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超级大公司安然会计假帐事件暴光以来,不断出现许多新的企业会计假帐及违规经营行为问题。诸如世通、泰科、全球通讯等等大企业也出现类似于安然的会计假帐问题。北美公众及世界范围内的投资界都被这些事件震惊了。
面对企业会计假帐及违规经营行为,一个突出反应是“加强监管”。金融领域内要求“加强监管”的呼声尤其高涨。政府部门的确也顺应了这一思路。2002年夏天以来,美国会通过了“萨班尼斯-奥克斯利法”(Sarbanese-Oxley Act)。该法厚达一百页,有上千条款,内容涉及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审计独立性、公司领导层职责、假帐行为惩罚等等诸多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围绕会计审计真实性和合规违轨经营问题做到了面面俱到。此外,经过若干交涉请愿,美联邦政府对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追加了预算拨款,赋予了该机构更大的监管权力。原来作为自律性监管机构的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也制订了新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对有关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程序提出了严格和升高的要求。现在,证交会和证交所几乎每天都要出台新规章,每天都要发布对若干新近涉嫌违规企业的调查取证及处罚措施。可以说,在美国那边,“加强监管”在立法、政策调整和监管当局行动等方面已得到显著体现。
但是,事实上,企业行为问题继续存在并不断被新暴光。2003年,包括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十多家华尔街金融机构一次就被共同罚款10亿美元,处罚理由是这些公司管理层此前未能妥善保存与经营业务相关的电子通讯文档并因此妨碍了司法调查取证活动。2004年3月,美证交会(SEC)与纽约州总检察长联合发布对两家涉及共同基金的金融机构 - 美利坚银行和波士顿舰队金融公司 - 处以高达6.75亿美元的罚款,其依据是,这两家金融机构的共同基金投资机构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向投资者隐瞒自己的不合理作为,利用投资者的基金从事为己牟利的投资活动,并把所发生的费用转嫁给投资者,从而抬高了共同基金收费标准并压低了投资者得到的回报。2004年4月,一家被称为Janus Capital Group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被纽约州和科罗拉多州总检查长联合要求支付2.25亿美元,其中5000万美元作为对投资者的赔偿,5000万美元作为罚款,其余部分用做未来五年内手续费收入的减扣款。美共同基金投资业总共经营着多达7万亿美元的资产,但近一年来已被反复暴露出严重违轨经营问题并被多个监管当局处罚。
近年来的事实仿佛表明,在美国以及在国际投资界出现了某种“违规,监管,再违规,再监管”的演变趋势。企业声誉的重要性 – 自觉诚信和相互信任 – 似乎被许多企业抛弃了。人们日益更加依赖政府监管,只能寄希望于外部监管力量。
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2004年4月16日在一次引起国际金融界注意的讲话中回顾了19世纪初以来美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历史,指出,诚信和相互信任是促成美利坚合众国后来得以超越大不列颠并成为世界之领先经济体的重要原因。而近年来的情况说明,“曾在19世纪有如此之高市场价值的信任似乎变得无关紧要了,其水准在1990年代跌落到远不如早期水平的程度”。
格林斯潘还说,“过去半个世纪中,美利坚公众接受了来自庞大数目联邦机构的种种保护,这类保护以政府金融担保和隐含的诚信证书取代了商业声誉。”也就是说,从过去半个世纪到现在,社会有一种趋向,即以“规则取代操行”。言下之意,操行不再重要,只要制定出良好规则,迫使人们服从规则,这个世界就会朝着完美方向进步。
如上所说,客观事实做说明者似乎正好相反,即日益繁多的规则也没有带来投资界、金融界朝着完美方向的改善。
格林斯潘讲话所透露出的一个担忧是,试图以“规则取代操行”的趋向很可能带来“连带损害”效应,即“伤害那些在自愿交易活动中已如此有效的基本原则”(即讲究诚信和相互信任的原则)。
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和金融发展已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能在过去的市场经济和金融发展中自动发挥作用的诚信和信任原则却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和金融发展中难以发挥同样程度的积极作用,市场经济和金融发展似乎在进行着某种“自我否定”。不少人对此感到莫大困惑。不用说,这是一个值得引起研究者和理论家们广泛和高度注意的问题。
非常值得赞赏的是,格林斯潘本人是一位金融监管者,但他毫不含糊地拒绝了“监管万能”的观点。“监管万能”的观念可能已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但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危害作用,本身可能是上述“自我否定”中的一个因素。无论如何,对金融监管的作用、方式和局限性都应该结合最近国际金融界的动向加以很好的研究。
附录:
声誉的价值
(Capitalizing Reputation)
艾伦·格林斯潘
(2004年4月16日在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主办2004年度金融市场会议上卫星电视讲话)
金融市场上近来一系列违规案件突出地说明了,无论怎么强调声誉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毫无疑问,市场经济需要一整套正式的规则,例如合同法,破产法,股东权利规章等等。但是,规则并不能完全取代操行。在几乎所有的交易活动中 - 不管交易对象是顾客还是同行,我们都依赖于对方的诺言。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就无法高效地展开。金融市场上每天发生着上万亿美元资产的定价与换手,而且大都出现在法律手续确认之前,这一事实恰好显示了信任的极端重要作用。即使严格按照文书办事,规则也只能指导工商界和金融业界经理们每天所做决策中很小一部分。其余部分则由经理们带到桌面上来的各种个人价值规范所决定。
如果我们不相信对方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市场交易便无法完成。相信一位陌生人的口头承诺,是任何一个高级经济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任何一家工商企业或金融企业内部,拥有正直交易的声誉乃为有效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更加重要的是外界如何看待公司。一家公司的声誉具有极为重要的市场价值。原则上,一家公司的声誉可在其资产负债表中价值化为品牌(goodwill)。
声誉和信任是19世纪无据无束美利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资产。那个世纪大部分时间中,自由放任占据统治地位。那时交易活动很少讲究规则,为防止出现纠纷,人们普遍采取“货物出门,概不退换”的做法。诚信交易的声誉因而尤其有价值。即使那些在个人事务方面不太讲德行的人,在市场交易中也不得不遵守较高的伦理标准,否则将面临被商界驱出的风险。
不可否认,工商史中不乏“强盗巨商”费斯克和古尔德之流,这些人游走在法律边缘上,甚至越过了法律界限。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如果不是这样,合众国绝无可能在19世纪末取代大不列颠成为世界的领先经济体。
声誉对合众国早期的银行家们尤其重要。许多银行在19世纪以通货形式大量发行不付息负债,这绝不是出于偶然。他们刻苦努力,造就并维护了这样的声誉 – “我言即我誓”。这些银行机构的成功兴旺基于人们相信它们钞票可兑换贵金属货币的承诺。有人认为,“野猫银行”在1860年代内战前四处蔓延,这个说法言过其实了。行骗者在银行业中有,在所有其他行业中也有。一些银行发行的通货出现了兑换困难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履行了兑换义务。这样的银行通常是短命者,有过一次行骗后基本上就无法存活了。
事实上,大多数银行家,尤其是华尔街银行家,在声誉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那些一直恪守承诺、按平价以贵金属兑现钞票的银行,得以能发行大量钞票,并事实上通过发行零息债务来为其资产负债表融资。J.P.摩根之所以能纵横捭阖于华尔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享有守信的广泛声誉。
过去半个世纪中,美利坚公众接受了来自庞大数目联邦机构的种种保护,这类保护以政府金融担保和隐含的诚信证书取代了商业声誉。结果,曾在19世纪有如此之高市场价值的信任似乎变得无关紧要了,其水准在1990年代跌落到远不如早期水平的程度。
也许可认为,现在我们受到了较好的保护,并且,这些政府保护改善了我们的境况。但是,近年来一系列公司丑闻事件清楚地表明,一个世纪以来不计其数的法律没有消除人类行为中欠光明磊落的一面。
我们有理由指望看到基于商业活动中信任和个人声誉的市场价值的重新出现。公司违规行为爆光后,市场惩罚了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因为公司行为已引起人们对其声誉的可靠性的怀疑。近日对华尔街违背诚信甚至违反法律的起诉,一旦被证实,极可能会开始削弱这个世界最大金融市场赖以繁荣的根基。错方必须迅速受到惩罚。一些惯例和规则已过时,需要更新。但在这样做时,我们应该小心谨慎,不要伤害那些在自愿交易活动中已如此有效的基本原则。改写那些已有实效的规则,伴随着带来连带损害的可能性。
我希望并预料,信任和诚信将重新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回报,如同早先的情况一样。就近几年工商金融业中的违规问题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解药了。
(范小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