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洪“论特殊的货币政策”中的经济学错误
作者:黄焕金 发布:2004-10-29 阅读:2522次
盛洪先生有一篇文章《论特殊的货币政策》(以含糊不清的意义主张“印钞票”,来解决通货紧缩问题。――之所以说这种“印钞票”主张是含糊不清的,是因为文中没有说明印钞票后的发行方式如何,但从文中看,盛洪先生是不满意于“贷款”这种钞票发出方式的。盛洪先生认为,今天之所以出现通货紧缩,大多是因为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许多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当低,而今天它们大多定得很高,从而吸收去太多的货币,致使广大消费者没有更多的货币购买其它商品。这是造成今天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他这样说:“在计划经济中,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被定得低于市场(影子)价格,许多物品或服务,如住房和教育,甚至被几乎无偿地配给。一旦放开价格,大多数消费品的较低的计划价格会变为较高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计划价格之间的差额乘以这些消费品的总量,就是货币化过程对货币的超常规的、额外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就会导致非常规的通货紧缩。”
在这里存在一种关键的问题:今天的商品到底如何定价?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是按其成本耗费加利润来定的。如果成本投入大,那么商品价格就会上涨,相反,成本投入小,通过市场竞争(如果市场缺乏竞争,那么这种市场就是“失灵的市场”,就不是真正的市场。因此当我们说“市场”时,就已经包含着市场的竞争性),商品的价格肯定下跌。而成本投入是通过什么具体方式进行的呢?显然,是通过资金聚集与投入的方式进行。这样,在商品还未得到生产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先存在资金了,即已经存在代表着这些商品的相应的货币了。试想,如果你不能事先得到一笔货币资金来投入,你又有何产出?不可能!既然还未产出,又有何过剩?所以,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商品过剩,实际上已经有相应的货币在代表着它们,否则它们无法生产出来,也无法过剩在某个角落里(如果这些过剩商品没有货币在代表着它们,那么就不存在因这种过剩所造成的贷款呆帐问题,也就不存在因这种过剩所形成的企业破产问题了)。
比如,一套商品房的价格是50万,那么这50万的价格如何得来?你必定首先算资金投入多少(这些资金投入已经包括了所有的费用),再算利润多少。这样,你必定要先有资金投入(不管是以什么人的什么名义投入资金,是甲方先投入,还是乙方先投入,都一样),才会有这套商品房被生产出来。如果资金投入只有10万,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也只有10%(这样其价格应该只有11万),但你却将这套房的价格定到50万元,并因此要求消费者多拿39万元来购买你这套房;如果消费者没有足够的钱,你就建议消费者去要求政府加印钞票,并且白送给消费者来购买这套房。这算什么经济行为?!如果你有权将自己的商品价格定得比成本价格高很多,那么你必定是市场的垄断者――特别是那些凭行政权力而滋生的垄断者,能够对市场价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相反,如果是充分竞争的市场,那是没有这样高得离谱的价格的。既然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下没有这样的价格,那么,我们就根本不需要加印钞票来解决商品因价格过高而过剩的问题。
所以,商品过剩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其价格过高的问题,而价格过高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利润高得离谱,另外一个是成本过高。盛洪先生这篇文章的一个意义,就是指出生产过剩与通货紧缩,是由价格过高引起。从这一点来说,盛洪的文章还是有很大意义的,虽然他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从经济学上说是错误的(但也常常被无计可施的行政当局当作一个重要的办法经常采用)。
盛洪先生在文中认为商品过剩是因为商品价格高,从而使购买它们的货币短缺,所以要“印钞票”来解决问题。显然,他并不理解上面所说的道理,即:在一个商品得以生产出来以前,必定已事先存在着代表这个商品的货币,否则,这个商品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实际上,如果要通过印钞票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必定增大已经存在着的货币总量,从而引发通货膨胀。所以今天我们见到,财政与货币政策渐渐引起价格上涨,因为,针对生产过剩而增大货币投放量,实际上已经是超量投放了货币。而投放货币超量,就等于从背后窃取每个有货币财富的民众的资财,是一种盗窃行为。
实际上,增发货币的合理之处只在于针对正常利润,因为这笔利润还没有货币代表它们,而在这笔正常利润之外的所有成本因素,都已经事先有货币在代表着它们。这就“币供给的增长率要等于一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的合理解释。
为什么在已经发行了足额货币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生产过剩问题?十分显然,那是由于人们的货币贮藏行为,致使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从而引起商品过剩。因此,解决商品过剩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应该是想方设法调动起这些正在贮藏着的货币投入流通,而不是增发货币。当然,如果无法调动这些贮藏着的货币,那么也只好增发货币,以代替贮藏着的那部分货币的功能了。但这样的办法使用多了,物价必定不断上涨。这也就是经济历史上,虽然生产率在不断提高,但物价却也不断上涨的缘故。因为,政府往往用增发货币来补偿贮藏着的货币的功能以不断刺激经济的运行,但又不知道这些沉睡着的货币何时苏醒。如果在增发货币的同时正逢贮藏着的货币苏醒,那么,必定出现商品的“双重货币”问题,即两个货币代表一个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