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论当前形势下过渡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下)
作者:黄福宁    发布:2004-10-29    阅读:2318次   

       (四)、加大对社会中介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

社会中介组织广义上是指起媒介作用的组织。主要包括四类:监督类、商务类、公益类及智能类。无论是哪一类中介组织都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党和政府对社会中介组织建设也表现出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的机构改革部分中就曾指出要“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过渡区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过渡区域的金融部门对于社会中介组织建设理所当然的应担负起扶植的责任,并积极与其合作共同发展。下面就四类中介组织与金融部门的关系差别,分别分析金融部门支持中介组织的设立及发展的必要性和方式。

1)监督类。主要包括律师、会计、审计等事务所类中介组织。由于此类中介组织对经济能起到监督作用,所以金融机构须与其积极合作,共同为市场的规范发展尽力。

2)商务类。主要有投资咨询公司、项目代理公司等。此类中介组织提供的都是有偿服务,带有明显的商业性质,所以金融部门可以通过采取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其经营,同时在经营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3)公益类。此类中介组织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公益性,金融部门理应给予资金、人才、信息等的支持,特别对如劳动就业指导中心及人才交流中心等的建设和运行要加大各方面的资金支持,以便使得各类人力资源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4)智能类。主要包括策划中心、软件测试中心、现代企业设计事务所和企业形象研究顾问公司等,它们是新兴的信息产业,有着“高、新、尖”的特点,与金融部门在将来发展中所需的具有信息处理及知识的综合运用等才能的人才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金融部门应给予最大限度的合作与支持。

(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为了配合以上四点特别是二、三、四部分的措施能得到有效的实施,过渡区域的金融部门很有必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资金支持,同时过渡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也需要有金融部门的支持,以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能有大的提高,降低基础设施对吸引投资的阻碍力。

5             1998年底各区域交通运输情况比较               单位:公里

      

国家铁路里  

正线延展里  

 

 

等级路

高速

一级

二级

57584

78494

1278474

1069243

8733

15277

125245

16968

25953

395916

354981

4558

7721

51039

西

13020

15619

352914

264860

1014

862

20660

中部

地区

过渡区域

10643

16502

246363

186774

1565

938

20579

其他省份

16003

20420

190568

179842

786

990

1604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

基础建设在信息时代应包括运输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及环境建设。过渡区域经济若要得到大的发展,必须建设两个网:一个是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以便于有形生产要素的流转;另一个是信息网建设,以便于有利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能及时获取和发布。三类主要金融机构在支持基建方面根据各自的特点可采取以下三种适合自己的方式:

第一,银行类机构适宜采用直接投资方式。商业银行根据自己信贷经营的特点,同时利用目前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加大对过渡区域基建项目的申报审核和评估力度,从而增加对基建的信贷投入;政策性银行根据其资金来源的财政性及使用的有偿性,也可对基建适当增加投入;合作性金融机构资金运用需以安全性为首要前提,对基建的投入必定可以使其安全性得到最大保障,同时实现自己的互助性经营目标。

第二,证券投资机构可采取支持它们上市从而使基建有更多的资金来源的方式。由于过渡区域五省地理位置上与深沪两交易所较近,五省的证券经营商可以与两交易所联合共同促进二板市场的发育成熟,从而让基建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都能得到社会上最广泛资金的支持。

第三,保险部门可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基础建设进行直接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一方面可以使保险业的大量资金找到更好的出路,实现资金的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促成对基建项目投资总量的增长。

过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作为过渡区域经济的核心部门的金融业,只要运用的支持方式正确,使过渡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过渡区域的经济腾飞就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彭建刚.银行管理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2]殷醒民.制造业结构的转型与经济发展——中国1978-1998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调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吴季松.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吴凤太主编.社会中介组织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5]谢冰.中国过渡区域经济运行的资本吸纳机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5).

[6]徐伟平.过渡区域及其经济发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3).

[7]蔡鲁伦.加入“世贸”,迎接挑战[J].中国金融,2000(2).

[8]张敦富.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决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厉以宁.国民经济管理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10]李金华.中国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SSDA[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注:本文由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彭建刚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令华教授指导完成于2000年,时间较长所以文中可能有些表述或者观点有悖于现实情况,重新发出此文仅供各位参考,尽管其中有用的东西不多,并借此向两位恩师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