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重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作者:郑新立 发布:2004-09-22 阅读:2795次
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未雨绸缪、果断决策,进行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并且已见成效。但是,调控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把调控的重点放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快速发展。
一、一年来的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从1992—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已连续12年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局面。其间,我们抑制了通货膨胀,克服了需求不足,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非典和洪涝灾害,宏观调控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然而,去年以来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业投资增长80%到1倍以上,引起能源、原材料和运力紧张,价格上涨。与此同时,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下降,去年已降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当年产量与消费总量的缺口达5000万吨,部分地区市场粮价上涨。农民收入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扩大到3.23∶1。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两个突出问题,如不能及时加以解决,任其发展,将有可能使良好的发展势头出现逆转。
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加强农业、鼓励粮食生产,保护粮食主产区和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全面清理各类开发区,制止乱征滥占耕地;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采取规范市场准入等措施,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过度投资;采取多种措施缓解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等。今年4—5月,针对一季度部分行业投资增长仍然过猛的情况,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调控力度,包括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清理在建项目和控制新上项目,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等。
从目前的情况看,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成效。农业得到加强,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夏粮产量改变了连续4年下降的局面,比上年增产4.8%,秋粮增产在望。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0.9%,多年以来第一次突破了两位数,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已得到遏制。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由一季度的43%回落到28.6%。其中钢铁、水泥、铝业、房地产业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分别回落52.5、29.5、44.9、12.4个百分点。货币信贷投放增势减缓。6月末,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均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低4.6和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分别低1.3和2.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3%,增幅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回落2.3个百分点。乱征滥占耕地现象开始改变。全国共撤并各类开发区4735个,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复耕1324平方公里。生产资料价格在连续17个月上涨后开始回落,5、6月环比下降1.4%和0.5%,建筑用钢材价格6月比3月下降22%。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势减弱,同比上涨3.6%,5、6月份环比分别下降0.1%和0.7%。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5、6月环比分别下降0.2%和0.7%。
在需求总量特别是投资需求得到控制的同时,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了较快速度。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682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重工业增长19.7%,轻工业增长15.6%,发电量增长15.8%。工业产销率达到97.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14307亿元,同比增长30.6%,增收3352亿元。多年积累的欠企业出口退税问题已基本解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99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615亿元,增长42.6%。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5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出口增长35.7%,进口增长42.6%。实际利用外资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59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4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5%和57%。
上述情况说明,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对调控力度的把握恰到好处,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决策的贯彻落实也是认真的、有效的。因此,在纠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的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很不容易。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的突出矛盾
必须清醒地看到,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只是阶段性的,调控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的突出矛盾:
一是投资增长速度仍然偏高,投资规模过大。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1981—200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20.7%仍然高7.9个百分点,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达18.4万亿元,为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倍。经验证明,这样的规模已明显偏大,超过了生产资料供应的能力,即使考虑到利用国外资源,也支撑不了这样大的建设规模,必然导致建筑材料的紧张和价格上扬。而且由于投资率过高,造成消费率偏低,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衡,这就意味着大量的产品沉积在社会生产的中间环节,不能进入最终消费,人民不能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相应的实惠,降低了经济的宏观效益。
二是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脆弱,很难持续下去。夏粮增产的主要原因,来自去年下半年粮价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市场信号,以及国家对粮食和良种等补贴,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上今年夏季气候较好等。目前的市场粮食价位能不能稳定住,关系到今年秋粮播种面积和明年的粮食产量。随着粮价形成机制逐步市场化,把市场粮价稳定在足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高价位上,已相当困难。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是财政政策支持的结果,包括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等。明年乃至今后几年,不可能每年都像今年这样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村的支持。今后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主要靠什么,还需要积极寻求有效办法。
三是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尚未得到缓解。煤炭产量持续较快增长难度较大。浪费资源、事故频发的小煤窑被关闭之后,大的现代化煤矿的建设需要大量投入,还要有一个建设周期。发电设备长期满负荷运转,事故隐患增多。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成本升高,将加重国内用户的负担。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公路治理汽车超载,使一部分运量分流到铁路,加大了铁路运输的压力。从根本上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结构问题、增长方式问题和体制问题。特别是造成投资盲目扩张和结构不合理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历史上,我国多次出现投资膨胀,引发通货膨胀和经济的大起大落,究其根源在于传统体制助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支撑经济的快速增长。围绕解决这个问题,“九五”计划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提出用体制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五”计划提出要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了工业化、城市化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认真地不折不扣地落实这些战略方针,是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但是,去年以来,投资结构严重偏离了发展战略的要求。在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的行业和项目投资大幅增长的同时,符合新型工业化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投资却增长缓慢。如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产业,投资的80%来自外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经济投资仅各占10%。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在印度,其产值已占GDP的16.7%,而我国尚不足1%。国内市场巨大的软件需求,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发展软件业不会增加多少资源消耗,也没有污染,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然而,投资增长一直上不去。一些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产业,如大型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中医药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等,投资增长也非常难。我国去年进口各类电子机械设备2000多亿美元,如能在国内制造,既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成本,又不会带来多少消耗和污染。去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28.7%,而主要体现内涵式增长的更新改造投资仅增长了25.1%。作为国民经济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第一产业的投资仅增长1.6%,这与中央一再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要求是很不相称的。这种趋势说明,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就会重新回到粗放型增长的老路上去。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而高端产品则主要依靠进口,在国际化进程中就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也必将延缓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三、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调整投资结构
加强宏观调控不是限制经济发展,而是为了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当前要按照冷静观察、稳定政策,巩固成果、防止反复,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应当把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特别是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大对投资结构的调整力度,为社会资金找到新的出路。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是,与发达国家比,我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落后,软硬件比例失衡,涉及关键技术的软硬件完全依赖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必须增加投入。要以扩大应用为主导,以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大装备制造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机械科学、制造技术、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材料技术等工业和技术门类的综合、交叉与提升。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满足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工程的需要、增强国际整体竞争力和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要依托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快设备自主制造的进程,力求在大型高效发电、高效输变电、高速轨道交通、数控机床以及石化、冶金、采掘、轻工、纺织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技术设备上取得突破,实现和基本实现国产化。
加快发展运输装备制造业。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包括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高速铁路设备制造业,都应当有一个较快的发展。目前在这些方面我们都具备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并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技术队伍,要通过运输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水平,改变主要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和影响最深远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赶超的领域。加快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应不断加大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研究开发生物芯片、功能基因组、遗传改良动植物、基因工程药物及疫苗、环保生物、生物新材料、生物育种、生物化肥、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等产业。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随着全球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中医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我国中医药的发展落后,全世界每年中医药的国际贸易量约200亿美元,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左右,甚至出现进口洋中药超过中药出口的局面。必须加快中医药发展,把传统中药制作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走中药现代化的道路。要制定完善的国产中药标准和规范,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重要产品,突破一批中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保持我国中医药科技的优势,实现传统中医药产业向现代中医药产业的跨越,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大力发展新材料工业。新材料工业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涉及技术范围广,是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新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性能高、成本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快发展新材料工业将为我国重化工业产业升级和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重要的原材料支撑。要把发展稀土材料、高温材料、超导材料、陶瓷材料、激光材料、生物材料等高性能的新型材料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是指包括除化石能源和大型水利发电之外的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液体燃料等可持续使用的能源。我国新能源资源极其丰富,几乎用之不竭,对环境损害少,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约束,保证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扶持,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通过政府的长期供给政策,引导生产要素的配置,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调整投资结构,归根到底要靠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抑制某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局面,也要靠竞争来解决。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为此,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消除地区封锁和价格垄断,放开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二,建立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各个行业和地区应确定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点。要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资金用其他社会资金置换出来,作为引导性资金,用于对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和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产业政策优化贷款结构,既有利于实现战略性产业的振兴,也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第三,运用政府采购等手段,支持设备自主制造。采用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国产设备。目前这项政策已在轨道交通设备、环保设备中实施,要把这些政策扩大到其他各类装备制造业。要学习和推广三峡电站建设中通过设备国际招标,以市场换技术,提高国内企业设备制造能力的成功经验,广泛运用政府采购制度,加快设备国产化步伐。
第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对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从事科研开发活动的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对这些企业提供科研资金的支持;通过国家下达重点技术开发课题,对技术研发及其工程化、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要尽快建立创业板市场,设立国家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第五,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政策上要一视同仁,特别要注重支持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目前,民营经济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要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建立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经济,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调整投资结构,需要计划、科技、财税、金融、海关、环保、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质量管理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双向互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者:副主任 郑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