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民族经济学”学科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胡恒松    发布:2005-05-16    阅读:2462次   
    一、 关于学科性质的思考
 
     一门学科必须在定位好自己学科性质的基础上发展,否则会迷失方向而缺乏生命力,最终而消失。民族经济学在其创立之初就已经确定了它的学科性质,“正是由于民族经济的这种二重性,所以我们讲,既可以从民族方面来研究经济问题,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可以从经济方面来研究民族问题,成为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1]。因此这个学科起初的性质定位就注定了此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介于民族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族之间,此学科的服务对象和区域就是与民族有关的经济发展,或者经济利益方面的民族问题研究。
     然而介于民族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否可以拥有子学科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已经证明,社会分工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愈加细化,学科的发展应该服务于生活,引导社会发展,因此学科体系自身也需要发展,学科体系不应该固化,学科细化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自然且必然的发展选择。因此,民族经济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完全可以分化出子学科,只要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就可以不拘一格深化发展子学科。
 
    二、关于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
 
    有学者认为,当今的民族经济学在“不能完成系统的理论架构,不能在宏观上把握现实世界,而在微观上又无所作为”[2]。无论是民族学还是经济学,它们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都已经超过150年历史,特别是经济学已经有超过三个世纪的发展史,而这两大老牌成熟的学科都很难很好的把握宏观现实世界,对于一个发展不足25年的学科来说,要求它马上准确的把握宏观世界,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对一门年轻学科报有很高的期望值是应该的,但是不可苛求;在微观层次上,民族经济学在2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做了一些事情。无论在宏观层次或者在微观方面,民族经济的作用和成果是值得肯定的:“在理论研究方面,民族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曾为中央和地方制定民族地区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例如本学科提出来的东西部“差距”问题,并针对“差距”问题提出的“加速发展战略”方针,被有关政策部门所采纳,并在广西、新疆、内蒙部分地区经济建设实践中得到体现,至90年代中期已初见成效。又如我们提出的“双向大循环”理论、80年代的“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理论、“价值补偿”理论等都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中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民族经济学科已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跨世纪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已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在学术研究方面,20年来,本学科公开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数千篇,出版学术水准很高的理论专著近百部,如《民族经济学导论》、《民族经济学和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民族现代化探索》、《中国西部地区市场经济的培育和运作》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专著曾获国家社科奖、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在学科建设方面,本学科自建立以来培养了自己的学术骨干队伍和学科带头人。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不仅立足于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研究,同时还开展对国外民族经济的研究;不仅研究经济问题,还研究民族问题、理论思维方法问题等。”[3] 在系统的理论架构方面,施正一先生主编并且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的《民族经济学教程》,已经比较系统的架构起了民族经济学理论体系,由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这一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发展,里面的实例有的显得陈旧。
 
   任何学科都应该快速的健康的发展,并且要能够发挥一定的社会作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我们应该严格要求一个学科的发展并且寄予厚望,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面对新兴学科的发展规律。
因此,民族经济学学科的体系应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着手,微观方面重点关注和解决民族地区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阐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地区经济特殊政策的科学依据,并提出加速发展的宏观战略与可行性建议。”宏观层次上应该分为国内和外国,其中国内是重点,中国又必须分为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重点是民族地区“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分析少数民族经济特点,揭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性”;至于外国部分应该重点侧重于对国外民族的发展史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启发我国更好的去西部开发。按照民族的发展理论,民族终是历史的产物,等民族消亡的那一天,民族经济学科依然是有事可做的,那个时候微观层次研究的对象就是整个中华民族了;宏观层次研究的对象就是世界各国经济了。
       至于当今阶段的民族经济学是否应该涉及国外的民族经济研究,或者说,民族经济学体系是否应该包含国外的民族经济研究,在学术界有一些争议;假如包含了国外民族经济的研究,是否会象某些学者说的那样“该学科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极端的膨胀”,笔者认为民族经济学必须涉足国外民族经济的比较研究,民族地区“引进来,走出去”是实践证明了的很好的发展策略,这就迫切的要求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同志给出相关策略,让民族地区在了解国外民族的基础上再“引近来,走出去”,这样才安全和合理,况且民族地区多处边界,随着WTO承诺期限的临近和东盟贸易合作的加强,国家在给予国外民族相关的信息尤为重要和迫切。民族经济学很年轻,基础很薄弱,但是不能因为有研究困难就去限制学科的研究视角,一味限制学科的研究视角是不科学的,也将让我们失去很多借鉴国外民族发展的经验。因此应该做一些中外民族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和困难,我们把重点放在国内民族地区。对外国民族经济的研究重点放在类似与《中外西部开发史鉴》(注:杜平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研究上,为国内开发提供参考资料和借鉴经验。
 
    三、关于学科研究对象及任务的思考
 
      中国的多民族性注定了中国必须有视角放在民族地区和民族本身经济发展的研究,于是在1979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经济科学规划会议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被正式列为全国经济科学发展规划(1978—1985)30个学科中的第27个学科,1979年9月在中央民族学院(现已改名为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庆祝建国3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施正一先生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各民族地区经济的科学研究工作,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学这一新学科。民族经济学从此踏上了艰难的理论探索和学科建设之路。但是在学科名称方面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如下提法,“少数民族经济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学”和“民族经济学”等,但是用发展的目光来看,这前两种提法不够科学,随着国内各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民族地区会逐渐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融为一体,所以我认为“民族经济学”的提法应该更科学,更符合现实和长远的发展要求。
       至于该学科的研究任务,不可僵硬化的界定其研究范围,当前应该从我国实际出发,配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将研究视野放在民族地区以及民族地区那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上,不能因为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与产业经济学或者区域经济学有交叉部分就不去研究,民族经济学就是民族经济学,它不是产业经济学或者区域经济学,每个学科有自己独特是研究视角,所以绝对不能因为有其它学科涉及某些研究领域,而刻意避开与学科发展相关的研究领域。
 
    四、 关于学科发展的不足
 
        年轻的学科肯定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民族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下的不足方面:第一、民族经济学研究人员之间的横向交流缺乏。学科研究队伍虽然在壮大,但是研究人员之间横向交流不多,学科没有形成定期的学术交流,研究人员之间的了解仅仅通过拜读彼此的文章著作,学科在发展之中的一些争议没有通过有效的争论来达成共识,最终使这一年轻的学科在发展中积累了一些争而始终未绝的问题;第二、科研成果不突出。“民族经济学既是一门交叉性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既然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应该积极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应用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去,但是,现阶段的民族经济学参与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不足不多,没有形成“国家------民族经济学------民族地区”这样的互动格局;第三、实际调研不足。民族经济学由于它的特殊性,实际调研不可缺少,否则有纸上谈兵之嫌,现阶段的民族经济学绝大部分是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然后分析研究。
 
    五 关于学科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的现实情况,民族经济学学科应该在有关单位牵头的情况下,建立起定期学术交流的机制,使学科研究力量形成合力,尽快解决民族经济学学科体系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争议,争取使本学科不断取得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力争多取得一些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参与权,逐渐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智囊作用。在科研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配合以实际调研,做出一些具有绝对发言权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影响力方面,民族经济应该借助其学科的特殊性,建设一个“民族经济学”的官方网站,利用这个网络平台构架起民族地区及其政府职能部门和民族经济学交流的平台,让民族经济学更好的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让民族经济学研究更加贴近民族地区的实情,同时也提供了向外部展示西部的平台。
 
    六 尾声
 
      西部大开发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国家已经对西部地区各个方面进行了投入,然而实事求的讲,整个开发总体效果不够显著。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西部再过50年也没有办法追赶上东部地区,所以,民族经济学应该有一点使命感,必须研究西部地区的“跨跃式”发展之路如何走,而不是研究是不是应该走。如今在研究民族地区经济“跨跃式”发展策略方面的著作还不多,曹征海、马飚著的《起飞前的战略构想》(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赵延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90年代发展战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黄健英著的《起飞---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新思维》(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等。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西部地区应该如何追赶东部地区,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搞民族经济研究人最紧迫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施正一主编 / 2001.5
2.《民族经济学发展新论》/ 李忠斌/ 编著  /民族出版社  /2004.11
3.  http://www.56-china.com.cn/china1-12/6q/zgmz-nw6m23.htm  《民族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文/施正一  张丽君
4.《起飞---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新思维》/黄健英著/民族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