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工业污染搬迁的思索
作者:蔡恩学    发布:2004-10-12    阅读:3166次   

工业污染搬迁的新思考

      ——以北京为例

 

搬迁对全国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作为解决工业污染的最为简单和有明显效果的办法,在过去的几年实践中,也确实在治理城区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仍然将搬迁作为解决工业污染、改善环境的主要办法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搬迁对治理城区环境污染的效果减弱

城区目前的环境污染要素主要可归纳为废气、废水、噪音、固体废弃物四类。按来源来分,主要又可分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让我们以北京为例详细研究一下搬迁对治理城区环境污染的效果:

1、废气

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或氮氧化物)的含量等。据北京市环保局的统计,2003年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分别为每立方米0.0610.0722.40.1410.252毫克。2003年环境统计范围内,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3万吨;工业企业排放二氧化硫11.4万吨。如果按来源将污染分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则可得出下表[1]

 

项目

总量(万吨)

工业排放

生活排放

量(万吨)

占总量%

量(万吨)

占总量%

一氧化碳

720

122.4

17

597.6

83

二氧化硫

18.3

11.4

62

6.9

38

二氧化氮

21.6

8.0

37

13.6

59

可吸入颗粒物[2]

42.3

2.9

7

39.4

93

总悬浮颗粒物[3]

75.6

3.2

4

72.4

96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北京目前影响空气状况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业,而主要是由生活污染所造成。这一结果与日本东京环境研究所研究结果相符[4]。根据这一结果及目前北京现状,即使将北京城区内的所有企业予以搬迁,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状况的效果也是较小的。 

2、废水

在北京散发臭味的河流,基本上是随处可见的,由于舆论宣传的影响,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将其归罪于工业。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一般来讲,河流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其次是挥发酚和石油类。就北京目前的状况,河流污染类型属有机污染型。

据统计,2003年城近郊区平均日排放污水量217.67万吨[5],其中,平均日排放生活污水量146.57万吨,占67.3%,;工业废水67.42万吨,占31.0%;冷却水3.68万吨,占1.7%,而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3%。另外,城近郊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6%,也就是说北京城近郊区在排放的污水中,还有44%没有经过处理。其中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日排放50.4万吨,占整个未处理污水排放总量的91.6%。也就是说,北京目前的水污染生活污水所引起。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将工业搬迁作为解决北京污水的主要措施对北京污水的处理效果将生效甚微。

3、噪音

具有工厂工作经验的人士清楚的知道即使在生产线噪音很大的情况下,如果该生产线全都处于车间内,其噪音传播的范围也不会超出该车间200。也就是说,只要厂区与居民区不混在一起,工业的噪音污染可忽略不计。据统计,2003年市区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6分贝。其中城区54.1分贝,近郊区53.5分贝。远郊区县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0分贝。由这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其噪音并没明显偏高。

4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

    2003年北京市环境统计范围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186万吨,其中排放量为9.93万吨,综合利用量876万吨,其余作为废弃物予以处理。2003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61.4万吨,无害化处理量为329.9万吨。工业废弃物在整个需要处理的废弃物中占46.9%,而生活废弃物占53.1%。由于工业废弃物相对集中,在处理难度及成本上也相对较小,无害处理率较高;而生活废弃物较为分散,加之处理不及时,常常散发刺鼻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硫化氢等气体,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二、        搬迁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危害

1、搬迁成本巨大

按重置成本法计算,一般情况下,一条流水线每次搬迁,其隐形损失约占其原有价值的四分之一。以首钢为例,如果按照这种计算方法,首钢若完成整体搬迁其隐形损失将达到156亿元,仅首钢一家其搬迁损失就将近占北京六年来环保投资总额的23[6],比北京市每年平均的环保总投资还要高。如果将城八区企业全部搬迁,其一次性隐形损失将达到398亿元。相当北京三年半的环保投资额。

2003年北京城八区工业总产值占北京工业总产值的53%,如果将城八区的工业全部搬迁至外省市,直接减少北京市工业产值1500亿元、财政收入约100亿元。考虑到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7],搬迁对北京总体经济增长将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以首钢为例:按照首钢现在钢产量400万吨算,需要运输矿石、矿粉、焦炭及成品等大量物资,仅此一项就拉动物流产值约到40亿元。另外,如果将八大城区工业迁往远郊区县,则由于生产周期的原因,可能对目前运转良好的企业构成巨大影响。至少在搬迁过程中,产量、销售额、利润将显著下降,并将影响到市场占有率,加之对设备的影响,搬迁成本极为高昂。

如果要完成搬迁,因搬迁资金

2、企业搬迁后的遗留问题难以解决

    企业搬迁后,原在职职工的就业问题将面临很大考验。北京由于工业发展相对较弱,目前就业已存在较大困难,如将北京八大城区工业全部搬出,将面临50万人(约占总就业人口的7%)的失业问题[8],这些人员及其家属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

另外,北京市内直接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工业如果搬迁,将对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如煤气生产供应业和热力生产供应业等。这些行业要求接近市区。进行远距离生产和输送是不可行的。

三、        搬迁使得郊区及乡村环境有恶化趋势

如果从保护大多数人的角度来看,将工业从市区搬到郊区或乡村,似乎是正确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样做只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我们为什么将工业搬出市区?就是因为它污染环境。那为什么又迁入郊区或乡村,难道到那就不污染环境了?我想这种结论是不成立的。归根结底,我们将工业搬至郊区是因为郊区或乡村很少有人注意,监管较松罢了。这种搬迁方式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由于郊区或乡村废气、废水、废渣处理能力差,加之监管不严,企业搬迁后,为节约生产成本,变本加厉将工业“三废”予以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由于工业废水的污染,现在农村许多土地已经严重酸碱化。一些土地变得寸草不生,有些土地长出的作物金属物质含量严重超标。郊区和乡村的水资源也受到严重污染。原来农民可依赖的水产养殖业,也常常因为工业污染而遭受巨大损失。

就北京来讲,目前河流污染严重。据统计,2003年监测有水河流69条段、1838公里,不符合相应功能水质标准要求的有52条河段,其长度占实测河流长度的57.8%;二类、三类、四类、五类水体中,超标河段长度分别占到相应功能河段长度的19.6%54.7%89.0%100%

并且,由于工业的郊区化,北京水库的水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3年监测水库17座,其中7座水库水质不达标,不达标库容占实测总库容的32.8%,其中官厅水库水质为四类,不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

另外,这种工业搬迁造成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污染处理难。因为工业污染在城区相对集中,加之处理设施较为完善,污染处理成本较低,而处理设施利用率也较高。将工业搬至郊区或乡村以后,单独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一次性投资高,且利用效率低,运行成本高。所以一般企业在搬迁后很少为治理工业污染再进行投入。结果导致迁入地环境明显恶化。

总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以工业污染占主导的环境污染结构已转变为以生活污染为主导。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工业搬迁在治理城区污染中的作用,并从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全面、客观、深入的研究搬迁对城区、郊区、乡村的环境及工业、财政收入、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这是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

四、        治理城区工业污染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诚然,北京城区仍存在一定的工业污染(以上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无容置疑的事实。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仅通过搬迁来解决,已经行不通了。并且,从发展的角度看,今天的郊区就是明天的城市,我们今天将工业迁至郊区,那明天又将迁往何处?所以说目前解决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在于治理,而不在搬迁。

结合北京目前的实际,解决北京工业污染时,我们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排放标准和处罚收费问题。北京目前尤需重新制定排放和罚款标准,如规定粒状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允许浓度,超过这个标准就要罚款。这就需要一个合适的比率。如果罚款高于改善装置的费用,这种管理方法就行之有效。这种方法已成为英国减低工业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制定罚款时甚至可结合使用“排出物附加税”的方法。[9]这个办法具有加速企业研究和采用无污染技术的优点。如果说大气和河流在以往是 “无偿资源”,换言之,是一个任人使用的能容纳工业废气和废水的大海,那么现在使用大气和河流也得支付费用了。当工程师在设计新工厂和发电厂必须考虑这项费用时,就会开始去追求防治污染的技术研究。如果能在生产过程中不把污物排向天空和河流,人们将发现某些废物实际上是可以再利用和再出售的,新的工艺可能比原来的老办法更能赚钱。

2、注意统一规划的问题。

以污水处理为例,目前其中城近郊区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0万吨,而实际日污水处理仅达121万吨,仅利用了其整个处理能力75.6%。由于北京的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无法满足污水集中处理的需要,仅一场中雨,因排水管道和排水设施的限制即可形成多处大面积的积水区,因此污水自然排放成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然”现象,对河道水质造成直接污染。将企业污水处理与市政污水处理统一规划,鼓励企业建造污水处理厂,并允许他们利用剩余污水处理能力处理企业外部污水,且允许收取一定费用。从而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利用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处理污染的压力。

3、政府对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力度问题

1998-20036年间北京各项环境保护投资共计670亿左右,远远达不到处理现有污染的要求。以污水处理为例,城近郊区污水处理能力仅达到56%,与要求有很大差距。为此必须加大北京治理污染的能力。政府增加环保投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发一些先进的环保技术,如水资源循环利用、煤炭除硫等公共技术。进而减少各个企业单独开发成本,促使整体福利水平增加。

4、科学的环保观念问题

现在,人们仍习惯于把空气和河流作为“无偿资源”,而不习惯于为保持空气和河流清洁付出代价,甚至拒绝支付防治大气和河流污染需要的费用。我们必须要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我们要使人们认识到,对一个健康的环境,即清洁的空气,清洁的水,未受污染的土壤和干净的城市和乡村,是与良好的秩序和完善的教育同样重要的公共社会财富。没有这些,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下去。我们必须懂得,保持健康的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尽管过去自然界曾经作为无偿的资源,但是今天却应纳入人类文明所必需的预算之中。我们必须为保护我们的环境采取根本性的措施,而不仅仅是将工业污染由城市引向农村。



[1] 总量按北京市环保局公布数据递推得到;一氧化碳及二氧化氮数据依据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的NOxCO在污染物总量中的分担率已分别达到41%和83%)及以上数据递推得到

[2]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及烟尘

[3]总悬浮颗粒物主要由泥土、车辆废气、工业粉尘(烟尘)、建筑工程

[4] 东京80年代研究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污染由原来的工业污染为主转为以生活污染为主

[5] 未计入占北京总用水量45%的农业用水

[6] 1998-20036年间北京各项环境保护投资共计670亿左右

[7] 北京近十年来数据表明,北京工业与第三产业增长关联度达98.95

[8] 这里没包括因影响第三产业衰退而导致失业的人数

[9] “排出物附加税”就是税额与他们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成比例,排出量越多,付款数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