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宏观经济学体系与涉及范围
作者:樊纲    发布:2005-03-24    阅读:3887次   

 樊纲:非常高兴来到岭南大学与同学一起讨论经济学的问题,因为要讲一天的课,我还是坐着讲。

 今天要讲的这一套理论知识,主要是经济学和
宏观经济学,我不太了解大家其他的课程,EMBA、MBA主要是管理学的一些课程了,我相信也有一些经济学的课程,但是我今天讲的经济理论,多少还是将经济学的体系稍微再讲一讲。讲的目的也是为了大家了解什么叫宏观经济学,经常也会讲到宏观经济
学,地方政府也说,中央政府也说,经济学者、企业都在说,这个词语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范围是什么,结合经济学体系来讲一讲。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关系,老有人说学了经济学能发财能赚钱,很多考大学的学生考经济学,也一年高考之前有报纸找我说能不能对考经济学的学生提点建议,我说不要以为上了经济学就能发财和赚钱,管理学是管理别人怎样赚钱,而经济学是研究别人是怎样赚钱的,在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机制下大家能够发展,交易能够改进效率。经济学家自己讽刺自己的一个笑话是最好的经济学家也可能失业,还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时你和别人最大的差别仅仅是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经济学和管理学,包括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都提供了一些基础知识,这个市场怎么运转,经济怎样运行,
经济发展
的过程,包括动态的过程,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等。经济学的这套原理,实际上是研究人的基本行为,基本概念是人的基本行为和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冲突。

 别人催我一个稿,经济学消息报主编将经济学消息报这些年登的杂文随笔集起来,起了一个名字叫经济学帝国主义,这些年对经济学都有一些不满,说经济学到处侵略到处应用,好象经济学能够解释各种领域的问题,政治学也在用经济学分析,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都是用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在分析,侵略了其他学科的各个领域。我讲其中的一个道理,因为它分析了人的行为,在一定意义来说经济学是行为效果学,我用什么样的方式,有什么样最有效的方式来取得我最想有的效果。还有经济学还在研究人的关系,特别研究人的利益冲突、利益均衡,资源是有限的,商业机会是有限的,市场需求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中尽可能的获得自己最大利益。刚才我跟舒院长也在说,现在资源有限,大家都在冲突,农民和工人,失业和不失业的,等等各种利益都在冲突,而利益冲突是一切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人和人之间不同的行为,你的行为怎样构成别人的约束,而别人的行为,别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行为,怎样构成你的约束,你想多赚钱,别人想多赚钱。

 现在在国际上我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典型的利益冲突,这也是我们做生意、搞企业,利益冲突是最终的制约,技术制约、资源制约,这些都是一些物质条件,最终是你和别的企业、别的国家冲突。中国现在出口增长30%-40%,我们是很高兴了,可是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痛苦,西班牙人烧了我们的鞋,世界各地都在研究怎样对付中国出口的增长,各种反倾销案件,1月1日配额制度取消,全世界都紧张的不得了,现在有人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中国制造”,这是非常严峻的形势,这不仅仅是需求问题,还有另外一种约束,是利益约束,这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研究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构成你今后出口不能增长的原因,WTO等都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都是怎样达到利益均衡的机制。全世界的工会是最反华的,这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解社会学的问题,理解政治,什么是政治,美国的政治不是一天到晚说意识形态,而是研究财政预算怎样分配,那个地区多得一点,妇女多得一点还是儿童多得一点,还是黑人多得一点,或者是少数群体多得一点,那是分钱,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市场之外,市场看不见手之外的利益冲突。当然政治包含了意识形态,包含了观念的冲突,包含了宗教理念等,但是最主要的部分还是利益分配,我一会儿还会讲很大一部分是公共利益,在利益分配时的冲突,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而这构成政治分析的基础。所以现在有宪政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宪政经济学研究人交易的基本规则,整个社会人们利益相互冲突的基本规则。怎样理解经济学,经济学不是数钱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的基本行为和人的利益冲突,所以经济学是很有用途的学科,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理解人、理解各种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理解国际关系。大家多读点经济学的书,也许对你直接发财没有帮助,但是对于理解很多事物有点帮助。

 经济学发展了几百年,正式第一本经济学专著亚当斯密写出来之后,到现在也有几百年的时间了,读经济学到博士还只是刚刚入门,确实知识量非常大。通常我们所看到的教科书大部分是微观和宏观,这是经济学两个基本体系部分。微观经济学跟管理学相结合,研究消费者、劳动者、企业,将政府当做一个个体也可以,反正是不同的经济主体行为,从个体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个人,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关系,发生交易行为。但是在微观经济学里抽象了一个东西,制度前提是人们可以自由交易,也就是市场经济机制是前提,人和人相互利益冲突和均衡,都体现在市场交易中,市场结构、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关系,资源在各个行业、各个产业之间的配置等,这些都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

 特别要讲到产业结构的问题,所谓经济结构问题,现在很多人以为这是宏观问题,其实它是微观问题,因为它属于市场结构问题。过去我们为什么理解它是宏观问题,因为也是国家计委管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多少螺丝钉都管,从宏观管到微观,但是在市场经济体系里,也是属于个体行为,没有人在那里管和操作。在不同的产业之间,都有利用资源的机制,资源在各种产业、各种产品上的配置,它是通过市场价格、市场转让来实现的,因此它不是一个政府行为,或者是宏观问题,而是个体行为。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说,研究个人怎样使用自己的资源最大化,也是资源利用最大效率,还有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的配置,叫配置效率,我们今天讲的是另外一个效率,动态效率,企业节约成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内部减少内耗、改进技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管理等,都是属于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或者技术效率。而市场结构、市场均衡问题,是资源效率,我有一万块钱,买多少吃的多少用的多少穿的,经济学叫做效率,给我提供的幸福最大化,或者痛苦最小化,有人口味不同,有的人愿意多穿点,有人愿意多吃点。企业的道理也是一样,我是多生产点这样的产品,或者是那样的产品,怎样一个产品的组合,使我的利润最大化,这是属于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这些概念现在也经常可以见到在不同的文章里出现,资源在不同领域里有不同的配置,由此产生不同的产业结构,是由个体的行为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价格机制在微观经济学里非常重要,因为价格是揭示各种行为主体偏好、技术、能力基本经济因素的信息机制,同时价格是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利益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生产者、消费者、卖方、买方,不同的买者、不同的卖者,什么叫价格大战,我能比你成本更低一些,我能够价格更低一些,将你挤出去,我能够多卖一点。

 前天国家发改委请我们去讨论了一个现在领导人关注的问题,工业农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一个概念,叫两个趋势,
经济发展
在一定阶段之前是农业补工业,进一步发展就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这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给中央领导起草文件时的提法。我发言时,咱们不是针对领导人,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讲没有这么一回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剪刀差这是可能的,因为计划经济不让价格变动,固定价格粮食价格不能提高,那么就是廉价收购粮食,农民都是很穷的,国家积累搞建设,但是一旦如果价格是浮动的,工农业产业之间的关系,就是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有多少收入走农业多少收入走工业,一个工人干工业或者干农业工资是否相等,取决于社会市场对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需求的结构,大家想吃多少粮食,想用多少衣服,取决于这个问题。因此农业价格高了或者低了,这不是农业补了工业或者是工业补了农业的问题,基本情况是一旦人类社会没有达到温饱之前,人们还吃不饱饭时,那一定是农业的资源配置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可能快于工业品。


 广东是最早开放的,83年我们来广东调研,因为产品价格开放了农产品价格猛涨,第一批万元户是农民,工业品价格涨的还是比较慢。但是一旦进入了温饱,人类需求的增长和收入的增长就不再依靠农产品,因为人对农产品的需求是有限的,收入弹性是比较低的,人吃饱了之后幸福的提高、福利的增长,就不再靠多吃点东西了,而是靠其他工业品的增长和服务的增长。从个人的幸福角度来说,吃饱了不能再吃了,但是我要住多少大的房子、要有多少电器等,那是无止境的,因此农业就变成了一个弱势产业,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就会低于工业产品增长的幅度,这是人类的需求决定的,这里面没有谁补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农民怎样出来,过去那么多人务农,因为农业不再成为新的收入增长源泉,怎样将农民转移出去,到工业和服务业领域中去,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这是我们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谁补谁的问题,补充其实都是政治问题,比如说我要搞粮食安全。经济结构的问题,说起来很大,但是在经济学道理来说,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的问题,因为属于市场结构资源配置。

 这是一个大的领域。

 第二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公共经济学,也就是福利经济学或者公共选择理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经济问题,通常所说的经济产品,买卖东西当中,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叫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比如说这个茶杯我买了就是我消费你不能消费,消费具有排他性,而且因为排他,消费能够为我提供的幸福,或者说效用,这是可计算的,至少我自己知道,我花一块钱买它值还是买两块钱买它值。还有一类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不排他性,你消费了别人也可以消费,比如说路灯,路灯这个灯值多少钱是另外一回事,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但是由于消费不排他,你走过来也享受这个路灯,他走过来也享受这个路灯,但是这个路灯对我提供效用的高低,和对你提供效用高低,可能不同,你是一个年轻人,眼睛看的清楚,不怕抢不怕劫,有没有路灯无所谓,但是对老年人或者妇女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不好计算,真正计算对你效用高你就多付点钱,这里有一个收费问题,要计算为社会提供了多少效用,我们发现计算效用很难,可能大家都不说实话,叫道德悖论,叫搭便车,大家都说没有关系对我没有用你交了钱我搭便车。因此采用的办法,是用公共物品的办法,这是不排他的产品,在供给上采用的是公共物品供给方法,统一收税,由政府拿钱建一个,我也不去计算,计算起来交易成本太高。公共物品说白了就是交易成本计算成本代价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计算起来太难,因为涉及到多个人的消费,定价成本太高,社会上有一大类是属于这种产品。

 再比如说公路,公路是可以定价的,但是也是属于交易成本太高,高速公路可以定价,但是城市交通没有办法收费,我要收费给大家造成堵塞了成本太高,也正是因为成本太高没有办法来定价没有办法来收钱,因此城市内部的道路就变化了公共物品。另外象环保,也是公共物品。

 还有一类是属于可以私人搞,但是公共的办法比较经济,也就变成了公共物品,比如说消防队。一个工厂也可以搞一个消防队,一个家庭也可以搞消防队,但是火灾发生的概率很低,一个城市有一个消防队可能就可以了,既然是公共的东西,那就是公共掏钱了。邮政也有点这个性质,用规模效益的办法,用公共的办法比较便宜,降低交易成本。

 现代社会里有一大批的产品属于公共产品,因此有公共产品的就有政府,市场秩序也是属于公共服务,有人来维护市场秩序,有人维护公共治安,大家就可以来做生意,但是摊到每个人头上交多少钱说不清楚,因此统一收税统一支付。公共治安、社会治安、法制、市场秩序,包括
宏观经济稳定这些软的东西,制度,都是属于公共产品。制度一定不排他,刑不上大夫不是好制度,比如说打官司的企业在做贡献,因为你使法制越来越健全了,大家都能够受益。现在有一系列的公共产品,国防、外交、社会平等,一定程度的社会平等是一个公共产品,太不平等社会动乱了,大家都不舒服,企业也赚不了钱,老百姓也受罪。还有消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且经济发展
到一定的阶段,这种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在消费中占的比重可能会特别大,象在美国这样的发达社会,软性公共物品的东西特别大,除了军队之外,社保、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等。到日本去看,日本的公共设施、环境,过街天桥都是电梯,都是属于政府提供的。而我们这个国家,现在其实还是属于私人物品量比较大,公共物品类还比较差,现在正在建设公共物品,城市化正在实现过程中。典型的情况公共物品提供比较差的,以前公共小区家家装修都很好,但是一出门楼道都没有灯,脏脏的。象在农村比较普遍的,各家的小楼都盖的挺好,但是一出门就是条泥路。我们一方面私人市场大发展,一方面公共物品大增长,这对我们理解中国市场,理解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理解我们的发展阶段和现在发达国家的差别,理解这里面的商机,都有好处。

 市场有分为两类,一类叫私人物品市场,一类叫公共物品市场。这两个市场相通,比如说我要在城里修条路,这是属于公共物品。但是修路的过程中,我要买多少砖等,可能是私人物品,可能是私人工程队来建的,但是提供出来给公共享受。

 腐败是什么概念,腐败是利用公权谋私利,没有公权没有腐败。大家都知道香港为什么腐败少,廉政公署打击起来不太难,因为没有几个人手里有公权有公钱,而中国人人手里都有公权都有公钱,最后是法不责众,大家都腐败。这是公共权利问题,公共选择问题,经济学专门有一套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叫公共选择理论,也叫新现代政治经济学,象什么寻租,怎样影响政府,怎样游说政府。现在我们面临很多问题,是公共政治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包括现在社会政策、收入平等。


 在微观经济学、私人物品、公共物品上,就有了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专门研究市场和政府运行的制度基础,包括宪政。制度是什么呢?制度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也是一种社会契约。其实说白了,就相当于两个企业之间做一件生意签的合同,合同已经越签越细了,一般性的规则都要遵守,那一般性的规则都要遵守的,就拿出来作为社会制度、社会契约定出来,每一个具体的两个企业之间的协议,就用不着写这么多一般的规则了,比如说合同第一句话写上“此项目按照双方遵守已有的法律”就可以了,接下来界定具体的事项,最后写上未尽事宜协商解决。作为制度来说,有一些是国家用强权、暴力强制执行的规则,还有一些规则是文化、道德,企业之间大家讲道德、守信用,那是属于文化类,也叫制度或者是软制度、不成文的制度。这些制度、这些规则和我们的经济利益具有重大的关系,决定着我们的交易成本高低。

 现在中国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制度是一个进程,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之间的差别和演进,研究不同的体制不同的制度,研究变化和改革。制度经济学下有一个特殊的分支,叫转轨经济学,那就是研究制度的转变。制度转变、制度形成、制度创新又有一系列的代价,下岗、国有企业的改革等,前天在常州铁本事件的那个地方,铁本那个厂被停下来正在重组,怎么重组还不知道,但是那里的人怨声载道,地方政府就抱怨说还不是因为民营企业家的口气太大,说要超过宝钢什么的,结果其他的钢铁厂就到中央政府告状什么的,说这是利益冲突造成的,是制度改革里的代价、成本。制度经济学也是一套东西,研究制度改革里的各种因素,研究制度的作用。

 现在经济学的教科书,微观、宏观的,多数都是从西方抄来的,或者是翻译过来的。西方人将市场经济已经当做不言而喻的前提,研究东西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而我们要写东西,首先是要搞清楚经济运行的制度背景,当年是公有制,公有制这样大的制度背景导致了人们什么样的经济行为,跟自由市场的交易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
学后面都有一个制度背景,制度经济学将这个不言而喻的前提打开研究了一通,而且研究这个制度怎样发展变化,法律是怎样演进的,我们的股市怎样演进,西方的股市怎样演进,为什么会出现安然事件,又引起了美国股市制度的进一步改变,这个制度是怎样通过市场的博弈关系逐步演变的,这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而我们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的过程,更需要研究这些问题,制度经济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接着是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其实不小但是很窄,就管一件事,这件事当然很大。什么事呢?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问题,总量的均衡和总量的增长,它解决不了结构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体制改革的问题,也不解决政府改革的问题,宏观经济学就研究经济怎样稳定的增长,实现动态效率,研究总供求的平衡。台湾人将宏观经济
学翻译成总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翻译成个体经济学,这可能比较准确一些。

 增长理论。经济学增长理论研究经济怎样才能增长,资本要资本积累,要劳动就业、人口增长,要技术进步。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还要体制改革,要改革效率。体制改革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但是体制改革本身产生效率,使效率改进经济能够增长,现在解释中国的增长,光靠投入多少资本、技术有没有改进,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很大是在效率提高。体制改革了之后,原来这些东西只生产八百块钱的东西,现在能够生产出一千五百块钱的东西,那不就是增长吗?铁本之所以说要超过宝钢,那是眼看着就要超过的,我用宝钢三分之一的投资,用五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够生产出跟宝钢一样的产品,这不是肯定要超过的吗?体制改革本身就成为了增长的因素。增长现在还有环境的问题,还有可持续增长的问题,那是增长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

 发展经济学。要增长必须有技术有资本,但是发展经济学是特指落后国家的增长。发展这个词在全世界实际上是落后的代名词,落后国家叫发展中国家,一说到国际发展问题,到国外看有国际发展研究中心,那就不是研究发达国家自己增长不增长的问题,而是研究落后国家的增长问题。国际上一说发展的问题,那就是落后国家的问题。什么叫发展经济学,因此范围就是落后国家的增长。落后意味着什么呢?落后国家、落后地区、弱小企业。我们在中国是属于发达地区,但是企业在国际上还是属于弱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多管理、技术、资本、人才都比你强的企业,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要增长、发展,怎么办?这是发展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现在我们人均GDP一千美元,欧洲也有人均GDP一千美元的时候,大概是十八世纪中叶的时候,但是那时候的问题不是发展问题,就叫增长问题,因为当时没有比它更先进的国家压着他,没有比它更大的企业压着它,它就走在前沿。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前面已经有人占领了市场,你要撕开一个缺口挤进去,而且还要比他们增长快。前两天科学院出了一个新的现代化研究报告,我认为这是科学院做的第一个比较说得过去的报告,承认我们国家跟发达国家还有一百年的差距,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百年的差距,要想缩短这个差距,还得比发达国家发展的快。现在企业都在叫怎么竞争,别人的企业比我们技术、资金、人才都强,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追赶,这是需要研究的。

 现在我们所说的问题,经济学用哪一个方法在哪一个领域加以分析和研究,因此确实比较庞杂了。今天讲的主要还是集中在
宏观经济学上,两三年来我们又经历了一个宏观经济过渡,大家现在对软着陆、硬着陆、宏观经济发展比较关心,结合现在的情况,我们来理解理解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也许会讨论点企业如何应对宏观动态的风险,如何有自己的动态发展战略,最后落到这一点上。但是我想了解、理解整个经济运行为什么会这样、那样,这是研究宏观经济
学的主要目的,然后企业怎样在其中应对、面对、驾驭。

 经济是一个整体,刚才讲了经济学的六个分支,从六个角度来看经济学,他们相互之间是关联的,理论的作用,经济学思维的方法,是将这个东西适当的抽象开,我在研究这个东西的时候,将其他的东西假定不变了,但是并不否定跟其他几个方面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