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作者:吴晓灵    发布:2008-01-16    阅读:2958次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这次第一届东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投资高层研讨会。中小企业的蓬勃兴起,不仅是推动各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中国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人民银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近几年的中小企业贷款占全社会信贷资产总量的比例均在50%以上,与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基本相当。尽管如此,目前仍然有很多中小企业反映资金困难,社会各界对银行部门的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方法还有不少意见。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谈三个问题:
    一、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发现和培育潜在客户群体
    中小企业大多有着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会计统计信息不透明等弱点,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中小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成长时期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渠道是有区别的。
处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既没有抵押能力,又没有信用记录,信息透明度极低,这就使商业银行无法准确判断对其贷款的收益率和风险程度,在向其贷款时有顾虑。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有限范围内的直接融资和民间借贷等。一些高科技的中小企业,还可能从风险创业投资者处获得启动资金。
    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随着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存续时间的延长,有了一定的抵押能力和信用记录,企业的内部信息和隐藏行为在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之后逐步变得透明。此时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迫切的规模扩张冲动,信贷资金需求强烈。但由于他们的内部管理仍不够完善或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还是不能完全满足金融机构贷款审核制度的要求,向银行贷款依然有难度。
三是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当中小企业成长到第三阶段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降低,有了丰富的信用记录,信息透明度较高,便于贷款者和投资者更加透彻地掌握企业内部信息,并能提供足够的抵押或质押物,这类中小企业往往是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优质客户,贷款迅速上升。随着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成长为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也相应打开,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到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多种形式融资。融资难问题基本解决。
    中小企业是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细分中小企业类型和融资渠道,实际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优化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过程。中央银行应站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为商业银行提供足够的信贷指引。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大贷款营销的力度和效率,关键是要学会发现和培育潜在客户。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趋势看,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比重会逐步加大,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面临重大挑战,如何从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发现和培育出未来的稳定客户群体,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十分急迫的任务。
    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交易模式的重要差别就在于,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基本是“一对一”的谈判,可以从中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判断贷款风险、合理确定资金价格,正因为如此,在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完全可以针对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采取“量身订做”的方法,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商业银行还应有长远眼光,学会挖掘客户潜力,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成长,完成从创业型、成长型向成熟型的转变。
    二、合理利用资金定价手段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贷款利率实际就是信贷产品的价格。信贷产品定价的依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成本,一个是贷款风险溢价。中国的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总体较弱。一个原因是过去管制非常多,很多价格都由政府部门定价,金融机构没有定价权力,也没有经受自主定价的锻炼。再有,金融机构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自主定价的动力。
    长期以来,还有这样一种观念,即我们要支持哪个行业、哪个产业、哪个地区,就要对他们实行优惠利率。一般来讲,银行对大客户的贷款相当于批发业务,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当于零售业务,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手续繁杂,据调查,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如果贷款利率限定过死,银行难以有兴趣去研究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这样反而把大多数中小企业排除在银行贷款之外了,这种结果不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克服优惠利率的惯性思维,鼓励商业银行学会运用资金定价的手段,覆盖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从而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这可能会增加部分中小企业的利息支出,但与得到贷款本金抓住机遇相比,资金价格毕竟是第二位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高科技高风险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会因此而受益。2004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已经取消了贷款利率上限,我们看到有些银行已经开始积极利用新条件,培养自己在风险定价方面的能力,在开展小企业贷款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当然,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可以通过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措施帮助中小企业降低风险,从而降低贷款成本。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一个可选择路径。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商业性的担保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提高担保能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设立担保或再担保的形式,分散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系统性风险。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有人分担、风险溢价降低,贷款利率也就会随之下降。
    三、关于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改革
    信贷管理制度,包括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控制、资产处置和后台监督机制等等。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银行部门的信贷风险意识不断加强,出现了上收信贷权限进行集约化经营的趋势,中小企业的反应最为强烈。一方面由于基层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较小,大多数贷款需求都要按程序层层上报到省级分行,甚至是总行,造成了环节多、时间长、手续繁等问题,使基层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及时满足;另一方面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商业银行基本上成了“储蓄银行”,银行将储蓄资金上划并拨付到资金需求大的经济发达省份,从中获取资金利差,而当地企业的合理融资要求却无法得到保证。
    客观来看,商业银行法人集权管理,集中控制风险,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是国际银行业的大趋势,是发展的方向,需要鼓励,但也应该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做相应的改进。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大的商业银行实行统一法人制度,决策链长,很难适应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短、频率高、用款急的需求;二是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办法与大企业有较大差异,商业银行目前“大而全”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不能体现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会计统计信息披露等特点。
    针对大银行决策链长、管理半径过宽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一直在积极推动股份制小银行制度创新及建立社区银行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这些股份制银行和社区银行立足当地、贴近社区、贴近借款人的作用,减少信贷决策环节,缩短决策链条,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不断加快信贷制度和产品创新步伐,要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形成不同于大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包括了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程序、资金定价机制、贷后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针对这个问题,银监会已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各家商业银行也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开拓金融业务的要求,是金融部门寻求新的发展和利润增长点、调整信贷结构、分散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今后一段时间,针对中小企业金融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挥现有的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积极疏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改进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还需要政府各部门、银行、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需要学习世界各国在此方面的先进经验。我相信,通过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和互动机制,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会更快更好。谢谢大家!

    (吴晓灵副行长在“第一届东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投资高层研讨会”上的讲话,200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