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事物的原子模型
世界是由具有一定质量和具有一定能量的物质构成的,不管它是宇宙、人类社会;生物细胞、原子,还是细胞核和原子核,可以说无一例外。从产生、发展、转化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我们可以把物质质量与物质能量看成是即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问两者区别在哪儿,就区别在物质质量是能量的度量,就是说有多大的质量就有么大的能量。如果要问两者有什么联系,那就是当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质量。当然,资本物质也不例外。
一、什么是粒子、粒资?有什么本质特征?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进行的。原子发现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核的存在,并意识到原子核可能存在内在结构的问题。这一预见揭开了人类对原子能开发的先河,预示着人类将可能开发出一种新能源。对原子能的认识与研究可以说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事业,它不仅使人认识到了一种新能源,也使人们认识并发现了一种存在与运动状态、存在与运动模型——原子的内在结构与机制模型。
(一)什么是粒子?有什么本质特征?
如今,人类对粒子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的认识之所以是无止境的,是因为客观世界的层次是无止境的,这些层次不仅体现在宇宙、星云、星系的层次,也体现在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粒子的层次上,而且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那就是以场的形式存在。
1、什么是粒子?是怎样被发现的?
在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随着电子的发现(电子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和对元素放射性的研究表明,“原子并不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在原子内部还有着“更深的层次”。于是,一场探究原子内在结构、核结构的科学发现开始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大量的亚原子、粒子的一个发现过程。那么,什么是粒子?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粒子是组成原子结构的基本微粒。
质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二个基本粒子,它是人们对原子核“可能不是一个实体”的质疑开始的。电子发现后,人们就已经开始意识到原子核可能是多层次的、多结构的,只是由于当时的仪器不够先进无法观察到罢了。后来,随着观察仪器和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很快发现电子、质子、中子和光子这些“基本粒子”不基本的性质,并做出“微观世界并不微观”的科学、正确、客观的判断。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物质构成,原子当然也不例外。在现代物理学、化学中,粒子有时被称为“基本粒子”,还有人把它当作一切微粒的统称。总之,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粒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单元。显然,笔者在这里是把粒子当作组成原子的微小颗粒来看待了,因此,它也就自然是比原子核更简单的物质,它包括电子、正电子、质子、中子、光子(光量子)、介子、超子、变子、反粒子等。
粒子是比原子更小的一个层次,而认识它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组成原子、原子核的最小单位。当然,这不是说,粒子之内就不存在更小的物质。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在粒子发现之后预言,粒子绝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还应当存在组成粒子的最小单位,并用了“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的中国古训来加以说明。为此,毛泽东同志也曾对日本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提出“基本粒子模型”予以赞扬。
本世纪60年代,我国理论物理工作者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思想的指导下,认为物质的层次与结构是无止境的,从而大胆地提出了比基本粒子更小的层子,并建立了“层子模型”。后来,实验证明,层子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仍然存在着自己的内在结构。到目前为止,人类虽然还没有发现比层子还要小的层子的组成颗粒,但人们坚信,层子也不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因为基本永远都是相对的。
2、粒子的本质?为何也是一个层次的场?
粒子的本质是什么?笔者以为,同样是一个层次意义上的场或者说粒子的本质体现的是构成原子的基本单位。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作为一个层次上的结构形式,粒子除了构成原子以外,就不能独立存在。比如“自由电子”就可以游弋于原子之外;再比如,中微子也能独立存在。这说明什么?说明粒子不仅可以组成原子,也可以以独立的身份存在于时空中,而原子是由粒子结合而成的一个层次。
笔者不禁要问,粒子为什么有时要组成原子,而有时又以独立的身份存在着?如果没有搞错,一定与“利益”或者说一定与“场”这个东西有直接、本质、内在、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粒子以什么样的状态、方式存在是有原因的,并非是一件很随便的事情。第一,凡是粒子都存在本质、性别差异和质量、能量差异,而差异是要积累的。第二,粒子势必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受环境因素制约。
我们知道,除了中子、中微子、能量子,其他粒子都存在性别差异——例如电子、反质子都携带了一定数量的负电荷而正电子和质子都携带了一定数量的正电荷;我们又知道,中子和质子可以组成原子核,条件是在原子核外有与质子所含电荷等量的电子的存在。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很难找到独立存在着的原子核。说明它不仅取决于组成结构的物质的本性,也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场。
于是,再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种结构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势必与一定的环境事物联系在一起。以上似乎也在说明,像原子一样,粒子的本质不是别的,也同样是一种物质场。如果我们把环境也理解为是一种物质场,那就说明微观物质的存在状态也都是由场决定的。当然,中观物质、宏观物质、宇观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的形成同样由场来决定,比如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之状态的保持。
如此也就再一次证明,粒子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一个层次上的场,而粒子之所以能保持某种存在状态——不管以独立的身份存在还是以结构的形式存在——都与一定层次的物质场有关。显然,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就等于告诉我们,一切形式的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都取决于场,就是说都是由物质的本质、性别差异和质量、能量差异的积累与负积累决定,在场的制约下获得物质运动的规律。
(二)什么是粒资?有什么本质特征?
粒资——组成原资的基本物质形式,关于这一点,可以与粒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物质形式来进行比较。我们知道,所有的原子都有自己的物质构成,甚至是只有一个质子的氢原子。那么,原资是否也有组成自己的基本单位?是的,因为经济事物也是由物质构成的,所以也就应该有自己的结构层次。
1、什么是粒资?是怎样形成的?
像组成原子的是粒子一样,原资也有组成自己的基本单位——粒资。粒资与粒子自然有比较意义的了。那么,什么是粒资?笔者以为,粒资是组成原资的基本单位。上述,我们了解到,组成原资的基本单位是资源、资本、产品——就像原子是由中子、质子、电子组成的道理一样。当然,在原资结构中,除了资源、资本、产品以外,还应当有其他种经济物质形式,这些内容将在以后文字中阐述。
首先是资源,资源类似于原子中的中子,笔者把它成为中资;由于资源在未购买前一般不被纳入到成本中去核算,所以不体现盈亏性质(呈现中性)。其次是资本,资本类似于质子,是指资本物质的构成,由于它能够体现盈亏,所以是具有性别差异的经济物质(携带了一定的性素)。资子类似于原资的核外电子,是由产品物质构成的;由于在尚未销售的时候体现支出,所以具有亏损性质(携带亏素)。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在原子核中还包括介子等其他的粒子形式,如此,是否可以说,在原资核中也包含有介资——类似于介子的东西呢?是的,比如股票、期货、汇率等经济事物便具有这种性质。另外,各种基金也是具有介资意义的东西,否则一些基金的突然介入就不会使固有经济结构发生裂变。考虑到基金即介资引发经济裂变将有专门的章节予以阐述,所以笔者也就把它们纳入以后章节阐述。
那么,粒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以为,像粒子的形成过程一样,势必与它们的物质本质、性别有关。比如,除了中子、中微子和光子以外,其他粒子都存在性别差异——是指携带了一定数量有性电荷,因此,这些携带了一定数量的有性电荷的粒子就会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定的原子结构;同时,在一定的条件、制约下,它们还能形成分子——粒资的形成当然也会如此。
粒资形成原资当然也不会例外,因为一般的粒资——甚至包括中资,也存在性别差异,而性别差异的存在又正是粒子组成原子、粒资组成原资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在化学上有“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或者说法则,而粒子组成原子和粒资组成原资同样会有其法则。其实,“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粒子、粒资组成原子、原资的过程中,可以说它是一切物质结构形成的根据。
2、粒资的本质?为何也是一种物质场?
认识粒子的意义主要就在于认识它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层次,就如同认识星云、星系、星体、原子分别是宇宙的一个“基本层次”一样。当然,层次不仅是物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也应该是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上的一个重要范畴。甚至,我们还需要认识到,人类社会也是宇宙、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也就是说,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把人类社会看成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一个层次。
当然,同样不能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和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形态的资本看作是非具有层次的物质。换句话说,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经济事物的产生、发展、转化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均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物质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也有自己的结构与层次。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经济看成是无结构、无层次的东西。
资源、资本、商品物质组成的经济事物当然是有层次、有结构的了,因此,我们也就能够断定这样一个事实:资源、资本、商品物质同样也应该有自己的结构与层次,就像粒子也有自己的结构与层次一样——“层子模型”的发现就从客观上证明了这一点,而资源、资本、商品物质的结构与层次的存在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如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意识资源就是个说明。
另外,商品要想具有结构,势必离不开货币、资本物质的参与,货币、资本物质的参与是组成商品物质结构的必要条件。然而,十分可惜的是,由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和货币、资本物质组成的商品结构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结构,尽管这种结构已经有过剩能量的溢出,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们看作是经济事物的裂变结构。经济裂变结构的产生有一个先决条件,那便是资本物质能量的过剩。
当环境中的能量低于结构事物的能级时,结构事物就向外释放能量;当环境中的能量低于结构事物的能量时,结构事物就会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结构事物与环境事物之间便产生了能量交换。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事物的外在结构也就必然会成为事物存在、发展、转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如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与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等。
当然,这些关系的产生也与经济事物、物质的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有关,是客观的、必然的而不是主观的、偶然的。如果出现偶然事情,那偶然中也会孕育着必然的因素,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只要是物质就一定存在于一定的物质场中,那就是:物质不仅可以形成场,也会受场的制约。
二、什么是原子结构、原资结构?有什么本质特征?
上述,我们分别讨论了电子、质子、中子和资子、质资、中资,目的是想让广大读者了解,它们是组成原子、原资结构的基本粒资、基本经济物质。那么,它们又是凭借着什么组织到一起来的?为什么其他基本粒资、经济物质形式就不能?笔者以为,一些基本粒资和一些经济物质之所以能够形成原子、原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组成原子、原资的粒子、经济物质之间存在本质差异和质能差异。
(一)什么是原子结构?有什么本质特征?
有一种现象令人称奇,那就是凡是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物质结构,不管它是自然界中的物质,也不管它是人类社会中的物质、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物质。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物质,原子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结构,否则也就不可能独立于自然界中并成为合成分子或成为合成物质元素的基本物质形式。
1、什么是原子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上述,笔者无非想证明,原子是有内在结构的。那么,什么是原子的内在结构?笔者以为,原子的内在结构就是组成原子粒子的一种存续关系即系统性。无庸质疑,原子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外在结构,因为任何一种物质、结构势必会存在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中。在这里,笔者着重介绍其内在结构。
1911年,卢瑟福在前人各种模型的基础上推断:要使α粒子出现大的散射角,原子核的正电荷须集中在半径为10-¹³厘米的范围之内,而原子的半径却有10-8厘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原子的内部大部分是空虚的。于是,他根据这一现象,推断出α粒子散射的公式。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以后,波尔立即认识到其重要性,指出该模型可以把原子的化学性质和放射性截然分开,即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的外围电子,放射性取决于原子核本身的结构。波尔的原子结构理论由此而产生。
波尔认为: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没有说明电子怎样在围绕着原子核运动,也不能很好解释原子核的稳定性和原子的线状光谱。于是,为了解决卢瑟福的模型所遇到的困难,波尔大胆地把卢瑟福的模型和普郎克的量子论结合起来,把原来只用于物质能量的量子概念推广到角动量,创立了量子化轨道原子结构理论(模型)。这显然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他等于把量子理论建立在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
波尔用模拟的方法解释道:第一,电子只能在特定的圆形轨道上行驶,在这些轨道上电子的角动量是h/2π的整数倍,不同轨道上的电子的能量不同。第二,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既不发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始终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他把这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称为“定态”。第三,当电子从高能量(E ı )的轨道(定态)跃迁到较低能量(E2)的轨道的时候会发出辐射。辐射的能量应能够满足下列关系式:hν=Eı-E2 ;反之,如果电子从低能量(E2)的轨道跃迁到高能量(Eı)的轨道时,是辐射或被吸收的过程,应该能满足下列关系式:hν= Eı - E2 。如此,波尔完成了“原子轨道模型”图。
波尔不仅用“定态”和“跃迁”成功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质,而且用自己的理论对比较简单的氢原子的结构作了详细的计算,得到的光谱分析、实验数据几乎完全符合。这样一来,波尔使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并无法解释清楚的经验公式得到了理论上比较完美的解答。后来,波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模型)被爱因斯坦赞,誉为“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因此波尔赢得了19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原子结构的本质?为何体现物质场?
笔者以为,物质世界中的每一个层次都是一个理想的物质场,因此,我们可以把原子结构理解为以原子为单位、层次的物质场。就是说,物质所以会形成原子这个层次,就是由于它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由于原子是以场的形式存在,所以原子才能保持一定的存在形式与运动状态。正由于原子以场的形式存在,所以除非有一种力量能打破这个场,否则原子或者说原子的内在结构、状态就会保持下去。
那么,原子结构的本质是什么?笔者以为,其本质也是一个层次的场。场当然是有结构的了,所以原子场也有自己的结构。关于原子结构的问题,由于将在以下的章节中详细阐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要想认识原子的本质就需要首先认识原子的结构,因为结构是事物本质的体现。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物质的本质和存在与运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结构并非仅仅是指事物由什么构成,因为构成并不等于结构。而结构则是指事物的有机构成,尽管结构与构成有联系。事物首先是由物质构成,有了构成才会形成一定的结构,而结构所以会形成,当然与组成事的物物质本质差异、性别差异和质量差异、能量差异的积累与负积累有关。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而且也将在以后的章节中予以详尽阐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
但有一点却不能不说,那就是具有本质差异、性别差异和质量差异、能量差异的物质之所以会构成原子,一定是因为场与场相互作用、制约的结果,否则就谈不到积累、负积累的问题。把原子的本质看作是一种场是需要有点勇气的。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场看成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形式,因为场是由物质构成、决定的。比如有了电子、电荷,磁体、磁性也就有了电场、磁场,说明场是由物性决定的。
关于对物质与场关系的认识和对场与场的相互作用的认识,我们可以从物理学意义上的电子与电场、磁体与磁场的关系中得到,这里同样也不再赘述。上述似乎都在说明,原子的本质体现的就是一个层次的物理场,否则一些基本粒子就不可能组成原子而原子也不可能构成分子。当然,如果没有场的存在,有机分子也不可能组成生物细胞,细胞也不能发生裂变、聚变。总之,一切与场的存在有关。
(二)什么是原资结构?有什么本质特征?
我们知道原子是有结构的,那么原资是否也有结构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是由于世界上本就没有无结构的事物。我们知道,原资是由资子和原资核构成的,而原资核又是由质资、中资构成,那么,我们能否说资子与原资核的有机构成就是原资结构呢?不能,因为原资结构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场。
1、什么是原资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资本因人类的存在而产生,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上除了自然资源以外什么东西也没有。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物质本来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组织起来,而当这些自然资源和人化自然被人类有机地组织起来用为商品生产的时候,自然资源和人化自然便具有了资本性质。由此可见,人类确确实实就是资本物质的主体。这一点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没有人类怎么会有人化自然——资本?
人化自然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越文明,科技越发展,人化自然的数量也就越多,可聚集起来的质量也就越大。当然,需要能量的总量也就越大,因为质量是能量聚集的产物。这一点,显然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科学技术事业的飞速发展,使蕴藏于自然界中的能量成为人类所需要的能量,尤其是火的发现,水利的利用;尤其是机械的发明,流水线的发明;尤其是强电的发明,弱电的发明——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人类不仅仅是地球的主宰,也是可以主宰一切生产力的力量所在。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人类在资本物质结构中的作用不是别的,正是维系经济结构、核结构的能量物质。也就是说,经济事物、资本物质如果存在结构和核结构的话,那一定是因为有人类这个能量来维持的,否则,就算世界上有质量物质、能量物质的存在,那也不是资本的质量、能量物质。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人类的存在才使得一般物质质量、能量与资本物质质量、能量有了分化的可能与必要。
思维、意识活动如何转化为智慧?智慧又如何转化为智能的?智能又是如何转化为具有质量、性量、能量的资本?试问,人类不是自然物质世界中的质量、能量演化的结果和一部分?既然自然界中的质量物质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可以转化为能量物质,能量物质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可能转化为质量物质,那么,蕴藏于人类身体中的、大脑里的体力和脑力为什么就不能够成为资本物质结构中的质量物质和能量物质呢?人类无论如何也不能因身居其中就认识不到自己在资本中的能量属性。
盈利、亏损不仅是资本投入的产物,其实它们本身也具有资本性质。首先,盈亏是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结果;其次,成本、盈利、亏损本身就具有资素的性质。至少,从发展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可以得这个结论。如果盈亏不具有资本性,那它们又怎么使资本物质增加与减少、增殖与贬值?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盈亏不体现资本的结构,因为盈亏体现的是资本的增减和资本价值的增殖与贬值。
2、原资结构的本质?为何体现为经济场?
我们了解到,原子的本质体现的是物质在一个层次上的场,那么,原资的本质呢?笔者以为,原子的本质体现的是经济物质在一个层次的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像物理学意义上的场一样,原资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场,笔者把它称为经济场。当然,原资也有组成它的经济物质形式——就像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一样,原资则是由资源、资本、产品等组成的,笔者把它们统称为粒资。
如果要问原子与原资有什么区别?笔者以为,区别就在于,原资不仅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场,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场。既然是场就应该是由物质构成、决定,否则,我们也就无法把它们称为场,因为结构的本质体现的也就是一种场。换句话说,有了物质就有了物质场;反之,有了物质场也就有了物质的运动状态。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一切形式上的场理解为是一切事物与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发祥地。
笔者以为,客观物质之所以会存在如此相似的运动状态,原因就在于它们均存在于一定的物质场中。也就是说,正由于一切形式的物质均存在于一定的场中,所以它们才呈现出如此惊人的相似。换句话说,由于资源、资本、产品都是物质,而且均存在于一定的物质场中(与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一样),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原子的变化而得到原资的变化。显然,这不是蓦然相似的一幕。
当然,仅仅通过原子与原资存在某种用相似性是得不到原子裂变核原资同样也可以发生裂变的结论的,更不要说,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发生裂变了。显然,这是两个性质与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只要承认原子、原资都是物质的一个层次上的场,问题就好办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两者在物质场上的同一性来得到它们在存在与运动状态上的相似性。当然,这都是因为有统一场的存在。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资源、资本、产品的存在与运动状态理解为是资源场、资本场、产品场,就如同我们也可以把质子、中子、电子的存在与运动状态理解为是中子场、质子场、电子场一样,而从交换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我们当然也可以把资源、资本、产品的交换场所理解为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总之,原资的本质体现的就是一个层次上的场,而场自然也就是事物与物质存在与运动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