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并非国际油价高企的根源
作者:曹新 发布:2005-12-14 阅读:2363次
2004年5月13日,纽约市场国际油价涨至每桶41美元以上,创21年来原油期货最高收盘价位。此后,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最高时已突破70美元。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世界石油库存降低及欧佩克削减产量,主要产油国和地区局势动荡紧张,国际垄断资本对油价的控制和操纵,美元贬值以及大型油田越来越少,等等。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与近期石油价格上涨不无关系,但如果把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归结于中国的需求,这种分析则过于简单化。中国需求并非国际油价高企的根源,更不能过早断言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全球能源市场的开始,这种影响将来还会长期存在。
事实上,由于国际资本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和操纵,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没有话语权,只是国际石油价格的被动承受者,而不是国际石油价格的积极影响者。例如,中国自产原油从勘探开发到卖出原油,除去管输、交接环节,成本不到20美元一桶,而2004年纽约商品交易所WTI期货平均价格为每桶41.47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价格在40美元以上。在近期国际油价的上涨中,国际石油炒家们坐享每桶9~14美元的利润空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是在国际油价体系中却没有发言权,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还达不到0.1%。这也是中国国内油价经常波动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亚洲地区目前没有成功的原油期货市场,原油价格不能通过期货市场公开透明的竞价机制形成。但美国和欧洲都有成功的石油期货市场,可以取得比东北亚更有利的油价。中国每年的石油交易量巨大,这应该成为国际石油价格定价的重要基础。如果中国石油期货价格成为国际油价中心之一,成为国际油价的重要参考,中国石油的交易价格就能够摆脱国际资本的控制和操纵,国际石油价格会更趋合理。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增原油需求扩大,导致进口量大幅攀升,为此,中国付出了很大的经济成本。2004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1.2亿吨,增长34.8%,进口量增速为4年以来最快,进口价值339.1亿美元,增长71.4%。据BP公司预测,2004年中国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的 30%左右,这与中国在过去10年中对全球经济增长27%的贡献大致相当。也就是说,中国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大致相当。BP公司副总裁德开瑞认为,作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潜在因素,中国的增长和稳定为世界提供了机遇而非挑战。但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平均每吨进口价格比2003年上涨58.9美元,中国为此多支付外汇70.68亿美元。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进口石油数量的持续增加,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降低和物价的上涨。据有关部门测算,国际油价每桶变动1美元,将影响进口用汇46亿元人民币,直接影响中国GDP增长0.043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中国GDP的增长率 0.7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600亿元人民币。油价上涨会加大以石油为燃料或原料企业的成本,相应产品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竞争力削弱。直接受到影响的主要有航空运输、旅游、石油化工、汽车等行业。对于居民汽车消费,燃油上涨肯定会直接增加居民消费负担,抑制消费增长。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出口面临着下降的危险。一是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为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从而使出口面临下降的潜在的危险;二是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国际收支出现困难,进而降低进口能力。所有这些都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能力。
为了应对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确保中国石油安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最主要之点是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已经从以油气为主转向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这一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不是对过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的简单重复,它是当前中国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核心内容是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
中国石油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中国在提高石油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提高石油资源利用效率将作为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加以实施。尽管中国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但还有大量探明程度较低的地区,具有继续保持石油产量稳定增长的资源潜力。尤其是西部和海上,资源潜力较大,将成为中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目前中国油田平均采收率约为34%,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强化开采,可提高到50%以上,从而大大增加了开采储量。
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重仅为2.8%。如果将能源优质化作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那么天然气开发会成为中国一次能源开发的重点。从天然气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实际资源条件来看,天然气在中国很可能有重大发展。如果政策得当,措施得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天然气可以大成气候,在中国能源结构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远期的天然气发展还可能有更大的潜力。
中国正在大力促进煤的清洁应用技术的开发利用,减少煤炭的终端消费,加大煤直接或间接气化或液化,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针对中国石油资源短缺的现状,通过煤液化和气化是实现中国油品基本自给的现实途径之一,走煤炭液化和气化的道路是解决能源危机最有效可行的途径。此外,中国还将重视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强天然气水合物的基础应用研究,做好未来开发利用的技术储备。加快生物燃油的开发利用,加强以生物原料型产品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总而言之,中国需求并非国际油价高企的根源,中国需求不会造成世界能源紧张,中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造成世界范围内能源供应的紧张。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水平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中国有把握保持目前的石油开采量,甚至可能达到每年2亿吨的生产量。中国还将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和宣传教育的多种手段促使全社会节约使用石油能源。中国虽然是一个能源消耗的大国,却也是一个能源生产的大国。中国国内自身生产的能源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增长的大部分需求,中国进口的能源量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将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问题,在立足国内的同时,扩大与世界能源国的合作,适度利用国外资源作为国内能源供应的必要补充。中国将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调整结构,加强管理,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