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年会 -> 2003年年会:“入世一年的回顾与思考”
2003年中国经济50人年会会议纪要——入世一年取得的成绩
作者:郭树清    阅读:110827次   

郭树清:(中国人民银行 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 局长)

  入世一年取得的成绩并不能完全说是短期政策起到的效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看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特色,总的趋向不是个性问题决定的,很多事情是由共性决定的。先把情况搞清楚,再说个性上的对策。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过多的强调了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曾经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强调中国和外国是不一样的,但却很少总结中国和外国的相同点。外国人吃饭,我们也吃饭,外国人穿衣服,我们也穿衣服,没有什么不一样。

  关于农村和城市的差别,我们强调了很多,如果不是因为政策和体制的原因,会存在那么大的差别吗?比如说,对农产品征收8.4%的税,农民比城里人交的税还要多,假如这种情况不存在,会有那么大差别吗?再假如,如果义务教育由国家全部包下来,会有这么大差别吗?如果农民进城,子女入学没有那么多限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义务教育,现在实现全面的义务教育我们还做不到。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情况特殊,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因为中国的政策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所以无法解决。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在校学生(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占人口的比例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是下降的。

  还有,农民收入增幅不快,那么农民增加收入的出路在哪里?仅仅依靠工业生产是不行的,我们的工业劳动力有将近两亿的人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可能还用不着这么多人。农村人口只能往城市走,所以我们要发展城镇。

  另外,我们说经济形势很好,GDP增长速度很快,达到8%,出口增长22.3%。这样的增长其实后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利就有弊,我们对利的方面看得多了一些,对弊的方面看得少了一些。比如出口补贴,这么多产品以很低廉的价格卖给美国,附加值很低?国家还要补贴。这个损失是无法计算的,和我们获得的市场份额相比,哪一个益处更大一些?我们现在提高工资待遇,平均达到60—70美元,就是再翻两番,也比马来西亚低,价格优势还有,但是非价格优势还是没有,非价格优势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但是我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