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前半期在讨论金融体制改革、确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构建新的经济和金融体制方针时,国内学术界和政策决策界就形成了要迅速稳妥地推进对外金融开放、逐步实现人民币充分可兑换的目标。199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放经常帐户下人民币对外交换,向世界显示了朝着这一既定政策目标迈出重要一步。1997年夏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许多人不无理由地表示出对资本帐户开放政策的怀疑和担忧,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中国的资本帐户开放政策坚持了渐进稳妥原则,既没有停步不前,也没有冒然行事。
最近几年,中国在资本帐户开放上推出了多种措施,可以说在资本的流出和流进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实质性动作。在居民层次上,不仅保留了过去已有的境外居民相对自由的资金流入,而且扩大了国内居民兑换外汇的范围;在企业层次上,显著增多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换汇便利;尤其重要的是,外资金融机构对内证券投资的渠道开始形成,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外金融投资的政策限制也开始松动。目前资本帐户对外开放上的政策限制主要表现对短期套利资金和投机资金流动的限制,即不允许国内外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出于赚取实时或预期市场利差为目的大规模资金跨境流动。从长远观点看,一定程度的、以赚取市场利差为目的的资金流动也会被允许。
为什么长远的发展方向会是允许各种形式的资本自由流动?从根本上说,开放资本帐户、实现人民币充分可兑换可以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多种好处。一是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因为来去自由的资金流动便利实际上会带来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二是通过节省交易成本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三是方便国内居民和企业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风险规避和资产增值,分享世界经济增长效应。四是让人民币的国际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不因货币兑换限制而缩小。
但是,另一方面,开放资本帐户也伴随有风险,有时甚至是巨大的风险。从国际经验看,完全开放资本帐户后,资本流动本身以及汇率都可能出现严重波动,甚至出现国内金融体系的动荡。尽管不能将这些事情完全归因于资本帐户开放本身,但它们也说明,要让一国经济充分享受开放资本帐户的好处并避免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当有理性有节度地把握好资本帐户开放的步骤并在改善相关条件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当代经济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说明了,在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下,一国开放资本帐户通常需要伴随着汇率体制的灵活性。不难理解,随着资本帐户开放,进出国境的资本流动会增多。显而易见,增多的资本流动会给汇率水平带来影响。如果要在增多的资本流动背景下继续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不仅难度会大大升高,而且容易使本国宏观经济政策过多地受制于国际市场行情。因此,随着资本帐户开放,增加汇率体制的灵活性就成为理想的伴随物。
增加汇率体制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放开所有汇率目标,放任本国货币的汇价在市场上随意浮动。事实上,有节度的资本市场开放与有弹性的汇率目标制度是可以相结合的两件事情,关键在于如何有意识地在政策实践上将两者以恰当方式联系起来。
开放资本市场与松动汇率目标同时还需要国内金融市场的相应发展和国内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的实质性提高。如果国内企业已经长期习惯于固定汇率的环境,那么,一旦汇率出现波动,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就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而要让国内企业适应于一定的汇率变动环境,国内金融市场应当向企业提供相应的防范汇率波动风险的金融工具。同时,对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它们自身也应当提高抵御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尤其对大型金融机构来说,它们必须有强健的风险控制机制,在一个竞争性的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拥有公众信心,不会因汇率波动或资本流动而使自己的经营业务受到干扰,甚至让自己的市场地位受到削弱。
从这些相关事情来看,中国资本帐户的完全开放尚需时日。可以预料的是,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机构活力的增强,资本帐户的开放将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
(原载《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