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年会 -> 2002年年会:“入世后,中国发展战略的思考”
2002年中国经济50人年会会议纪要——两大集团竞争对今后的走势有哪些影响?
作者:周小川    阅读:112524次   

周小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席):

  我今天想讲一个主题就是:在一个相互竞争的世界里的贸易规则,特别是两大集团相互竞争的贸易规则,一直演变到现在虽然还是多级关系,但都是搞市场经济,不是两大集团相互竞争的局面,会对今后的走势有哪些影响?

  二战以后,国际上实际上出现了两大阵营,市场经济国家搞关贸总协定,计划经济的国家(前苏联、东欧)也并不是否定国际分工合作,但是国际分工合作是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叫CMEA(经互会)。关贸总协定也稍微有点阴差阳错,就是它个别的吸收了几个四不象的国家,包括当时的捷克等等,但是其它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两大集团竞争的时候信念不一样,都是搞国际合作,一个是通过计划实现资源分配和合作关系;一个完全通过市场调节,强调市场是自由的,价格是放开的,政府不能干预,也不能保护。而且两大集团拼得很厉害。关贸总协定注重的是:怎么样通过自由竞争,使国家和企业越来越有竞争力,因此,那时候它不是国际组织,是缔约国制度(Contracting Party),谁也没要求你进来,你要进来你就签一个Contract,就说明你要实行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不干预不补贴的这样一个制度。

  到50年代中期的时候,实际上有点不相上下,那时候苏联发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人就在莫斯科博览会上搞了一个厨房,艾森豪威尔到厨房去讲话,说苏联人家里生活绝对使用不到这种水平的厨房,就是厨房大战。这个阶段有个好处,就是大家都愿意致力于说明自己的体制是对的,因此,内部摩擦比较少,贸易纷争也比较少。那时候发展中国家处于中立状态,77国集团主要的贸易论坛地点是联合国贸发会议,在这种特殊条件下,主要讲发达国家在贸易条件上欺负发展中国家。西方有些领导人也非常注重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象德国的波兰特,搞南北合作。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主张搞南南合作,不与发达国家合作。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发展中国家手里都没有外汇,合作没有基础。

  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四小龙。四小龙作为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不搞内向型发展,搞外向型发展,搞自由贸易,价格放开,而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随之出现了五小虎。拉美后来有了智利。非洲出现分化,西北非的做法和东非的做法不一样,甚至也影响到发达国家,就是欧洲国家自由贸易的倾向增强。

       到了80年代,集中性计划经济走下坡路了,优势已经丧失,市场经济的领头国自己开始翘尾巴,好像竞争打胜已经没问题了,这样内部摩擦开始产生,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摩擦开始增加。美国人在贸易谈判中开始强调自己的利益,而不太注重市场经济集团的内部关系。在乌拉圭回合,美国人侧重于两个最强项:一个是服务业。退出了服务业贸易总协定;另一个是保护知识产权。退出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这两个内容推出后,大家都觉得美国开始强调自己的利益时机早了一些。乌拉圭回合后,就转向了WTO,表面上看是变成了国际组织,升格了,实际上变为了成员国制度。因为苏联、东欧都巨变了,都在搞市场经济,也没有什么敌人了。紧接着,跟政治上相联系的就是单边主义,就是大家觉得只要美国管好自己就行了,所以出现了保护主义,内部贸易摩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也有个影响,就是它有可能不去认识究竟自己搞什么样的体制?什么样的外贸政策对自己发展是有利的?只要和美国对着干,虽然这样对自己并不一定是有利的,有可能会强化加大内部的保护。在这样一种世界经济的格局下,估计今后五年十年好像不太容易改变,没有哪一极会特别强大,也没有哪种经济体制会出现挑战的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该怎么走呢?我觉得有两点;第一,从经验来讲,受保护的部门很少有能够发展好的;第二,我们怎么解释四小龙成功的经验?怎么解释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取得的成绩?实际上就是通过开发,享受了很大的好处,既有外贸增长,也有外资增长。

  下一步应该怎么去做?今天讨论入世后的发展,所以就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是今后若干年和下一届制定政策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