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交换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缪宇晨    发布:2005-11-18    阅读:3171次   

    这个问题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报告中曾经提到过,我觉得挺有意思,很值得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人和其他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稍微花时间思考一下。
    刚开始接触交换这个概念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各个部落的产品有了剩余,比如说今天多打了几只猎物,一时吃不下,又没处储藏,于是看能否和周围的部落进行交换,结果人家有一些陶罐也正好多余,于是双方达成交换。这边部落得到了一些需要的容器,那边部落得到一顿大餐。皆大欢喜。这大概就是我们头脑里交换的原始形象。
    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的生产力提高,不再是打几只猎物,制作几件陶器那样的生活了。人们能够生产和可以用于交换的东西越来越多。从古时候的剩余产品交换到现在的高新技术产品,甚至是无形的产品如技术和服务等的交换,范围更是扩大到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国际贸易的形式。但是它们的实质还是交换。
    交换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交换是一切贸易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研究经济学几乎必然涉及的问题,因此研究交换的意义就很大了。那么交换到底是怎么回事,交换是否创造了价值呢?
    交换是一种行为,行为本身由于有人的参与,人的劳动会创造价值,我们撇开这不说,就交换本身而言,可以肯定交换不会创造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很明显交换行为或过程中没有新的产品产生,交换之前的产品交换之后各归对方所有。最后也没有多出一个商品,对方失去的被你占有,对方占有的,也是你失去的。得到某样产品的必然要失去另一样产品,失去某样产品的也必将得到另一样产品。如果是等价交换,所得必等于所失。进了这个怪圈就意味着想从交换本身获得价值几乎是没有可能了。你还可以选择搞不等价交换,自己付出少的产品而得到别人多的产品。明显的例子就是奸商,以高价卖给别人低成本的货物,从而大笔攫取别人货币财富。这或许成为一些人发财的手段,但其中也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
    那说到这儿,是不是交换这样的活动就没有价值了呢?如果是这样,人类为什么又进行了几千年的交换呢?
    这得从交换的来源说起。交换的条件是有剩余产品,但有了剩余产品是不是就一定要去交换呢?这也不一定。可以把剩余产品储存起来,或者送人,或者丢弃。没有必要非拿去交换。交换实际上来源于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个人对别人产品的需求。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就需要各种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这些产品许多不能自给自足,那么就产生了向别人索取的必要,而索取不会总是无偿的,索取到一定时候必须以付出为条件,即变成有偿的了。否则只有强占和霸占了。那么只有自己给予别人一定的产品,才能从别人处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无论这种给予是预付的,还是后来补偿的,即不管时间先后,方式如何,甚至空间上不一致,也可以看作是交换。而且这种交换纯粹是满足己方的需要的。即这种交换是利用对方产品,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不是为了自己需要,有向别人索取的愿望,像别人给你一份劳动产品,你过一段时间送他另一种产品,这不是交换,是人际交往,礼尚往来,不是为获取对方或你的产品为目的。当然,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交换,其中也没产生什么新的价值。但是,我们知道,交换之后,个人的需要得以满足,个人得以生存和发展。
    交换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交换对于社会生产更具有重要意义。
    交换的出现在于生产出剩余产品,能够生产出剩余产品意味着你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是有优势的。通过交换,有优势的剩余产品可以换来自己需要而又不能或很难由自己生产的产品。通过将产品进行交换这种方式,生产得以满足自己全部的需要,生产就有了继续进行的意义,于是我们专门生产某种我们擅长或有优势的产品,与别人的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于是我们和其他人的生产就进行了分工,我们和它们的生产就出现了专业化。另外我们若将国际贸易中用到的一个理论用到这里,即比较优势论,就会发现,即使我们生产某种产品不具备完全地优势,就是我们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不比别人生产效率高,我们也可以通过生产这种产品来换取我们更加不具备优势的产品,而最终付出相对较少的社会劳动。可以看出,交换降低了满足原来需要所要付出的成本。交换既能降低成本,付出同样的成本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咋一看,好像交换让我们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其实不然,因为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变化,根据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生产同样多产品,总价值还是和原来一样。
    但是对个体而言,通过交换,付出同样多的劳动可以通过交换获得更多的需求的满足。假设价值单对个体的劳动时间而言,不考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通过交换个体可以获取更多的价值,但是实际上价值这个概念是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相同的产品个别劳动时间可以不同,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相同的。
    产品有价值与能够给人以满足没有直接联系。好比一个真实的故事,国王赐一个罪人以金碗且不许他与人交换,又不许人们给他饭吃,他虽手捧金碗,却没人往里面加食物,结果只有饿死。金碗价值很大,拥有它即拥有一个很大价值的东西,但是,拥有它却不能获得最起码的维持生存的食物。这个很恰当的例子说明了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也揭示了交换的实质意义。交换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是交换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人满足需求。
    为了看清楚交换的问题,了解交换这一活动真正价值的所在,我们得参考其他一些概念。我们知道价值这个概念和效用,福利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大量生产某种产品,短期内可能单个产品价值不变,总价值增加,总价值的增加和产品产量即生产的数量成正比。价值这一政治经济学概念是人们从客观角度对产品进行的某种评价。效用这个概念就不一样了,效用与消费者偏好有关,是人们从消费选择中得到的愉悦和满足,我觉得效用实际上可以认为是消费者需要的满足情况和程度。效用大则消费者满足的程度大,消费者对产品满足自己需要的情况很满足,所以消费者就很高兴,反之,如果某种产品的效用较小,那它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的程度就很低,消费者就不很满意。因此效用则反映人对产品的主观评价。对我们评价交换的意义,似乎采用效用的概念比价值的概念更准确,更有意义。   
    交换就本身而言,没有新的产品由此产生,故而交换不产生价值。但交换以后,交换双方的需要或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交换双方各自获得的总效用增加了,而且通过交换这种形式可以产生这样一种神奇的效果:双方付出与原来相同的劳动可以获得比原来要多的效用和福利。社会上的剩余产品因为对所有者效用的降低会造成闲置和浪费,通过交换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实现它的价值,所以交换让产品的总效用增加了,社会总福利也增加了。
    然而就此为止,似乎对于交换的评价还不够全面。对于交换是否能创造价值的问题,如果进行简单否定也是不全面的。交换能通过交换以后的活动影响社会生产,从而促进新价值的加速创造。具体说来,就国际贸易的角度而言,发展中国家卖出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国外较先进的技术,信息和产品,从而促进自身技术进步和高科技研发,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自身生产力水平,然后通过国内生产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新和更好的社会价值和财富。这种交换能够促进新的价值创造,可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交换可以创造价值。实际上这一点也是从交换提高交换双方的效用和福利的积极作用引出来的。   
    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交换对于社会经济的积极意义。交换虽然本身不创造价值,但是交换可以促进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从而提高总福利,降低社会总成本。交换可以减少浪费,充分发挥和实现剩余产品的价值。因此,促进交换,鼓励商品的交易和流通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