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抓住全球经济“大洗牌”的机遇
作者:胡鞍钢    发布:2004-12-13    阅读:2650次   

   ●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中国只有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才能在经济发展上再上一个台阶

   ●实践证明,一年多来中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这次宏观调控最大的经验就是第一次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宏观调控。现在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进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结构的调整和体制的改革

   ●在高速经济增长中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所以中国不在于高不高增长,而在于是不是稳定的增长,只有稳定的增长才可能是持续的增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更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合作

    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03年的最大不同,是着眼于讨论国际形势。十年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第一不受国际影响,或者说影响很小。第二也不影响国际。但今天的情形就大为不同了,我们已经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2001年的对外贸易总额5000亿美元,今年达到1万亿美元,甚至有可能达到1.1万亿美元。我们已经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影响会越来越大。这就反映了挑战出现后,中央开始作出大的制度安排来分析和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2002年和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核心点是捕捉和寻找中国在未来发展中的战略机遇,也就是来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全球产业变迁和转移的过程中,我们能找到哪些机会,既包括投资的机会也包括贸易的机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已经意识到,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它的宏观经济政策就需要缜密考虑全球经济这个大背景。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我的看法是,我国目前存在多种有利于经济增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有效利用国内资源的有利条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世界贸易第三大国,2003年中国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左右,中国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国。全球经济和贸易在2004年出现了高增长,2005年有可能继续保持少见的双高趋势,因此机遇是大于挑战的。不仅我们在高增长,我们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在高增长,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地区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只有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才能在经济发展上再上一个台阶,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这个机遇主要是全球在“大洗牌”,全球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动、产业的重新分工、重组和转移。加入WTO以后,中国充分利用了这个“大洗牌”。我们要在“大洗牌”中成为赢家,为我国吸引国际产业(包括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转移、强化产业分工、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全球产业链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学习能力在提高、竞争能力在提高,最关键的是自信力在提高,我国能够在国际竞争中保持较大增长潜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是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同时,国际环境变化也使我们面临着难以预测的外部冲击,这些冲击可能包括美元贬值,世界贸易体系处于崩溃边缘、局部战争等。总之,从国际上看,2005年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发展机会多于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次宏观调控做了总结。实践证明,一年多来中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这次宏观调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具有预见性的主动调控,是把握全局、有抑有扬的调控,是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的调控,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调控。此次宏观调控最大的经验就是第一次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宏观调控。我们经历了五次宏观调控,但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这是第一次。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保什么,压什么,用五个统筹来解释就比较清楚了。不是单纯的总量控制,而是总量控制与结构性控制的结合。此次宏观调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阶段性成效,比较快地稳定了中国的宏观经济,只是局部行业出现了“大起”,因此不是全面的软着陆,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现在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进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结构的调整和体制的改革。

    中央提出了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三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是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五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其实是去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延续,并做了灵活性的调整。十年前主要是从政策层面来考虑问题,现在中央重视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问题,制度是节约成本的。加入WTO以来,中国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并且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可以概括几个主要的结论。首先来看,在高速经济增长中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所以中国不在于高不高增长,而在于是不是稳定的增长,只有稳定的增长才可能是持续的增长。另外,宏观经济稳定是公共产品,十年前我们称之为中国的公共产品,十年后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的公共产品,进而成为全球的公共产品。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有赖于宏观经济稳定。这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验。二,谁来提供公共产品。很显然就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应当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调节器,这是它的首要职能。治国之策是靠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如何在协调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早调节早主动。第三,宏观经济调控在各个国家都是要搞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轨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如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还需要不断学习与探索。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教科书,宏观调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艺术,要从实际出发,适时、适度、灵活地进行。最后一个结论,和十年前相比,宏观经济调控已经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更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