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体制改革
对医疗改革的个人看法
作者:朱卫民    发布:2005-08-09    阅读:2150次   
    最近通过媒体看到一些国内有关医疗改革的情况,我非常赞同卫生部长高强关于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讲话,他非常实事求是、分析细致。的确,一个医疗,一个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两把尺子,因此,医疗改革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国际形像。迅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为医疗改革提供了条件,但我们不能受经济热潮的影响,将医院推到市场竞争中去,在任何时候,医疗都应该是慈善事业,应该是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大施恩德的事业,应以保证公民的健康长寿,生活质量及社会稳定为目的。它是一个花钱的事业,用它来赚钱就错了。更不应该怕投资而将它当包袱往出甩。国家越富有,公民越富裕,往医疗上的投入就应该越多。因此,让医院脱离市场不可能,进入竞争也不对,合理的原则应该是:“跟着市场走,拉着政府的手。”
 
    我不知道下一步的改革的具体方向,从某些地方推测,我很担心有走回头路的可能。即,降低药品价格,降低医疗费用,让大多数老百姓花少钱看大病。那么,我担心制药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就会缺少资金来源,是不是也要靠政府的大量投入来发展呢?国外的药品、器械及各种材料那么贵,就只好不用了吗?政府能保证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医院的条件将得以大大地改善吗?我难以想象,已经靠拿回扣过上舒坦日子的某些医生,再让他们回到原来的生活水平,他们能好好地工作吗?那样的话,社会可能稳定些,但医院却不会稳定的。更重要的是,低花费的医院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比如,外国人在中国看病不就很占中国医院的便宜了吗?中国的医生、护士们,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护士,为别人提供着最好的服务,却得到的是最低的收入。为自己公民就算是为人民服务吧,为外国人算什么呀?如果对外涨价,就会招来非议。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医务人员要作对外交流可就难了。我们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形像?
 
    为什么我们的工业产品价格低廉有竞争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对社会福利(医疗、教育、养老等等)所承担的责任太少,低花费的医疗将使企业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责任更少,使企业的标准降低,没有效益的企业却能照常运行。
 
    虽然,目前医疗市场是有些失控,有些价格是要下压。但依我看,目前病人看病贵的主要问题并不在“贵”,而在于没有人替他们支付;为什么国家干部们不喊看病贵呢?因为有人给付账。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於付账。关于看病难的问题,去年我回国在几个大医院也了解到一些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工作方法还是五、六十年代那一套,让病人排队、挂号;排队、画价;排队、交钱;病还没有看完,大夫下班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工作方法以解决这些困难(后面再谈)。
 
    我们这次的改革方案至关重要,必须从思想根本上转变观念,应立足长远,考虑到整个国家和医院本身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我们毕竟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不可能与外隔绝。邓小平说得好,我们需要的是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
 
    一,转变思想观念
 
    某种迹象表明,在我们的思想中还没有将医疗卫生事业放到应有的地位上,舍不得在此方面投资。人生最重要的是健康,没有了健康,要钱何用?因此,就连非常落后贫穷的的非洲国家毛里塔尼亚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让医务人员成为生活最好的人以安心工作,这样全民的健康有了保证,以后才可有发展的本钱。谁能想到,一个几乎没有工业,连医院也要靠别国给建设的一个贫穷致极的国家,他的医生的工资会是我们医生的好多倍?二十多年前,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的是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现在就应该让医生、教师们也富起来好带动其事业的发展及带动全社会致富。把工资涨到叫他们害怕丢掉这份工作,他们就不得不努力地工作,以免出错;这样,在他们面对病人做诊断治疗时才能只用一个标准,那就是科学。
 
    我们目前医疗保险状况是一种不平等的状况,广大的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看病没有保障。在医院里,有干部病房和普通病房之分,这种在医疗上的等级制度伤害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千万不可以再搞什么“平民医院”,制造新的等级。其实,干部病房里的条件也并不是那么好,它只是将干部和老百姓分开而已,使干部们看不到老百姓的医疗条件如何,不能利用住院这个机会和老百姓聊一聊,以便了解更多的实际情况。这违背了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连资本主义都能做到医院里面人人平等,我们社会主义为什么就做不到?长征路上,毛主席将自己的战马给受伤的战士骑,自己走路,这不是比资本主义做得更好吗?为什么我们现在就不能做呢?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好贫穷地区和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我们自己的就医条件再好,也是危险的。不仅我们的健康不能保证,就连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也成问题。
 
    关于医疗费用,现在的情况是,有钱人将大量的钱存在银行里,没钱的人交不起医疗费。请看一则报导:“中国的储蓄率很高,整体消费低于GDP的50%,居民的储蓄则高达42%,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存款增长非常快,1978年居民储蓄存款只有272亿元人民币,2004年达到12000亿元,25年内增加了约43倍,这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朱民:结构失衡的中国经济,中国民营科技网 2005 年3月4日) 。          
    钱,只有在它流通的时候才叫做“钱”!一边是大量地堆积钱,好给那些不法之徒将其转到国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穷苦人没钱看病在呻吟、甚至去卖淫。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格格不入。难道我们将钱放在银行等着艾滋病象肝炎一样在中国彻底流行开了我们再去投资吗?等着再来一次传染病大流行以至路无行人、行行停业、户户闭门的时候再去投资吗?经济学上有句话:聪明人借钱,傻瓜存钱。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做傻瓜,要将富人的钱拿来给穷人治病,这样也可减少穷人自己去到富人家里去“拿”的现象。因为,这个国家应该是一个整体,应该是一个大家庭,今天,你拿钱给别人看病;明天,可能就是别人拿钱给你看病;大家都没病,你才能没病,大家都有了病,你也跑不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这次的改革,如果要一次到位,还是要全国统一,各地一个政策是不行的,疾病的流行可没有地域的界线。
 
    二,医疗改革的目标
 
    关于医疗改革的目标,我认为,我们的医疗改革目标应该和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我们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目标现在看来太遥远,我们是不是先实现初级共产主义?这个目标却并非遥远。什么是初级共产主义?依我看那就是:多劳多得,有贫富差别,但是,每一个人的居住条件、吃饭穿衣有保障,有基本的交通费用,有人人平等的接受医疗,接受初、中等甚至高等教育的权力。换句话说:对於上述基本条件是按需分配。只要我们的整个国家能成为一个大家庭,不分南北东西,不分发达与落后地区,大家都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达到这个目标并不难。明确这个目标,也可以重新唤起某些离散了的人心,使大家都对共产党信任和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和干劲。因此,我们的医疗改革的目标应该与这个目标相一致,向着人人平等,向着互助互爱,向着有利於医院和与医疗相关产业的发展,向着有利於医疗与社会的和谐的方向改。这样才可以保证不再出现方向性错误。
 
    三,医疗改革的办法
 
    在法国学习、工作十年,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想念祖国。在国内医院工作时,那些远道而来的农民提上一兜干馍馍往医院的床头上一挂等着做手术,还要想着给大夫送红包;没有钱或还没有借到钱的老人为给孩子输血,跪下来求我;那些辛苦的医护人员,常常是中午连吃个像样的饭的地方也没有,不管刮风下雨,拿着饭盒满街道的跑,最后吃碗面条罢了,他们的营养够吗?他们的健康谁来管呢?……这一幕幕就象电影一样经常在我眼前撩过,让我怎么能忘记?十年来,我常想的问题就是在我们那种条件下怎样才能让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情况都能改善?因此,今天我斗胆抛出一些想法,正值您们在讨论医疗改革的时候,不知道该不该送给您们,犹豫不决,还是给您们吧!如果您们可以参考甚好,如果是几张废纸,扔了了事;如有冒犯,还望宽恕!
 
    (一) ,医疗保险系统的建立:
 
    1,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军人例外),人人平等的,互助互爱的,政府加大投资的一个全民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中国医保”),包括偏远地区,无收入的农村、山区人,包括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外国人,凡来华旅游者,一律购买此保险方可入境。将现有的其它各种医保全部纳入或取消。国家设一个总部,每个大城市,和地区设一个分部。各厂矿企业的原有的水平不齐的一律纳入。即,以后这些企业的每个人象其它公民一样向中国医保交分摊金,中国医保根据病人就诊情况支付医疗费用给企业的医院和其它大、中、小医院。
 
    2,除老干部以外的干部的公费医疗全部纳入中国医保,全体干部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以度难关。
 
    3,凡是有收入的人,包括个体经营着,按收入高低每月(或每年)向中国医保交纳分摊金,分摊金额要比现在的医疗保险高,对工资太低的人,政府应给涨工资以便有能力交分摊金。富裕的地区,富裕的人要多交,可以和收入不成正比。
 
    4,各种企事业、用人单位,包括民工的建筑单位,家庭雇用的佣人,给雇员的工资必须具有购买医疗保险的能力,否则不能雇用。
 
    5,中国医保不能将全部医疗费用包下的情况下,由政府给予补贴,或根据经济的发展,提高分摊金的数额。
 
    6,富裕地区要收过剩的钱好拨给贫困地区。
 
    7,私人医院和私人诊所,经过中国医保的价格监查部门审核,可纳入医保范围,即,病人在私人医院看病也可报销。
 
    8,每个公民一个医疗卡 。
 
    (二) ,医疗保险的内容:
 
    1,对於每个公民都一样,药费不能百分之百的报销以减少乱开药,有些药根本就不报销,其他酌情定。看一次病,病人也要花一点钱,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十为宜,这样可以增强病人的节约观念,减少浪费,为中国医保节省用钱。
 
    2,如果有人有钱,或单位愿意替个人买百分之百的保险,可以建立一个附加的保险,让他们再买附加的保险,保险的范围也可以扩大,比如病人住院的伙食费、转院的运输费等。此为自愿参加。而中国医保则为每个公民必须参加的。
 
    3,艾滋病及某些传染病,应百分之百地报销;
 
    4,艾滋病及其它性传播疾病,病人可以不受地方限制,随意在哪个医院就诊,可以不要医疗卡,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就诊、治疗,以解除患者心理压力、及时治疗、防止其蔓延。
 
    5,须住院的病人持医疗卡就可以住院,不用交押金,不用交费,出院时结帐交那一未被中国医保覆盖的小部分;有附加保险的则一分不交可出院。
 
    这是定型以后的医疗保险状况,我们刚开始,可能钱不够,让个人增加太多分摊金又有个承受力的问题,因此,我们刚开始可以考虑有个过渡期:
 
    (三) ,过渡期
 
    1,全国的少年儿童和所有出分摊金者进入以上第一条;
 
    2,没有出分摊金者,可给报销50%或更少根据计算得出,以后或提高分摊金,或向政府伸手,逐渐让所有人都进入(二)项第一条;在没有进入以前,这部分人如果有人患不治之症或其它花钱非常多的重病,可依据有关证明向中国医保提出申请,以得到更多的报销。具体还得制定很详细的规定。
 
    3,有人愿意为朋友或亲戚出钱,可按最低标准交纳。
 
    这样以来,好像很多人还是要花不少钱看病,但是,将来却会有一个很好的医疗保险体系留给了后人。
 
    中国医保负责病人的医疗费;医护人员的工资及医院的建设就只能仰仗政府的投资了,随着GTP的9%的年增长率,政府在医疗方面的投资也应逐年增加才对。
 
    这个系统一旦建立起来,向各个方向倾斜都较容易:政府和中国医保之间,可根据中国医保的承担能力,决定政府的补贴;贫困与发达地区之间可根据贫困地区的承受力决定发达地区的分摊金额;穷人与富人之间可根据穷人的承受力决定其分摊金;每年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最终达到全民进入(二) 项第一条,尽管分摊金额有别,但人人具有平等的接受医疗的权力,再过三、四十年,应该没有问题吧!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想法,可行与否还得您们仔细计算权衡然后作出决策。
 
    法国也不是由政府全包的,也是以互帮互助为主;政府给某些人的补贴,再从工资中扣除到健康保险中去。这样,看起来好像不如直接给健康保险拨款,其实,意义非常大,这就使用人单位在考虑效益时,必须将每个人的健康保险算入,如果它没有这个能力,就别雇人或少雇人或停业,只有高效益的用人单位才可活下来。
 
    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分完美的社会制度,也没有一个十分完美的医疗保险制度,我们只能找到较好的,而无法找到最好的。文明总是要建立在一部分人必须克制自己的基础上,让人人都高兴的不得了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要实现一项改革,需要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行。半个世纪前,毛主席解决了干部、工人等一部分人的医疗保险(公费医疗),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解决全民医疗保险的时机也应该成熟了。中国医保让患者看病时交一点钱是为了克服公费医疗的弊病。
 
    关于病人看病难的问题,这主要是我们没有很好地组织,沿用几十年不变的老办法。我们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工作方法,在医院抽调一些护士经培训后成为医疗秘书,每个科室都配两、三个;告诉全体公民,当有病时不要不预约就往大医院跑,除急诊外,有病先在当地看,需要往大医院转的,由接诊大夫或病人家属或本人给大医院相关科室的秘书处打电话,以免跑去后你想要的大夫不上班,还得住旅馆。秘书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将他安排在合适的时候看病,给病人节省时间和跑路的趟数。让他哪一天几时几分来,他就尊遗嘱;这位秘书替她的医生安排好哪天一个上午一共比方说40个病人,到那一天,病人按时来到,一个接一个,不用挂号,秘书安排好,大夫只管看病,谁也不浪费时间;这样就避免了病人多的时候拥挤,没病人的时候,大夫闲坐在门诊白白地浪费时间。也减少了医院里的人流量,减少了疾病的传播机会,现在,农村,山区的电话事业已经大大发展,我们又是人口多,这样做很适合我们。同时,各地的卫生学校开始开设医疗秘书专业使其后继有人。
 
    为避免不正之风,也为减少门诊病人拥挤,可以考虑将门诊药房搬到大街上去,医院里留一个供住院病人用的药房即可,病人想到哪里取药都行,排队、画价;排队、交钱;排队、取药的繁琐手续不存在了。现有很多街道上药房经审核后可纳入医保,病人在那里取药只交未被医保覆盖的那一部分,被医保覆盖的那另一部分的钱由中国医保直接打入药房账户。
 
    经上述三项改革后,医院就没有多少财务工作了,多余的财会人员调中国医保的各个部门工作。
 
    四,关于农村基层医院的人才培养
 
    关于怎么样提高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我有一个想法涉及到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您们看可否参考。医学院大学生结束五、六年的在校学习后,不管他们被分配到哪里?全部到教学医院或大医院做四或五年的住院大夫。如果位子紧张可以减少接受进修大夫的人数。这期间,学习各自的专业,准备各自的论文,他们的关系还算在大学,尽管他们拿工资。住院大夫结束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然后大部分各自去自己的基层医院或私人诊所上班,他们将大大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这样,我们就和国际社会接上了轨。他们好对外交流。对他们,对国家都好。因为,目前我们的医学院给学生最后发的是学士学位,而整个世界上的医生都是博士学位,这就是英语里医生为什么和博士是一个单词的原因。不过这是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和在研究室内搞研究获得的博士是两回事,后者是基础研究医学博士,没有行医资格。在开始的四、五年里,基层会缺少医生,可由大医院派人支援。
 
    以上是参考法国的做法和结合我们那里的实际情况的一点想法,如果浪费了您们的时间,还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