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对策
作者:丛明    发布:2004-10-17    阅读:2394次   
 下一步宏观调控要贯彻“稳定政策,冷静观察;巩固成果,防止反复;区别对待,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加强法治;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指导方针,切实把调控措施的着力点放到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真正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并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果下半年各项措施到位,预计全年经济增长达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密切观察经济走势。这一轮经济形势出现某种过热倾向,根源在于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又不是短期能完成的。所以在短期内,经济走势仍比较复杂,关键是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重点和方向。

  注意提防三大问题

  一是防止投资出现快速反弹。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2%,比6月投资增幅骤然高出8.5个百分点。7月投资反弹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如中央加强了铁路、交通等方面的建设,使中央项目投资增长加快。但7月投资出现的一些动向值得关注。截至6月底,全国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基本结束,一些地方看到风头一过,重又盲目上项目或加快投资进度。1-7月钢铁、水泥投资分别增长49.6%和61.0%,其中水泥投资增幅比1-6月又高出4.5个百分点,最近钢材价格再度上涨,如果处理不慎,热点行业投资随时会反弹。

  二是防止房地产酿成泡沫。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和商品销售都比较旺盛,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房地产快速发展是带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热点行业过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1-7月,全国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12.9%,继续攀高,这与国家控制土地供应有一定关联。但商品房价格持续走高,值得关注。国外房产总价一般为家庭收入的6倍,我国某些城市已达到家庭收入的20倍,一般老百性根本消费不起。所以商品房销售,有相当一部分带有投资性。有关资料显示,上海每平方米万元级以上的住房50%为外省市和境外人士的投资性购房,即使在本地置业者中,投资性购房也占有一定比例。一般而言,投资性购房是“为卖而买”的不确定性需求,兼具吹涨经济泡沫的价格炒高功能与破灭泡沫经济的价格打压效应。一旦逐利预期遭遇挫折,风险侵蚀投资资本金,便会带动抛售性恐慌,威胁市场和金融安全。

  三是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从我国国情来看,通货膨胀率一般控制在3%以内,即出现轻度通货膨胀,是可承受的,对经济运行也有一定的好处。目前通货膨胀率已突破3%,1-7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8%,其中7月上涨5.3%。尽管7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增长是下降的,说明物价涨幅在趋缓,但同比价格已突破5%的心理防线,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在7月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4.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1.8%。同时,1-7月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1%,7月上涨11.9%;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7月上涨6.4%。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正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并对企业效益形成挤压。此外,煤电油运水和公共事业等价格仍呈上调压力,各地不少调价项目蓄势待发,国际油价攀升,粮食问题仍不稳定,这些都对未来通货膨胀构成较大压力。

  保证粮食与能源的生产和供应

  一保农业和粮食生产。去年下半年以来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从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开始,到今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包括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使今年农业生产出现好势头。夏粮总产量超过2000亿斤,增产4%以上,是1999年以来的首次增加。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将超过15亿亩,如果不出现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9100亿斤左右。由于粮食丰收,粮食价格从二季度开始趋稳。但要看到,即使今年粮食丰收,粮食产需缺口仍在700亿斤左右。粮食库存不断下降,品种、区域矛盾突出,今后几年粮食供求平衡压力依然很大,目前各项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措施丝毫不能放松。二保煤电油运的重点供应。今年入夏以来,我国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三季度全国电力缺口超过3000万千瓦,目前煤电矛盾尤为突出,除了受价格机制制约外,主要是受运输制约。铁路货运已成为当前国民经济瓶颈约束中的“瓶颈”,铁路请车满足率只有35%。今年1-7月,已分别进口原油、成品油7063万吨和2266万吨,分别增长39.5%和44.5%,进口价格分别上涨61.0%和56.0%。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煤电油运的协调和保证重点供应。认真组织实施电价调整方案,实行差别电价和峰谷电价,限制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逐步放开合同内电煤价格,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切实抓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电力迎峰度夏。加强铁路运输调度,确保电煤、农资等重点物资的运输需要。公路运输要处理好治理超载超限与满足运输需求的关系。密切跟踪国际油价变化情况,适时多进口一些石油。

  宏观调控“下一步”

  1.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积极调整信贷结构,短期贷款要适当放松,加大对煤电油运、农业、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和助学等方面的贷款支持,控制住中长期贷款。密切关注负利率走势。7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现在1年期存款利率为1.98%,扣掉利息税,存款净利率为1.6%,使负利率达3.7%,如果负利率继续上升,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适当发挥货币政策价格型手段的调控作用。

  2.逐步缩小财政扩张力度。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政策面临转型,应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或“稳健”的财政政策。由于国债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带动力比较强,适当放慢国债投资进度,对于控制整个投资的过快增长,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投向公共设施建设的领域,也可以向民间及社会资本开放,今后可逐步减少国债投入,最终取消建设国债,转入公共财政正常的基本建设支出中。适当缩小财政建设性支出力度,注重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如通过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等项措施,促进企业正常投资发展。

  3.加大刺激消费政策的力度。一是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状况呈“哑铃”型,政府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就是要变“哑铃”型为“橄榄”型。在初次分配环节,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已成当务之急,要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和保障;在再分配环节,加强对个人收入的税收调节,调高个人工薪收入的起征点,条件具备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二是改善消费环境。特别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企业生产和销售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商品。完善和发展住房、汽车、电信、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新兴消费热点。清除限制消费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落实公职人员带薪休假制度。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特别是食品和药品,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4.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抑制投资过热和反通货膨胀的调控措施,可能对就业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开发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医疗保健和社区、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积极拓展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信息服务等就业领域,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环节解决就业问题。要加强就业培训和人才培养。经济高增长是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现在失业率比较高不是绝对的,而是结构性问题,所以要加强就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政府要拨专款,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结构矛盾突出问题,确保完成今年的就业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