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三农问题
2004年三农的“十个一”
作者:齐栋梁    发布:2005-01-05    阅读:2178次   
        走过2004,迎来2005,农民问题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农民作为一个群体是具有最广大组成人员,又具有最分散性的一个.从古代到现代,农民一直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下以一种偶尔有"晴天"的方式传承着.
  新中国的诞生是依靠农民建立起来的,中国的发展是靠农民的奉贤而前进的,遇到坎坷又是农民的推动走出低洼,碰到转折又是农民默默奉贤。最伟大的莫过于农民,最无私的莫过于农民,最有奉贤精神的莫过于农民,最有中国人特色的也莫过于农民,但是最贫困最落后的也莫过于农民。
  “三农”问题再次引起我们的注意,原因也并非简简单单的“上书总理”的起因,当国家发展受制约于农民问题的时候,它才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对于他的热忱也并非来源于“真情同情”,纵使很多人满含热泪的叫嚷。
  当问题成为问题的时候,真正的问题就来临了。
  对于目前的状况,有人归结于历史原因,有人归结于农民自身原因,也有人说道是政策原因。并纷纷的给予论证、解释。不管是真心关心,还是适应趋势,只要事实对问题有好处,动机如何无关紧要。解决现状很少人相信,但是毕竟有人再解决,这或许是人们的希望所在。
  中国有着太多的特殊性,农民问题便是之一。有人说中国等于农民,农民等于中国。从外部看问题往往抓得住主要部分,但是站在里面看待问题难免发生误差。
  讨论研究问题,太多的感情色彩会带来更多的弊端以至影响问题的解决。理性和德行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不是谁那么伟大,也不是谁那么不伟大,只有当一方有足够能力制约另外一方的时候,道德的作用才更为突出。
  中国人善良,尤其对于外人。这句话显得很矛盾和黑色,但是确实如此,霸王的人性缺陷就是看到士兵的病了会哭,但是士兵立功却吝啬赏赐。盲点是普遍的存在着的。对于农民问题,不可否认很多人都有“霸王”情节。
  “采菊东篱”“不闻窗外”的人也大有人在,或者是没有闻窗外的精力或资本,或者明白窗外的“世界很无奈”,所以干脆采取更为实在的“实业救国”的方式,而这种道路,目前来说也更为实在,因为对比于“窗外”的研究来说,更为实在。
  中国山川秀丽,锦绣天下,儒雅四方,面对外部从来以风度示之,而少了一些“世俗”的偏见。但是现在“世俗”的思想却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表现,自卑、自私、贪婪从来没有现在表现的那么“完美”,“天下无贼”被“众多贼”给包围着。“你的是你”、“上帝的是上帝”的思想将“千里寻友”、“及人之老”仍向了海啸里面。这或许就是进步,纵使很多弯曲。“世俗”没有不对,相反更有利于发展,中国人或许是市场经济思想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最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地方,尤其是市场思想的飞速潜入,使得每个人的“理性”都以帕氏最优的形式显示出来。没有对自己的好,是不可能对他人好的。显然古代的风雅更值得我们怀念。但是很矛盾的是为什么如此的完美的进步,却使得为数众多的农民受于一种最为难处的情景呢?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在更为宽泛的情形下,表现为团体和团体之间的交往,团体间的发展在更高的阶段就会诞生一个制约团体发展的国家。而国家的发展由于具有反向思推力,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背离了原来的原则。而这些道道也是在抛弃了古人“成风飞去”,“邀月共舞”的幻想后,才开始意识到的。但是等有人解决的时候又陷入了一个处处诱惑自己的缺乏机制制约的环境,单个人很难突围,除非革命,但是成本又大。问题于是变的更为复杂。
  无论是商鞅公还是今天,我们都在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努力而奋斗,即使没有被承认,被歪曲,被制约,但是这股热情每每的被许多人来演绎着。2004年可以说目前是解决农民问题迄今为止最为适合的时机。从思想和能力角度而言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谈到2004年不得不说几个人几件事情。
  一份文件。一号文件与其说是文件不如说是号角,是个给广大黑暗中摸索的人们的信号。它带给人们的已经超出了文件本身的内容,而是把一个广为知晓又广为忽略的问题给抬到了阳光底下。
  一本书。一个中国农民调查的书,以文学的手法,带有感情色彩的方式论述着一个个“不可能”“不现实”的现实问题。他从情感的角度在人们的心灵里面给了道窗口。
一个人。或许有人不太愿意把她放到一个这样的高度。但是不可否认她的影响力,或许是时代赋予的。熊德明。以一个被作为代表的人物,推向了舞台。而更为精彩的不是被推上舞台那种机遇,而是上了舞台后的积极的展现自我而非被动舞蹈,这是以往所没有过的,也是令人欢欣的。
  一份杂志。一份杂志的夭折,中国改革农村版。或许它的低调,没有多少人能注意到,因为人们的眼光都在MBO、跨国收购,甚至是人家的私生子的认定。从这个角度来说,给这个刚刚步入起色阶段的事业又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一个数字。11.4%。邱晓华说扣除物价因素,今年1至9月我国农民收入增加11.4%,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7年来增幅首次超过城市居民收入。这足以令很多担忧农民的人松口气了。
  一次会议。对于问题的提出是基础,对于问题的继续解决是关键。更使人们感兴趣的或许是今后的农业趋势如何。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或许比提出的总结和部署的工作更为重要。
  一种希望。从来没有今年对于农民来说感到喜悦和充满希望的,农业税的减免和政策的转移,粮食产量大幅度的提高,证明了能感到政策的来临。而这正是事业进行的保障。
  一个国外观点。《远东经济评论》中国农民撼动世界市场,在中国从事农业可以赚钱了。但愿能达到全局而非局部的问题。
  一种担忧。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靠政策,而是靠机制,只有一种自我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机制,这个问题才能解决,而目前基本上看不到自我调节的迹象,使得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一份惊喜。这份惊喜来自于青年。在网络论坛上我们看到青少年对于农业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持续性的兴趣。从对农业的逃避,远离,到对农业的近亲和和奉贤,或许这才是最为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