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对《民族经济学教程》的书评
作者:胡恒松    发布:2005-08-10    阅读:2589次   

一、对8年前出版的《教程》做书评的原因
    1、《教程》出版背景
    民族经济学最早是由施正一教授等老一辈学者创建,它的创建填补了我国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系统研究空白,加强了学者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注;实际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并且此学科最早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构想,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九十年代中期,中央民族学院(现在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筹备部为了满足研究生的教学,组织策划了研究生教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施正一教授组织统筹之下编写了民族经济学专业的教材。此教材《民族经济学教程》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族地区的经济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于是在施正一教授组织下,对民族经济学教材进行了修订工作,于2001年5月出版了《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此教材已经比较系统的架构起了民族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民族经济学发展途中的一个里程碑,同时填补了民族经济学学科没有教材的空白,也提供了外界了解这门学科的新途径。

    2、做《教程》书评的原因
    民族经济学的发展成果是显著的,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民族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曾为中央和地方制定民族地区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例如本学科提出来的东西部“差距”问题,并针对“差距”问题提出的“加速发展战略”方针,被有关政策部门所采纳,并在广西、新疆、内蒙部分地区经济建设实践中得到体现,至90年代中期已初见成效。又如我们提出的“双向大循环”理论、80年代的“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理论、“价值补偿”理论等都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中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民族经济学科已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跨世纪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已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在学术研究方面,20年来,本学科公开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数千篇,出版学术水准很高的理论专著近百部,如《民族经济学导论》、《民族经济学和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民族现代化探索》、《中国西部地区市场经济的培育和运作》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专著曾获国家社科奖、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在学科建设方面,本学科自建立以来培养了自己的学术骨干队伍和学科带头人。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不仅立足于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研究,同时还开展对国外民族经济的研究;不仅研究经济问题,还研究民族问题、理论思维方法问题等。”[1] 尽管如此,学界对民族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争议不断,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不能完成系统的理论架构,不能在宏观上把握现实世界,而在微观上又无所作为(李忠斌,2004);民族经济学距离建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还差的很远(杨武,1999);缺少一套可用于系统、深入研究民族经济问题的分析工具;民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脱节,学科发展面临“信任危机”(邓艾,李辉,2005);这一学科领域的许多基础性理论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民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潜藏着危机(王文长,1999) 
     已经存在并且发展了20多年的学科,必然有存在的价值,但是,为什么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和民族地区改革的深入,民族经济学发而显得暗淡,学界批评声不断呢?本人认为,必须从学科自身和外部环境去寻找问题,并且实现解决问题,让这门年轻的学科健康成长,让更多的人关心民族经济研究,关注民族地区发展。为此,从代表此学科的《教程》入手分析问题,回头对已经出版了好几年的书做书评,有着特别的原因和意义。

    二、对《教程》一书的体系分析
    《教程》由导论及四大篇组成。其中导论部分构成了整个学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主要范畴、学科关系、创建历史及其重要意义等。第一篇由八章二十四节组成,主要讲述了民族,民族经济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传统文化、民族人口、社会制度、民族法制、民族问题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篇由十三章四十二节组构成,主要分析介绍了我国的民族经济,包括发展概况及对民族地区经济布局及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要素的分析,并对民族地区宏观经济管理,经济运行与市场经济,沿边开放、边境贸易与民族贸易,城市体系与乡镇经济,人口、教育与就业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在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对以往有过的一些经济发展战略和民族经济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而有深刻的解读,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民族经济的方法和对策。第三篇是由七章二十节组成,主要介绍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发展概况和他们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了这些国家的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败因素。第四篇是由五章十五节构成。主要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经济进一步剖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为己用。显然,导论、第一、二篇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体现了本书的中心。虽然还不够完善,但它已经具备了大体框架。
仔细分析一下学界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导论部分,在此不展开阐述,将在本问第三部分详细分析。《教程》第一篇是民族与经济,分别介绍了民族,民族经济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传统文化、民族人口、社会制度、民族法制及民族问题。 这八章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这篇所表述的“民族”是广义上的,它的视野包括世界各国民族,这一点和书名叫民族经济学而不叫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是相一致的。把民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独立成章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方便了以后对民族地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成果加入。 当然用今天的眼光 来看几年前的书,可能有些资料和实例需要做一些调整,比如《教程》61页关于我国民族人口的构成比例已经不是书中几年前所引用的;第95页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受到当时实际研究情况的限制,当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书中的描述已经显得土气;书125页人口成分的分析数据已经过时,现在我国正面临老龄化问题,所以关于老龄化问题是必须加入探讨的部分。以上例举是为了让后读《教程》的人更客观的面对和把握这本书。
      第二篇是中国民族经济,宏观上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情况;主要包括民族经济发展概况、民族地区经济布局及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要素,并对民族地区宏观经济管理,经济运行与市场经济,沿边开放、边境贸易与民族贸易,城市体系与乡镇经济,人口、教育与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简单介绍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历;同时结合西部大开发背景,试探着提出了一些发展民族经济的策略。此章基本上可以单独离分出来,取书名《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它已经囊括了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理解为民族经济学的狭义视角,或者理解为民族经济学的中国篇。其中本篇第二十一章是在修订的时候新加入的章节,这是根据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研究的最新成果,无论是西部基础情况的介绍,还是西部开发的建议,都体现了此学科的特殊和特色;随着我国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加之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倾斜,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带来了希望,应该说民族地区必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方式,否则50年甚至100年也难以追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在这篇最后章节虽然给予了一些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并且给出了借助知识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但是,由于当时的背景,没有在可操作层面上去深入性的研究如何做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民族经济学应该在最近一段时间重点关注民族地区“如何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地缘优势依托,真正把握信息化的契机,最终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第三、四篇分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和发达国家中的民族经济,主要介绍了外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情况,在此作者可能有抛砖引玉的意图,如果有学者想探究某一国家的民族经济发展情况,完成可以把《教程》作为基础资料,是不可多得的材料;民族地区的地缘优势要想发挥,就必须“引进来,走出去”,但是我国开放的时间比较晚,研究外国情况的时间还不长,这就迫切的要求国家给予国外民族相关的信息。第四篇在修订的时候新增加了西方的民族经济研究和海外华人经济,随着这些章节的加入,民族经济学体系更加完整和合理,民族经济学不能就是研究本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学,我们应该把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民族都纳入我们的研究体系,我们也可以大胆的把海外华人团体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团体,把他们抽象为一个民族是合理的。

    三、民族经济学学科的困境及展望
    以上是对《教程》的体系简单分析,下面我将根据《教程》的导论部分结合学界的一些争议,阐述我个人对民族经济学科发展现状的看法。
        1.关于学科性质的思考
       一门学科必须在定位好自己学科性质的基础上发展,否则会迷失方向而缺乏生命力,最终而消失。民族经济学在其创立之初就已经确定了它的学科性质,“正是由于民族经济的这种二重性,所以我们讲,既可以从民族方面来研究经济问题,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可以从经济方面来研究民族问题,成为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因此这个学科起初的性质定位就注定了此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介于民族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族之间,此学科的服务对象和区域就是与民族有关的经济发展,或者经济利益方面的民族问题研究。
    然而介于民族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否可以拥有子学科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已经证明,社会分工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愈加细化,学科的发展应该服务于生活,引导社会发展,因此学科体系自身也需要发展,学科体系不应该固化,学科细化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自然且必然的发展选择。因此,民族经济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完全可以分化出子学科,只要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就可以不拘一格发展子学科。
    2.关于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
         有学者认为,当今的民族经济学在“不能完成系统的理论架构,不能在宏观上把握现实世界,而在微观上又无所作为”[3]。无论是民族学还是经济学,它们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都已经超过百年历史,特别是经济学已经有超过三个世纪的发展史,而这两大老牌成熟的学科都很难很好的把握宏观现实世界,对于一个发展不足25年的学科来说,要求它马上准确的把握宏观世界,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对一门年轻学科报有很高的期望值是应该的,但是不可苛求;在微观层次上,民族经济学在2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做了一些事情。无论在宏观层次或者在微观方面,民族经济的作用和成果是值得肯定的:在系统的理论架构方面,《教程》已经比较系统的架构起了民族经济学理论体系,由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这一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基础理论研究部分急待加强,“民族经济学作为专门研究民族经济问题的学科,却却无法把民族经济研究领域的绝大部分应用性研究纳入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框架之内,无法成为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学科”.(邓艾,李辉,2005)
    任何学科都应该快速的健康的发展,并且要能够发挥一定的社会作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我们应该严格要求一个学科的发展并且寄予厚望,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面对新兴学科的发展规律。
    因此,民族经济学学科的体系应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着手,微观方面重点关注和解决民族地区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阐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地区经济特殊政策的科学依据,并提出加速发展的宏观战略与可行性建议。”[1]宏观层次上应该分为国内和外国,其中国内是重点,中国又必须分为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重点是民族地区“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分析少数民族经济特点,揭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性”;至于外国部分应该重点侧重于对国外民族的发展史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启发我国更好的去西部开发。按照民族的发展理论,民族终是历史的产物,等民族消亡的那一天,民族经济学科依然是有事可做的,那个时候微观层次研究的对象就是整个中华民族了;宏观层次研究的对象就是世界各国经济了。
       至于当今阶段的民族经济学是否应该涉及国外的民族经济研究,或者说,民族经济学体系是否应该包含国外的民族经济研究,在学术界有一些争议;假如包含了国外民族经济的研究,是否会象某些学者说的那样“该学科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极端的膨胀” (李忠斌,2004),笔者认为民族经济学必须涉足国外民族经济的比较研究,民族地区“引进来,走出去”是实践证明了的很好的发展策略,这就迫切的要求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同志给出相关策略,让民族地区在了解国外民族的基础上再“引近来,走出去”,这样才安全和合理,况且民族地区多处边界,随着WTO承诺期限的临近和东盟贸易合作的加强,国家在给予国外民族相关的信息尤为重要和迫切。民族经济学很年轻,基础很薄弱,但是不能因为有研究困难就去限制学科的研究视角,一味限制学科的研究视角是不科学的,也将让我们失去很多借鉴国外民族发展的经验。因此应该做一些中外民族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和困难,我们把重点放在国内民族地区。对外国民族经济的研究重点放在类似与《中外西部开发史鉴》(注:杜平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研究上,为国内开发提供参考资料和借鉴经验。
    3.关于学科研究对象及任务的思考
       中国的多民族性注定了中国必须有目光关注民族地区和民族本身经济发展的研究,于是在1979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经济科学规划会议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被正式列为全国经济科学发展规划(1978—1985)30个学科中的第27个学科,1979年9月在中央民族学院(现已改名为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庆祝建国3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施正一先生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各民族地区经济的科学研究工作,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学这一新学科。民族经济学从此踏上了艰难的理论探索和学科建设之路。但是在学科名称方面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如下提法,“少数民族经济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学”和“民族经济学”等,但是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前两种提法不够科学,随着国内各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民族地区会逐渐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融为一体,所以我认为“民族经济学”的提法应该更科学,更符合现实和长远的发展要求。
至于该学科的研究任务,不可僵硬化的界定其研究范围,当前应该从我国实际出发,配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将研究视野放在民族地区以及民族地区那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上,不能因为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与产业经济学或者区域经济学有交叉部分就不去研究,民族经济学就是民族经济学,它不是产业经济学或者区域经济学,每个学科有自己独特是研究视角,所以绝对不能因为有其它学科涉及某些研究领域,而刻意避开与学科发展相关的研究领域。
      4.对学科不足的分析
       民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身上存在的争议很多,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学者们抱怨自然也有很多,甚至从事一线教研的老师们也不例外,一个部委级的重点学科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形呢?本人认为事物的发展肯定是有曲折的,新兴的民族经济学科也不例外,已经发展的前二十年丰硕的成果足以证明它有存在必要。我国的多民族性和“西部大开发”等宏观经济策略也为它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可以在此定论:民族经济学是必须存在和发展下去的。
      那么为何发展了二十多年的学科,今天却有些茫然了呢?本人认为,是因为理论和实践脱离的缘故。建立之初,此学科的定位是应用性的学科,无论将它归属民族学分支,还是经济学分支,它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配合国家一些战略的实施。事实情况是,民族经济学在主流经济学越来越抢眼的今天,它的理论研究也仅仅是理论的存放,政府实施者聚焦于主流经济学,特别是海归派的理论,而无暇理会土生土长的,或许显得土气的民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成果。人是需要被鼓励的,学科也不例外,长时间的不被重视,长期的理论研究不为领导层所应用,对此学科遭受质疑再所难免,于是产生了今天的全局困惑。
       至于学科自身的不足,学界内外都给予了评价,主要有学科名称、学科任务、学科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涉及此学科的全身,可见这一年轻的学科的确年轻,学科自身的建设需要加强。本人认为此学科应该处理好如下的一些问题:第一,学科基础理论再定位问题。民族经济学发展至今,它的学科名称不规范,研究视角不一致,学科任务欠明确,研究方法没统一,研究体系待建立等等,所有这些学科自身的不足,足以给学界以口实,所以不尽快解决这些长期形成的历史问题,学科会寸步难行,需要进行如下措施逐步解决,首先应该在有关方面牵头的情况下,形成定期的民族经济学的学科研讨会,从理论方面规范学科,改变现在学科自身研究人员缺乏交流的局面;其次建立一个权威的学术网站,不仅方便学者之间的交流讨论,更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研究资料和智力支持。另外还应该创建一个民族经济学自身的学术期刊。第二,学科应用或研究取向的问题。民族经济学是应用性的学科,但是它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局限于理论层面上,现实生活中可操作的成果不多,实际调查活动缺乏。造成了此学科象风象雨又象云,最终非风非雨又非云。理论多停留于现象和问题的陈述上,无论高度还是深度都是不够,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和实例左证,官员能对这样的理论研究成果加以实践吗?因为缺乏起码的实际调查,理论成果较多地以民族地区为单位,而忽视了民族地区的差异性,更为此学科的应用性大打折扣。所以,本人认为,民族经济学的学者们应该争取条件,加强此学科的应用性,提高成果的可操作性,注重地区间的差异性,多去民族地区走走,多给自己的理论成果一些数据支持和案例左证。第三,学科研究领域问题。如今此学科的研究者们没有形成合力,可能是研究者自己也对此学科产生了茫然的缘故,多半此学者逐渐涉足了其它领域的研究了,仍在此学科内研究的学者们因为缺乏交流,通常“单枪匹马”研究,一直没有形成很大理论突破,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和淡化了外界的关注。本人认为,在形成定期研讨会的基础上,学科内的研究人们可以横向合作,多参与国家级课题,应该拿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的主动权,现阶段应该合作做好如下课题研究:1.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的分析;2.民族地区实现工业化的手段;3.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如何发挥;4.民族地区地缘优势如何发挥;5.边境贸易如何规范化开展;6.民族文化和现代化如何协调发展等等。

    四、尾声
      西部大开发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国家已经对西部地区各个方面进行了投入,然而实事求的讲,整个开发总体效果不够显著。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西部再过50年也没有办法追赶上东部地区,所以,民族经济学应该有一点使命感,必须研究西部地区的“跨跃式”发展之路如何走,而不是研究是不是应该走。如今在研究民族地区经济“跨跃式”发展策略方面的著作还不多,曹征海、马飚著的《起飞前的战略构想》(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赵延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90年代发展战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黄健英著的《起飞---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新思维》(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等。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西部地区应该如何追赶东部地区,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搞民族经济研究人最紧迫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所以,《教程》必须与时俱进,定期及时做出一些理论和实例方面的修订;民族经济方面的学者们也必须从心态方面做出修订,只有这样,民族经济学才会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http://www.56-china.com.cn/china1-12/6q/zgmz-nw6m23.htm  《民族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文/施正一  张丽君
2. 施正一主编,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忠斌,民族经济学发展新论[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4. 施正一主编,民族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论坛[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5. 黄健英,起飞---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新思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6. 龙远蔚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7. 施正一,民族经济学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3
8.杨武,我国民族经济学研究刍议[A],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开拓与发展:民族经济学20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9.陈庆德,民族经济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10王文长,民族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开拓与发展:民族经济学20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1. 邓艾,李辉,民族经济学研究思路的转变[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