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金融
也谈外汇储备的多少与是非*
作者:刘润葵    发布:2005-12-13    阅读:2418次   
    说明:本文是2003年12月9日脱稿的,因为我对国际金融理论不太熟悉,当时不敢贸然公开发表,是害怕别人取笑。今天只讲事实,不谈理论。一方面,中国的外汇储备即将超过日本,居世界首位(今年可达8000亿美圆);另外一方面,中国的普通老百姓生活停滞不前,部分人还下降了。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成为“国富民穷”的象征,也是两极分化的象征。本人即便是外行,也不吐不快了,所以就把此文公开,供大家评说。2005.12.12
 
 
截至2003年10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4,009亿美元。世界各国及地区前十名官方外汇储备排序如下:
 
排序
 
 
官方机构
 
金额(单位:亿美元)
 
截至时间
1
日本
6,049
2003年9月底
2
中国大陆
4,009
2003年10月底
3
中国台湾
1,966
2003年10月底
4
韩国
1,433
2003年10月底
5
中国香港
1,124
2003年10月底
6
德国
946
2003年9月底
7
印度
919
2003年10月底
8
新加坡
911
2003年9月底
9
美国
839
2003年10月底
10
法国
671
2003年9月底
    中国持有这么多外汇储备是否过多或者不经济呢?目前学术理论界的两种答案针锋相对。拜读了两方面的材料,似乎有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味道,仔细想来又觉得,争论的双方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就外汇储备说外汇储备,无法理出头绪来。
    一、外汇储备过多论
    中国外汇储备是美国外汇储备的4.8倍。这是人们对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产生疑问的直接动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看法。
    1、外汇储备过多不经济。他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海外筹措资金时要被强加风险溢价,从而必须支付高昂的利息,但如果把外汇储备投向流动性高的“安全资产”美国TB(财政部证券),则只能获得不足2%的收益率。这种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现象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越多损失越大。而且,这些资金原本应该用于具有更高收益率的国内投资,然而却向美国融资,这样,不难发现保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2、外汇储备过多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他们认为,官方外汇储备是由货币发行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发行当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
    3、外汇储备过多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他们认为,近段时间来,美国等国家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根据之一就是人民币外汇储备过多。人民币升值自然是好事,人民币的坚挺可以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促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但人民币的升值是一把双面刃,它同样会削弱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的弱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会影响国内劳动力的就业,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二、外汇储备不多论
    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是综合国力上升的象征,这是外汇储备不多论的核心理念。
    1、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是个战略问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先生,阐述了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战略意义:这是抵御国际风险的坚实物质基础;这是中国经济走向更发达阶段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这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兑换的一个必备的条件。没有充足的外汇,人民币要走向世界也是不可能的。
    2、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根源于国内资金过剩。他们认为,资金过剩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出现大规模的存贷差,到2002年底,存贷差总量已达到4万多亿元人民币;二是持续出现资金外流,每年外流的规模大约是200亿美元;三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市场利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结论是:中国是一个资金短缺国家的说法已经过时了。
    3、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不存在不经济问题。他们认为,我们的外汇储备是都在用着,而且都是生利的。中国的外汇不是拿着一些外国的现钞放在那里,而是买了外国的一些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去年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率是5%左右,按照去年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应当有上百亿美元的进账。他们反问:试问国内投资目前有多少能达到这么高的收益率呢?
    三、国家持有外汇储备目的是什么
讨论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少与是非之前,有些属于经济学常识范围之内的问题恐怕要排除在讨论之外。比方,我国资金是否过剩的问题,只要问问中小企业、问问个体户和失业人员、问问农民,中国资金过剩还是严重不足?假如资金真的出现过剩状况,外汇储备过多是根源之一,怎么反过来又成为大量储备外汇的理由呢?又比方,外汇储备生利问题,分歧意见的双方都有具体的数字,暂时不考究,我们只想问:世界上从古到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行过“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是美元?美国政府承诺过?除了金融骗子,谁敢承诺?再比方,美国的外汇储备为什么那么少?有人说,因为美元是关键货币,在紧急情况下只要美联储不停地印刷钞票,就解决问题了。这真是拿格林斯潘老先生开涮。美国的外汇储备少,作这样的解释,德国、法国、英国的外汇储备也少,应该怎么解释?
    现在讨论国家持有外汇储备目的是什么。国家为什么持有外汇储备?家庭需要留一点零花钱、企业需要留一点日常开支、国家需要留一点外汇储备,以备不时之需。问题就这么简单。简单不等于浅薄。简单是真理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人们认为这是在开玩笑,笔者就用这个简单的道理参与中国外汇储备多少与是非的讨论。
    1、土财主思想与重商主义。中国老百姓一般不懂得什么叫重商主义,但他们都晓得什么叫土财主思想。现在的人们,有时在挖掘老房屋地基的时候,发现一坛一坛的金元宝,那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土财主思想。“遗产”上升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政策就是重商主义。现代中国人继承了这份“遗产”,受中华文化影响极深的国家和地区,同样继承了这份“遗产”。世界各国及地区官方外汇储备排序,前五名和后五名的巨大反差,中国与美国外汇储备的巨大反差——就是越富强的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越少。不用土财主思想来解释,什么理论能自圆其说?
    2、匪徒入室抢劫与国际投机资本冲击。作为家庭来讲,零花钱或者说现金存放得越多,越不安全,因为匪徒十分希望这样。匪徒一旦入室抢劫,家里面无论存放了多少钱,也无济于事,而且,其他财富和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金融安全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说,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认为庞大的外汇储备是抵御国际风险的坚实物质基础,还情有可原的话,现在再这样看问题,就迂腐到极点了,书生气到极点了。亚洲金融危机带给世人的启迪是: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企图运用外汇储备来干预国际投机资本对汇率的冲击,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抵御的。中国抵御不了,美国也抵御不了。就说亚洲金融危机的香港特区政府吧。表面看是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储备托市,打退了国际投机资本的进攻;我们再深问一句,如果香港本地银行不听特区政府的招呼,按“金融自由”的原则,把港币贷给国际投机资本,香港特区政府还能把市场托起么?即便是这样,香港经济还是受到重创。又有人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由于拥有丰足的外汇储备,使得人民币没有出现大幅度的贬值。这又是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断。在亚洲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下,假如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贬值,老百姓若把“贬值”等同于人民币不值钱了,一窝蜂似地去挤兑,那么,有多少外汇储备能稳住金融市场?所以说,人民币既不要随意贬值,也不要随意升值,保持稳定是完全正确的政策,但是它与外汇储备多少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国际投机资本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就跟匪徒入室抢劫一样,不用说几千亿美元不够国际投机资本开销,再多的财富也会洗劫一空,会把一个国家经济搞垮,还会危急一个国家的安全与独立。美国政府的许多政策并不敢苟同,唯独他们把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与匪徒入室抢劫一样对待,让他们到铁窗里面享受“金融自由”的做法,笔者举双手赞成。这就是说,对付国际投机资本冲击,不属于一般市场游戏规则的研究范畴;对付国际投机资本冲击,需要国家机器,需要专政机关,它属于上层建筑怎么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问题。
3、出国旅游与跨国经营。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只要有了钱,就可以出国旅游;而跨国经营,钱必须转化为资本,也就是钱在国外不但要把管理、技术、人才和劳动力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还必须不断地拓展市场。很明显,出国旅游不叫走向世界,至多可以算作为走向世界作了准备,打开了思路,跨国经营才算真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是行为主体经济实力的象征。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先生说,没有充足的外汇,人民币要走向世界也是不可能的。这个论断不成立。
    有了充足的外汇,国家对外交往,的确方便得多,但是,外汇储备无论怎么充足,其本身不可能使人民币走向世界。这个关系跟出国旅游与跨国经营是一样的。人民币走向世界是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我们走向世界,发生交易行为时,总不能够手拿人民币向对方声明:你放心地用吧,人民币信用好得很,因为我们国家有充足的外汇。除了傻瓜,谁会听你的声明!?人民币能否走向世界决定于人民币的质和量。人民币走向世界只能依靠人民币自身。
    假定我们按照现在的路线和步伐,再拼搏50年或100年,世界500强中有300强属于中国的跨国公司,综合国力超过美国了,那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不用说4000多亿美元,就是40亿人民币,人民币照样昂首阔步走在世界货币的前列。这还有怀疑吗?
    四、外汇储备过多的扣如何解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还很穷,外汇储备过多的“扣”如何解,恐怕只能从这个“穷”字上寻找打开思路的钥匙。
改革开放前,外汇储备最多的年份是1977年,9.52亿美元,年平均是1.8亿美元,27年的总合是48.05亿美元,今年一年的外汇储备就是4000多亿美元。人们把外汇储备增多与综合国力增强联系起来思考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另一面就是调整心态,客观、冷静、全面地分析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别人封锁我们,我们自己也闭关锁国,即便有国际贸易往来,多数情况也是物物交换,外汇储备极少,贫穷固然是问题的一方面,当时确实也没有那个必要储备那么多外汇。改革开放了,我们走出去,别人走进来,交往多了,外汇也就多了,是很正常的事情;交往多了,花钱也多了,国家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也在情理之中。问题在于,思维不能向极端方向发展。外汇储备增多,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极而言之,外汇储备多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象征;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健康地向前发展,同样不能极而言之,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国民经济经受国际游资冲击的坚实的物质基础。换言之,外汇储备不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象征,外汇储备不是国民经济经受国际游资冲击的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战略上说,外汇储备什么也不是,外汇储备是国家以备不时之需的零花钱,如此而已。按照常理,零花钱多了,会导致奢侈和浪费,不值得提倡,更何况我们国家、企业和老百姓还贫穷呢。
    1、为了“显富”,在一定时期保持较多的外汇储备是可以的。有学者认为,外汇不是拿来用的而是拿来看的。见解十分精辟。中国过去很穷,现在日子好过了一点,毕竟实力还是有限,为了让别人放心,“显富”是必要的。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外汇储备多少无所谓的水平。但这个“富”有可能是自己赚的,也有可能是向别人借的。比如有的老板“显富”乘坐的宝马,就是贷款买的。我们的外汇储备实际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两个部分,中国对外汇的需求已经度过“饥不择食”的时代,所以对于要价太高或条件过分苛刻的贷款,就应拒绝接受。借入储备部分减少了,总量也就减少了。
    2、减少外汇储备的压力应逐步释放,让企业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减少外汇借入储备部分,对企业压力不大,减少外汇自有储备部分,就有压力了。自有储备部分的主要来源是贸易顺差。国家一旦提高汇率,让人民币升值,同时又取消出口退税制度,企业成本加大,东西卖不出去,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自然也就少了。这样当然不行。因为我们的企业还比较落后,没有那个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硬拼硬闯。我们的外汇政策不能大起大落,汇率升值也好,调整出口退税制度也罢,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承受力。但是,中国企业必须认清形势,随着计划经济的废除,一切以创汇为目的的外贸方针政策已经过时了,国家没有理由把包袱永远背下去。企业只有完全靠自己,才算真正走向世界。
    3、减少外汇储备压力的着力点是固本强国。固本就是让老百姓多一点零花钱。国家的零花钱(外汇储备)多了,老百姓的零花钱就少了。传递过程是这样:老百姓的零花钱少,社会需求不足,为了扩大需求,只好通过增加出口增加需求,出口增加,外汇储备也就增加;为了继续增加外汇储备,又必须扩大出口,扩大出口最简单办法是压缩工资,降低劳动成本。好了,新一轮循环开始了。谁都明白,我们的经济关系在某些方面实际已经被扭曲,这是恶性循环,潜伏的危机不能掉以轻心。
怎么办?
    首先,需要正视现实的勇气。马克思经济学认为,需求不足的根源是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趋势。这个论断,既揭示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也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实际。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就到国外寻找市场:传统资本主义通过炮舰政策,让产品走向世界;我们是通过劳动者勒紧裤腰带的政策,让产品走向世界。两种政策虽然有区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只强调和维护物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忽视或不怎么关心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所以,从根本上说来,两种政策都不可取。可取的政策是从消除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人手。
    当前急需做的是按照现行游戏规则落实劳动者应当获得的收入。中国已经加入WTO,外资也好,内资也罢,同国际游戏规则接轨,首要的是同保护劳动者基本利益的游戏规则接轨。中国现在的无产阶级,特别是刚刚从农民转变过来的无产阶级,俗称打工仔、打工妹,不用说什么劳动保障,就是按合同应得的工资,会因各种“违纪”拿不到手,反而连“保证金”也搭上了。这种状况不扭转和根治,需求不足怎么可能提得上来?
    其次,矫正中国人工资低是我们竞争优势的舆论导向。怎么看待和认识劳动者工资低这种现象?亚当·斯密认为,“贫穷劳动者生活维持费不足,是社会停滞不前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乃是社会急速退步的征候。”他还专门把英国和北美提出来进行比较分析,“北美虽然没有英国那样富裕,却比英国更繁荣,并以大得多的速度增加财富。”根源是什么?“北美各地的劳动工资却比英国各地高。”可是,中国目前的舆论导向却认为,中国人工资低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居然还说这就是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原理。
    什么是相对优势原理?比方说,中国生产一台电视机是美国生产一台电视机效率的1/5(即一个劳动日,他生产5台,我们只能生产1台),一吨小麦的效率是1/10(即一个劳动日,他生产10吨,我们只能生产1吨)。1/5当然优于1/10。我们生产电视机有相对优势,美国生产小麦有相对优势。社会劳动总量一样,通过计算知道,按照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产出的总量比不分工要多。这就是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原理。把相对优势原理应用到国内来,把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换成为浙江和四川的关系,结果是一样的。相对优势原理是个分工问题,属于生产力的研究范畴,是事物相互依存性派生出来的问题;而竞争优势是事物相互排斥性派生出来的问题,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研究范畴,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更何况,由于竞争机制,就是按照相对优势原理进行生产所增加的产品总量,行为主题之间怎么分成,根本就是不确定的。
    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作为劳动价值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心灵是相通的,依据他们的教诲,劳动力工资低,没有相对优势,也没有竞争优势,相反,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落后和衰败的象征。如果中国人值钱了,劳动力工资提高了,表面看,企业少了一些利润,国家少了一些税款,可是,企业却因此换来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国家却因此换来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才是一种长远发挥作用的竞争力。如果中国人值钱了,劳动力工资提高了,表面看,出口贸易顺差减少了,很自然外汇也减少了,可是,因为老百姓零花钱多了,需求上去了,总供给和总需求朝着均衡方向发展,这又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作为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调控者,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科学决策的答案恐怕只能有一个。
    再次,开放政策需要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初期,开放的基本目标是引进资本、技术和人才。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技术和人才进进出出的大门敞开了,能不能引进并发挥作用,决定于改革深化的程度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开放政策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选择。孤立地引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开放政策需要上新台阶,要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为主,也就是以引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网络生产为主。政策做出这种调整,那些不愿享受国民待遇、专门吃政策“优惠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投资“游击队”,或许会抽走资金,影响外汇储备,可是,引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网络生产,这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治本之道。话又说回来,已经适应经济全球化网络生产的跨国公司,恰恰不在乎那些小恩小惠,他们在乎的是公平、公开、公正的游戏规则环境。这正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至于国际投机资本进来兴风作浪,危及国家经济安全怎么办?启动国家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由国家安全机关人员把他们押送出境就是了。当然,可以不没收他们的投机资本。人们会认为这个方法太简单,可是,问问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他们一定赞成把这一条作为新的国际游戏规则。或者说,全世界除了从事虚拟经济活动的人们之外,没有人会反对这一条。
  (作者为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