界上比中国劳动力价格低的地方还多得很,比如越南,30美金就可以雇一个月,在孟加拉,10美金就可以雇一个月。我们仅靠劳动力的廉价来 竞争是不够的,还要靠高素质。这就需要加强培训,而中等职业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场所。
但是,中等职业学校正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1998年以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呈下降的趋势。据《中国日报》有报道,武汉的38家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关了10家,因为招不到生。一方面需求旺盛,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教学设施和教师没有利用起来,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原因就在于中等职业学校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扩大中职教育应面向农村,特别是面向贫困农民。我建议把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农村有大量的人亟待培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还可以扩大内需。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招生约400万人,如果扩招肯定需要大量的教师,很多大学毕业生就能找到工作了。
为什么中等职业教育应该面向农村,特别是面向贫困农民?
首先,现在讨论“三农”问题有一个误区,即把整个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当成一个整体来解决,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贫困农民的问题。收入最低的20%的农民为低收入农民,有1亿8千万到2亿,他们处于温饱的边缘,其中3000万还在温饱线之下,属于贫困农民。2000年,整个农村的收入增加2.1%,是历年来最低的。但是农民中收入最高的20%,大概有2亿,他们的收入增加6.1%左右;而收入最低的20%的那部分农民,他们的收入增加-6%。政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帮助他们。如果我们不关注农民中不同结构层次的情况,不把重点放到贫困农民身上,就可能犯战略上的错误。
对于富裕或者中等收入的农民,政府应该管得越少越好,因为他们已经能够很好地利用市场来赚钱。
收入最低的农民一般都以种粮食为主,都生活在比较贫瘠的地区,生产条件非常差。现在加入了WTO,提高粮价会使沿海的很多地区很可能不再消费内地的粮食,而更多地购买国外的粮食。提高国内粮价很难讲是在真正地帮助农民。
靠龙头企业或者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来帮助底层的农民也不太容易。因为这些措施收益更多的是那些相对富裕的农民,或者是那些对市场比较熟悉的农民。
低收入农民的问题如何解决?首先应该使这部分贫弱群体从贫困地区走出来,让这1亿多农民、尤其是里面的年轻人先进城来。现在的状况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很难出来,他们对城市不太了解,他们很害怕,如果能过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帮助这些贫弱的农民,使他们跟富裕的农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么肯定能够加速他们进城的速度,从而成为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
所以在中等职业扩招过程中,要把招生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鼓励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到贫困地区多招生。国家还需要扶持贫困地区的学校。
中职教育应该逐步民营化、市场化,允许其盈利
职业教育应该提倡民营化。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是按照大学的模式或者说正规教育的模式去设置的,比如三年学制,主要在黑板上教学,等等。尤其是农村的职业教育,往往跟市场联系不紧。因为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是由国家投资的,属于官办。官办可以,但是必须进行改革,必须面向市场;而新办或者说扩招的部分,应该以民营为主,因为民营学校有一种天然与市场结合的特性,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教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方式,以保证自己的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找到工作。所以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大部分应该民营化、市场化、企业化。
职业教育可以盈利。因为只有利益的驱动,民营企业才愿意投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跟市场最接近,最有盈利经营的可能。这里举两个例子。在美国,规定学校可以盈利,但是绝大部分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是非盈利的。美国有一个阿波罗教育集团公司却是盈利性的,它扩展非常快,进入了35个州,有54个校园,96个学习中心,学生10万人,年收入6亿美元。印度法律规定学校是不准盈利的,但是仍然存在盈利性学校,比如印度全国信息技术学院,它于1980年成立,现在占有计算机软件培训市场37%的份额,对推动印度软件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制度助推其发展
关于支付能力的问题。培训的农民本身就非常贫困,而民营化的学校至少要收回成本。但是应该看到,这些农民支付能力的缺乏是暂时的,因为一旦他们接受了培训,找到了工作,就具有了支付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费用要远远低于大学教育的费用,很多学校或者专业两年就够了,甚至一年就够了。培养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成本大概是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的十分之一,即3000元到5000元。我们建议,现在在大学中进行的助学贷款,应该扩展到中等职业教育中去,尤其是扩展到贫困地区的农民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去。
现在扩大大学的助学贷款都很困难。助学贷款的风险还很大,而且贷款利率比普通贷款差不多,甚至还要低,要等着财政返回利率补助。所以商业化的银行是不愿意来做助学贷款的。这个问题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很多国家采用国家担保的形式,或者成立专门的公司来帮助银行收回助学贷款。而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这些机制。
可以考虑用提高利率等办法,让银行有利可图。现在农村存在小额贷款,以前大额和小额贷款的利率一样,农村信用社就不愿意小额贷款,但是现在允许小额贷款利率上浮50%甚至是100%,小额贷款的推广就变得比较容易了。现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是允许上浮20%到30%,增加银行的积极性,我们的助学贷款也可以用同样的机制来做。
要求更高的助学贷款利率,可能让一些人在心理上难以承受。但是很多案例包括我们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扶贫贷款一旦低利率,就会出现以下情况:首先供给不足,别人不愿意贷;其次都让有钱有势的人拿走了,贫穷的人根本拿不到。这种情况对助学贷款同样存在。
怎么保证中等职业学生毕业之后会偿还这笔贷款?这涉及到我们的个人信用系统。在没有电脑的时代,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严密的个人档案系统,在现在电脑与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只要拿出原来精力的一半,用3-5年时间就完全可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在个人信用系统建立之前,可以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比如让学生家长来贷款,这样可以保证助学贷款的偿还。
如果大量的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会不会对城市的劳动力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我认为如果处理好,应该是利大于弊。
首先,无论是否存在中等职业教育,农民进城的这股浪潮势不可挡。关键要看是什么人来了,来了能不能找到事做。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先进城,并对这些人进行比较好的培训,这既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也不会影响城市的安宁和稳定。
此外,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之所以招不着生,是因为城市青年不愿意去上这些学校,不愿意从事这些学校所培训的事情。而让农村人接受这种培训,从事培训后的职业,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最后,推动城市就业的思路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作大的改变。应该把城市青年和下岗职工培训培到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上去。应该对他们进行创业性的培训,并给予小额贷款,鼓励他们去当小老板。这样他们才不至于在较低层次上与农村人竞争时落败。联合国发展署与天津市妇联合作做了一个试点,这种创业性的培训与小额贷款的支持做得很成功,现在贷款额度已经从3000元准备上升到10000元。
城市人经过创业培训之后,以小额贷款来开办小企业,而农村人经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之后,到这些小企业来打工。这样就能够达到农村人与城市人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